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平七国之乱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Posted 周亚夫
篇首语: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周亚夫平七国之乱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周亚夫平七国之乱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主的七国诸侯,不满汉景帝的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政策,于是一起抱团组成联军对抗长安的中央王朝。汉景帝在诛杀献策削藩的晁错试图平息七国之乱失败后,下定决心起兵镇压,统领汉军以及诸大将的就是周亚夫。
因为七国早先就已经约定好了,所以联合军队在叛乱的初期得以顺利进行,向西连拔数座城池。但是到了长安和东面诸侯之间的缓冲地带——梁国境内却是遇到顽强的抵抗,毕竟梁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弟弟。但是梁国的城池坚固可靠,叛军一时半会儿攻克不下来,从而在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
不过面临声势浩大的七国联军,梁王刘武也是心里发虚,一直催着周亚夫发兵救援。熟谙兵法的周亚夫认为此时的叛军气势过旺,正面与之相抗不是明智之举,所以就一直按兵不动,任梁王喊破喉咙也不行。不过周亚夫也不是一味无脑地等候叛军打累了,而是暗地里派兵攻占了叛军的粮草营,导致联军失去了供给,士兵们也就没有了力气战斗,整个军队的士气大幅下降。
眼看叛军士气降低的周亚夫,便和梁国内的军队联合夹击了七国联军,不多久联军就被打的四分五裂。为首的吴王刘濞带着自己的残兵逃到了东越,最后还是被越王斩下首级献给了汉朝。其他六位诸侯王前前后后都自杀身亡,七国之乱也由此平定。在平定七国之乱中,周亚夫懂得忍耐等候时机,也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机会,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周亚夫之风
我们都知道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人物,那么在西汉以后,有人说某某有周亚夫之风,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在《三国演义》中就曾见到曹操说徐晃:“公明真有周亚夫之风也”当然公明也就是将军徐晃,公明是他的字,那么这是说徐晃有什么像周亚夫的地方呢?让我们来看看周亚夫之风是怎样的。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147年,江苏沛县人。汉文帝后二年,承袭他父亲的爵位做了绛侯。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他是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仅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叛军。虽然为人耿直,进谏不讲究委婉含蓄,在担任丞相期间多次使得汉景帝对他非常不满,最后使得他含冤入狱,绝食而死,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周亚夫在军事上的贡献,以及在治军方面的智慧。周亚夫治军非常严明,他驻军的细柳营也成了历代传颂的典范,为后来历代军事将领效仿的楷模。
有一次汉文帝去视察军队,到其他将军的营地都畅行无阻,车驾直接就开到军营里去了。但到了周亚夫的细柳营,却被把守营门的士兵给拦下了,护卫说:你没看到这是皇帝的车驾吗?还敢阻拦?但士兵却说:我们将军说在军营只听将军的,不能听天子的。等通报了周亚夫后,文帝的车驾终于进去了,但士兵有不让文帝车驾行驶的太快,文帝只能命护卫慢慢驾车。后来,周亚夫率领的军队大胜匈奴,他也被文帝提升到京都做了中尉。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周亚夫治军是非常严明的,在古代只有治军严明的将军才能带领军队打胜仗。所以曹操赞徐晃就是说他治军严明勇猛刚毅,很像西汉时期的周亚夫。当然这是对武将相当高的评价,也可以看到周亚夫在历代军事将领心目中的地位。
周亚夫怎么死的
众所周知周亚夫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今天的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仅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叛军。最后周亚夫绝食死于狱中。
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景帝对他非常器重,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周亚夫官拜丞相,又很受景帝器重,那他是怎么会绝食死于狱中的呢?
原因是这样的,周亚夫性情耿直,虽然官拜丞相但他不会讲政治策略,所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落个悲剧的结局。有一次,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再后来,还有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一件是匈奴王封侯的事。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景帝没办法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商量。在景帝和周亚夫商量时,周亚夫说刘邦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景帝听了无话可说。
还有一件事就是,匈奴王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人也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又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听了很不高兴。
至此之后,景帝对周亚夫是越来越不满,皇帝和丞相发生矛盾,悲剧必然难免。后来被人诬告儿子谋反,被牵连入狱,景帝也默许了,想整治周亚夫。后来周亚夫不甘受辱,绝食明志,吐血而亡。由此可见,周亚夫的死,一部分是景帝的不信任,但更多的是他不懂得政治策略,他是合格的军事将领,但在政治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相关参考
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是以汉景帝意欲削弱汉初封下的诸侯国的实力为起因的一次叛乱。七国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为首,以吴楚两国的军队为主力西进逼犯长安,最后在梁国境内被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和梁国的军队合击打败了。
...吴楚两国的军队为主力西进逼犯长安,最后在梁国境内被周亚夫率领的汉军和梁国的军队合击打败了。其实这次的叛乱的失败,离不开吴楚联军所做出的两次重大的战略失误。第一就是在起兵之初,因为吴王父子以小人之心度君...
战争概述:汉景帝三年(前154),大汉王朝的七个分封国,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联合发动叛乱,史称七王之乱,吴王濞为此次叛乱的主谋。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
战争概述:汉景帝三年(前154),大汉王朝的七个分封国,吴王濞、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淄川王贤、胶西王印、胶东王雄渠。联合发动叛乱,史称七王之乱,吴王濞为此次叛乱的主谋。吴楚联军渡过淮水,向西进
西汉时期的名将周亚夫因为治军严明受到了汉文帝的褒奖,后来七国起兵叛乱,周亚夫仅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周亚夫虽然善于用兵,但是却不精通处理朝廷政务。周亚夫出身显赫,算是“官二代”,他的父亲是西汉开
公元前143年,条侯周亚夫被捕入狱,他因不堪忍受羞辱,在狱中绝食五天,结果呕血而死。汉景帝刘启闻讯,下诏削去周亚夫的爵位。众所周知,周亚夫是西汉名将,深得汉文帝的赏识,他在汉景帝时期,率军平定七国之乱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周亚夫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周亚夫出身显赫,算是“官二代”,他的父亲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当年汉文帝就是周勃等人选择推立。周勃死后,爵位由其子周胜之承袭,但是周胜之娶了公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周亚夫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周亚夫出身显赫,算是“官二代”,他的父亲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当年汉文帝就是周勃等人选择推立。周勃死后,爵位由其子周胜之承袭,但是周胜之娶了公
在《汉武大帝》电影开始的时候,汉景帝被匈奴的大肆屠杀深深地惹恼了,这时候国家内部也出现了动荡,汉景帝最终实施晁错为他献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汉景帝忍受匈奴的屠杀,开始着手平定内乱。这时候大汉帝国内
在《汉武大帝》电影开始的时候,汉景帝被匈奴的大肆屠杀深深地惹恼了,这时候国家内部也出现了动荡,汉景帝最终实施晁错为他献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汉景帝忍受匈奴的屠杀,开始着手平定内乱。这时候大汉帝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