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削藩成功,康熙也成功,为何建文帝占据绝对优势却失败了

Posted 康熙

篇首语:新长征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景帝削藩成功,康熙也成功,为何建文帝占据绝对优势却失败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景帝削藩成功,康熙也成功,为何建文帝占据绝对优势却失败了

削潘这样一个词在古代几乎都是帝王家的无声之痛,说实话古代的时候国家的权力如果不是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或者说某一任皇帝的野心开始增涨之时,所谓的削潘就开始了。而且藩王这种东西一般来说都是自己的父亲或者说朝代的创始人所留下来的烂摊子,如果削藩成功了,这一任皇帝可以接着开心的当下去,如果不成功可能整个国家的天子就被换掉了。 汉景帝用了三个月的时候削藩成功,虽然他是被动的开始进行削藩,但是速度之快可以说在古代的帝王当中数一数二的那种,而康熙大帝就比较主动了,自己先把削藩的风放出去,然后组织兵马开始削藩,足足用了八年的时间才让让自己的这个目标实现。 相比之下建文帝所谓的削藩几乎就是一个笑话,可以说这个所谓的削藩计划是建文帝提出来的,而且还是先动手开始削藩,可以说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弄好了,结果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候成功的把自己的江山送到了他的叔叔朱棣,完美的解释了什么叫千里送人头,礼重情义更重。 说实话为什么汉景帝削藩的效率如此之快,其实跟他的老爹汉文帝有分不开的功劳,汉文帝刘恒当时还是一个皇子的时候,本来就没有想过有一天皇帝这个位置会缺少人手,也不知道当时刘邦的老婆吕后是如何把整个皇宫的皇子们给赶尽杀绝,反正最后的关头居然会没有皇子来继承帝王,所以远在代国的刘恒就这样被接入京城成为了汉朝的皇帝。 也正是这个时候汉文帝才意识到一点,就是全国各地的藩王居然还有这样的一个福利,万一将来要是有藩王有了不太好的想法,会不会直接替代汉朝的天子呢,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汉文帝早早就开始了自己的削藩大计。 不过汉文帝虽然决定了要削藩,不过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却迟迟未动手,毕竟整个天下的局势已经成型了,根本就不是汉文帝一代人就可以搞得定的,所以当时只是在各地做准备,并且使用了温水煮青蛙的方法,来慢慢的削耗天下间的藩王。 等到了汉景帝的时候,说实话整个天下的藩王已经被削弱的差不多了,不过汉文帝当时也没有想过整个天下的藩王会在自己的这一代被削成这个样子,所以在给自己的儿子留遗诏的时候,并没有提到过让他削藩,而是让他接着自己的努力方向把削藩这件事在暗中再削磨下去,等到了下一代的时候就可以动手了。 所以当有人提出来要削藩的时候,汉景帝被吓坏了,直接就把提出削藩的晁错给斩了,表示自己根本就没有想要削藩的想法,但是对于已经谋反的藩王来说,这只是一个信号,已经动手了就不可以再停的下来,无谓之下汉景帝就下令开始削藩,谁会想到短短三个月的时候,这些声势浩大的藩王们就全部被搞定了,让汉景帝愣了好久没有反应过来。 相比之下汉景帝的削藩难度几乎就是入门级的,而到了康熙的时候,难度可以说成倍的增加了起来,自己的父亲跟人家汉景帝的老爹完全没得比,顺治帝不论是身体还是性格都属于软弱无力的那种,就连寿命也只有普通人的一半,所以在康熙才八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美好的人世间。 康熙在削藩之前先拿朝中的大臣鳌拜练了练手,毕竟自己将来是要掌控整个大清朝的,所以收回权力的第一步就是先从辅政大臣的手中夺取。 虽然看起来很是儿戏的用十几个小孩子就搞定了权倾朝野的鳌拜,但是背后的各种权谋康熙已经完全掌握了,所以到了削三藩的时候,康熙并没有急于求成,毕竟他没有汉景帝这样的一个老爹,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虽说用了八年的时候才把三藩给平定,但是胜在稳扎稳打。 而建文帝削藩就有点太儿戏了,本来朱元璋给他留下的江山相当的稳定,可以说就算是不削藩,最起码在建文帝这一代是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说实话如果当时的建文帝不提削藩这样的话,这些各地的藩王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跟建文帝作对。 尤其是朱棣,当时还到京城里住了不知道多久,如果建文帝当时直接把朱棣给捉起来,怎么可能还会有后来的靖难之役,可以说建文帝的内心很想削藩,但是又怕别人说三道四,属于又想要名声还想要好处的那种人。 当时建文帝削藩的时候,很多藩王直接就放弃了抵抗,而朱棣这个燕王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让自己活下去而已,毕竟之前被削的藩王们下场实在是让人没法看,朱棣为了自保,所以才会北上去求宁王,并且从宁王手中借到了兵马开始跟建文帝抗争。 最初的时候,朱棣的实力明显要比建文帝弱上许多,可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建文帝比较别类的内心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作死,明明有机会杀死朱棣,但是却一直对大家说自己很重视亲情,不想看到自己跟叔叔之间的骨肉相残。 然后就这样被朱棣一直打到了建文帝的老巢之中,从此以后整个天下间再也没有建文帝这个人了。 总得来说建文帝有着汉景帝跟康熙两人的共同优势,但是却没有这两个人当中任何一个人的头脑,可以说两王四个二的好牌,愣是让建文帝给打输了,难道说建文帝把两王四个二全部拆开单个扔出去了?说实话以建文帝这么纠结的性格,很有可能会把牌这么出。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汉景帝削藩成功了,康熙也成功了,唯独建文帝玩的比较嗨,然后嗨过头了,直接把自己的江山打包送给了自己的叔叔朱棣,只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 大家好我是虎头山小妖,以上内容来自于野史当中,有不同意见的小伙伴们可以来评论区一起讨论。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汉武帝削藩能成功,为何建文帝会一败涂地

汉武帝削藩能成功,为何建文帝会一败涂地?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同人不同命,汉武帝削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后代歌颂;建文帝削藩,结果把自己的皇位给削没了,有没有丢脑袋至今还

宋军占据绝对优势,为何还要跟辽国签订《澶渊之盟》

宋真宗登基的第七年,即公元1004年,始终不消停的辽军,再一次侵扰大宋边关。这次跟以前不同,辽军不仅人数众多,且由太后和皇帝亲自带队,整容不可谓不豪华。敌军来势凶猛,定州很快失守,紧接着镇守云州的将领

唐宪宗削藩为何能大获成功

在唐朝历史上的所有皇帝中,能得到后世公认的杰出帝王只有三位。第一位是开启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第二位是打造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第三位是实现了「”元和中兴”的唐宪宗李纯。跟太宗、玄

历史人物 刘裕篡位成功为何还要杀司马一族

刘裕篡位成功为何还要杀司马一族?司马一族有威胁吗?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之后,东晋王朝偏安东南一隅。虽然期间有桓温北伐和北府军淝水之战大胜,却数次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错失北定中原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主的七国诸侯,不满汉景帝的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于是一起抱团组成联军对抗长安的中央王朝。汉景帝在诛杀献策削藩的晁错试图平息七国之乱失败后,下定决心起兵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主的七国诸侯,不满汉景帝的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于是一起抱团组成联军对抗长安的中央王朝。汉景帝在诛杀献策削藩的晁错试图平息七国之乱失败后,下定决心起兵

汉朝 削藩与“七国”叛乱

削藩与“七国”叛乱汉文帝驾崩后,太子刘启继位。他就是开创“文景之治”的第二代皇帝汉景帝。景帝即位后,对文帝的政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他认为,田租固然不能太重,但也不能完全不收,恢复了原来征收一半的规定。

战国初期最强的魏国,为何不灭掉最弱的秦国,占据最佳地缘优势?

战国初期最强的魏国,为何不灭掉最弱的秦国,占据最佳地缘优势?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战国初年,从晋国分裂出去的魏国,是天下无可争议的绝对霸主。在魏国第一任君主魏文侯时代,一场史无前例的法家变

康熙削藩其實並不英明,只不過他碰到的不是朱棣這樣的對手

削藩在歷史上是一個大難題,雖然削藩次數並不少,其中不乏成功的,但大多數都失敗了。對於明清兩朝來說,也只能參考一下,畢竟年代不同,背景不同,皇帝不同,對手也不同。根本不可能采取同樣的方式,如果想依葫蘆畫

明朝历史 占尽优势却因大意而失败

人们对郑成功的记忆大多停留在他抗击海寇,收复台湾的壮举。实际上,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前,他在军事上做的准备更多是为了抗击清朝。而在郑成功的抗清版图中,南京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占据长江,即可控有中国东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