乐乘为何被廉颇驱逐?他的结局如何?

Posted

篇首语: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乐乘为何被廉颇驱逐?他的结局如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乐乘为何被廉颇驱逐?他的结局如何?

  乐乘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名将领,和乐毅、乐间父子是同族的关系。历史上关于乐乘的记载并不多,但是所有记载了他的事件几乎都和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廉颇有关,特别是乐乘被廉颇发兵驱逐的事件是最为著名的,因为这是廉颇离开赵国的原因之一。那么,很多人就会疑惑,乐乘和廉颇同样都属于赵国的将领,为什么廉颇要发兵驱逐乐乘呢?乐乘被廉颇攻打以后是什么结局呢?

  廉颇从赵惠文王时期便已经出名了,那是赵军对抗齐军的一战,这一战中,廉颇所率领的赵军大败齐军,攻占了齐国的阳晋城,从此便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公元前279年,廉颇率兵攻打齐国,破了齐军的一整支军队。公元前276年,赵国内部武将廉颇和文臣蔺相如友好相处,君臣一心,赵国盛极一时,秦国不敢攻赵。廉颇发兵攻魏,大胜之。公元前269年,秦昭王怨恨赵惠文王毁约,发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之地。若是阏与被破,秦军便可直取赵国都城邯郸。赵奢带兵支援,大破秦军。秦军于是又攻几,廉颇带兵援救几,大胜。秦国摄于赵国军力强大,不敢轻易发兵攻赵。

  赵国因为有廉颇、赵奢这类优秀的将领,才能威震秦国,使得秦国长达十几年不敢侵犯赵国。但是,赵惠文王以后,赵孝成王时期开始,赵国便开始出现人才凋敝的现象了。除了优秀将领难寻以外,就是赵国君主们不懂得好好使用本国的优秀将领,反而亲近奸臣,远离贤臣,最终导致了赵国的灭亡。

  赵孝成王时期,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韩国上党,占领了上党的很多地区,韩国打不过秦国,主动提出献出上党。可是上党郡郡守冯亭等人却不愿意降秦,转而将上党郡的十几座城池献给了赵孝成王。赵孝成王收下了这十几座城池,但也因此和秦国结仇。秦昭王听闻上党平白丢了十几座城池,大怒,下令发兵夺取上党,并攻打赵国。赵孝成王认为赵国廉颇可抵挡秦国白起军,便派出了廉颇应战。廉颇率领赵军奔赴于上党,由于赵军刚经历了长途跋涉,赵军失利于秦,退守至长平。廉颇命令士兵们在长平建造防御工事,长期不出兵。赵孝成王中了秦国反间计,认为廉颇要起兵造反,还以为廉颇是怯弱,故意不出兵,很是生气,就派赵奢之子赵括代替了廉颇。这个时候的廉颇就已经受到了赵孝成王的怀疑和排挤,长平之战赵国失败了,廉颇在赵国的地位很尴尬。

  好在赵孝成王没几年就去世了,之后便是赵悼襄王继位。在赵孝成王时期,赵国的大将赵奢就死了,于是赵悼襄王执政时期,赵国武将中就属廉颇地位最高,权力最大。赵悼襄王继位初期,廉颇不但担任了军中的很多职务,顺带还兼顾赵国代理相国的职务,权力大得惊人。赵悼襄王忌惮廉颇的势力,便想夺取廉颇的军权。

  赵国有个大奸臣叫做郭开,他是赵悼襄王太子时期的陪读,和赵悼襄王关系极好,廉颇曾公然在宴会上训斥过郭开,郭开对廉颇很是仇恨。为了报复廉颇,趁着廉颇出兵攻打魏国之机,郭开向赵悼襄王进谗言,诬陷廉颇有不臣之心。赵悼襄王派廉颇的助手乐乘代替廉颇在前线军中的职务,意在夺取廉颇的兵权。廉颇立功没获赏反而遭罚,心中不服,带领士兵攻打乐乘,乐乘不敌廉颇,就逃走了。

  以上就是廉颇攻打乐乘的原因,以及关于乐乘最后的结局。乐乘逃跑以后,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不过我们可以猜测,既然他是赵国的将领,又是奉了赵王的命令来取代廉颇的,在形式上是说得过去的,所以他应该不是因为愧疚。再说了,如果他真的愧疚的话,就不会答应去前线替代廉颇了。乐乘极有可能是死掉了,否则他怎么可能不回到赵国呢?

相关参考

赵悼襄王为何要派乐乘代替廉颇?乐乘和廉颇谁更厉害?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公元前244年,襄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攻乐乘,乐乘走,廉颇亡入魏。其後十六年而秦灭赵。赵悼襄王为何一继位便要用乐乘代替廉颇呢?难道乐乘要比

历史人物 楚国为什么要拉拢廉颇

  赵悼襄王时期,赵将廉颇受到奸臣郭开的陷害,被赵悼襄王卸职。廉颇不服,驱逐乐乘,后只身逃往魏国。因廉颇是赵国将领,又终日思念赵国,魏王虽然爱惜廉颇的才能,但是却不能放心大胆的任用廉颇。而且,廉颇曾经

兵法谋略 赵王为何不再重用廉颇?

廉颇是赵国一名英勇善战的名将,他的英雄声名在诸侯间传扬。长平之战,赵惠文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以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廉颇作将军,结果一败涂地,牺牲了四十五万人,令赵国损失惨重。赵悼襄王立位以后,以乐乘代替

乐乘是谁?廉颇和乐乘关系如何?

  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乐毅列传》中提到了乐乘这个人“乐乘者,乐间之宗也”,意思是说,乐乘和燕国将军乐毅以及乐毅之子乐间之间是同宗同族的关系。按照辈分来说,乐

楚国为什么要拉拢廉颇?廉颇为何不带楚军?

  赵悼襄王时期,赵将廉颇受到奸臣郭开的陷害,被赵悼襄王卸职。廉颇不服,驱逐乐乘,后只身逃往魏国。因廉颇是赵国将领,又终日思念赵国,魏王虽然爱惜廉颇的才能,但是却不能放心大胆的任用廉颇。而且,廉颇曾经

为何不配战国四大名将之称? 赵国廉颇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大将,与白起、李牧、王翦一起,被后人统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但我以为,廉颇不配战国四大名将之称,原因有二:公元前270年,秦国进攻赵国,围困阏与城。赵惠文王召见大将廉颇、乐乘问道:“

为何不配战国四大名将之称? 赵国廉颇

廉颇,战国时期赵国大将,与白起、李牧、王翦一起,被后人统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但我以为,廉颇不配战国四大名将之称,原因有二:公元前270年,秦国进攻赵国,围困阏与城。赵惠文王召见大将廉颇、乐乘问道:“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两鼠斗穴的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出兵攻伐韩国,屯兵于阈与。赵王召廉颇问可否救韩,廉颇认为道远险狭难救。赵王又召问乐乘,乐乘与廉颇的观点一致。赵王又召问赵奢,赵奢说:“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来自

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何说他晚年叛国其结局如何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而名声大噪,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

历史人物 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为何说他晚年叛国其结局如何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而名声大噪,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