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善后大借款的原因 列强为何愿意贷款给中国政府
Posted 政府
篇首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袁世凯善后大借款的原因 列强为何愿意贷款给中国政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袁世凯善后大借款的原因 列强为何愿意贷款给中国政府
袁世凯虽然登上了中华名国大总统的宝座,但革命却为他留下了一大丢的问题,而政府的财政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所以他不得不想外国银行借款,这就是著名的“善后大借款”。这一次的借款非常的顺利,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如此迫不及待地贷款给袁世凯建立的中国政府是有一定原因的。 袁世凯起初要处理的善后事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整顿北京的统治机构,加强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统治力量; 二、结束南京临时政府,首先是遣散南方的军队; 三、偿还积欠的外债和赔款; 四、履行对逊清皇室的优待条件。 简言之,就是解决革命中所产生的或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袁世凯以全国领袖自居,急于以解决这些问题来建立他的新统治体制和统治秩序。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钱,而北京政府本来就已濒临财政破产的边缘,一时又无法打开国内财源,所以只好向外国告贷,而最方便的乞求对象就是四国银行团。具有深意的是,这时的第一个借款要求,并不是为北京政府本身,而是为南京政府提出的。在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后刚刚一星期,他的度支部副首领(这是当时的称法)周自齐找到四国银行团驻京代表门上,说南京政府需银七百万两,其中二百万两为急需,要求四国银行团紧急提供帮助。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在孙中山主持下仍在执行职务,包括也在向外国谋求借款。袁世凯的出发点是尽快以北京政府取代南京政府,如果他能找到钱给它用,那自然就可提高他的地位,进而证明他的全国性政府能为南京解决问题,南京临时政府将无必要继续存留下去。这笔钱如用于遣散南方军队,会对他更有利。 对帝国主义列强及其金融资本来说,清朝既已退位,中国南北两方已走到一起,则保持中立(包括金融中立)的问题已不复存在;它们心目中的“能负责任的中国政府”即将由袁世凯建立起来,对这样的政府,它们是乐于帮助的。加之由于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内部及列强在华争夺的形势的变化已使原定1912年春发行的币制实业借款不可能发行,因而四国银行团更急欲承揽对华新贷款。在此情况下,它接受了袁世凯政府的要求,于2月28日由汇丰银行经手,付银二百万两给南京临时政府作军政费用。这是四国银行团给中华民国政府的第一笔垫款,它成为善后大借款的契机。相关参考
近代史上,袁世凯这一人物一直充满了争议,很多受过基础教育的人都免不了将他简单化为一个卖国贼。说到袁世凯的卖国行径,二十一条和善后大借款都是他的罪证,但事实恐怕和人们的刻板印象相去甚远,甚至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成立以后,由于当时国家财政已濒临破产,而整顿秩序、遣散军队、偿还积欠外债和赔款、兑现对清室优待条件等善后问题,都亟需大量款项,因此向外国借款和要求垫款便成为极重要的大事。帝国主义列强遂
善后借款,1913年袁世凯以办理善后改革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进行的非法借款。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扼杀共和,消灭南方各省的革命势力,未经国会同意,指派国务总
1913.4.26北京此合同于西历一千九百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北京订立。其订立者:一为中华民国政府(此下简称日中国政府),由国务总理、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表;②一为汇丰银行、德华银行、东方汇理银行、道
善后大借款之所以备受国人的斥责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它的数额庞大、还款时间长、担保条件苛刻,以至于很多人对其非常不满,甚至认为袁世凯签订这样一份合同就是在卖国。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样的传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偿付对日赔款银2亿两、赎辽费3000万两和支付日军驻威海卫每年给养费50万两,于1895年至1898年在列强的压迫下,分别向俄、法和英、德进行三次大借款,即俄法借款、英德借款
日本大隈内阁出兵侵占山东,强迫北京政府接受“二十一条”,这些公开露骨的侵略,不断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促使中国各地反日爱国运动蓬勃发展,也加深了日本与列强的矛盾。因此,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具有影响的元老
抵押贷款指借款者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向银行取得的贷款。它是银行的一种放款形式、抵押品通常包括有价证券、国债券、各种股票、房地产、以及货物的提单、栈单或其他各种证明物品所有权的单据。贷款到期,借款
抵押贷款指借款者以一定的抵押品作为物品保证向银行取得的贷款。它是银行的一种放款形式、抵押品通常包括有价证券、国债券、各种股票、房地产、以及货物的提单、栈单或其他各种证明物品所有权的单据。贷款到期,借款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为了确保清朝能够按时将战争赔款赔付给列强,列强提出了以清朝海关关税为担保,而为了确保这些关税能够正常进入清朝国库用于赔偿,不被清朝的官员中饱私囊,列强提出了由英国人担任清朝海关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