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西原借款——日本侵华政策的产物

Posted 内阁

篇首语: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西原借款——日本侵华政策的产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西原借款——日本侵华政策的产物

日本大隈内阁出兵侵占山东,强迫北京政府接受“二十一条”,这些公开露骨的侵略,不断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促使中国各地反日爱国运动蓬勃发展,也加深了日本与列强的矛盾。因此,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具有影响的元老重臣感到有必要修改对华政策。1916年10月,日本大隈内阁倒台,寺内正毅继任内阁首相。寺内上台即开始调整对华政策:以经济入侵和借款为主来取代既往的炮舰政策;以通过支持皖系军阀的办法,来达到日本既定的侵略目的。“西原借款”就是这种侵华政策的产物。

日本寺内内阁执政时期(1916年10月9日至1918年9月29日),为支持段祺瑞皖系军阀,曾给予北京政府大批借款,因其主要由寺内的亲信西原龟三经手,故一般习惯上将这时期的日本对华借款笼统地称为“西原借款”。实际上,由西原所经手的对华借款总共只有以下8项:

1917年1月20日,第一次交通银行借款500万日元;

1917年9月28日,第二次交通银行借款200万日元;

1918年4月30日,有线电信借款200万日元;

1918年6月18日,吉(林)会(宁)铁路借款100万日元;

1918年8月2日,吉、黑两省金矿及森林借款300万日元;

1918年9月28日,满蒙四铁路借款2000万日元;

1918年9月28日,山东两铁路借款2000万日元;

1918年9月28日,参战借款2000万日元。

而寺内内阁执政时期,日本对华各项借款总额为3.8645亿日元。但在这一时期所有的借款中,西原所经手的不仅数字大,而且突出反映了寺内内阁的对华侵略目标。“西原借款”与寺内内阁时期的其它借款,在侵华目的上相互联系,相互配合。

段祺瑞皖系军阀控制下的北京政府(1916年6月至1920年8月)是军阀、买办、官僚政客三位一体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随着日、皖勾结的日益密切,日本内阁于1917年7月20日通过援段的对华外交方针,并在其内阁决议中说:“帝国政府认为,给予段政府以相当友好之援助,以期中国时局的稳定,同时设法解决中日两国间若干悬案,实为得策。”所谓“悬案”,就是日本对华早已提出而未落实或尚未达到其目的的侵略要求;这些要求要通过亲日的皖系军阀之手来一一兑现。日本的援助和支持是以皖系的卖国为代价的。在寺内内阁时期给予中国的借款总额中,给予段政府的即达2.7986亿日元,这些借款大部分都被皖系军阀充作发动内战的经费了。日本通过借款,获得了包括铁路、森林、矿山、训练中国军队、霸占中国领土等种种侵略特权。段祺瑞为换取日本的支持和援助,只要给钱给军火武器,就不管什么国家主权、民族利益,都可以廉价拍卖,从铁路、矿山、工厂,到各种税收,都被段政府作为对日本的具有各种目的的借款的抵押和担保。其卖国的本领,在北洋军阀各派系中,是非常突出、非常典型的。

相关参考

西原借款的特征和作用 西原借款的实质

 西原借款是中日双方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达成的一笔借款协议,而这笔借款所具有的特殊性也是中方段祺瑞政府决定接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事实是,日本虽然表面上给了中国很大的优惠,但这笔借款背后其

看看西方借款的原委就知道了

所谓的西原借款,说的就是在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政府从日本得到了一系列借款,分8次支付,总计1.45亿日元。因经办的日本人为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特派代表、段祺瑞的日本顾问,名叫西原龟山,所以人

西原借款金额和内容 西原借款的用途

 由于西原借款交涉谈判的秘密性和内容的隐蔽性,所以关于它金额和内容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有“1亿4500万日元”和“1亿7700余万日元”两种说法。另外,关于这笔借款最终被用在什么地方也一

日本借此得以明目张胆地在山东驻军

 20世纪初,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在对华侵略政策方面存在矛盾,同时为了处理国内的大量过剩资本,日本向段祺瑞政府提出了所谓的西原借款,而段祺瑞政府急需资金发展力量,再加上借款条件不错,于是双方一拍

日方借款的的目的有哪些

 西原借款尽管一直被后世指摘为卖国,但实际上,和民国时期历届“革命”抑或“反动”政府所借外债相比,这笔借款可以说是中国近代条件最优厚的外债。那么,日方为何会提出如此优厚的借款呢?实际上,日方

历史百科 充满侵华野心的纲领——日本《对华政策纲领》出笼

充满侵华野心的纲领——日本《对华政策纲领》出笼日本昭和2年(1927)4月20日,裕仁天皇任命田中义一为首相,组织新政府,以取代侵华不力的若槻礼次郎政府。田中义一,这位极端反华派,成为日本侵华纲领的制

世界条约 《锦瑗路借款草合同》的内容是什么?中美签订《锦瑗路借款草合同》的目的是什么?

中国清政府高官和美银行代表签订《锦瑗路借款草合同》1909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塔夫脱改变了前任美国政府与日本妥协的远东政策,企图凭借本国的雄厚经济实力与日本在远东较量。这位雄心勃勃的新总统在给国会的国

中国历史 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又叫“海约翰政策”,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甲午战争之后,各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美国正忙于与西班牙进行战争,无暇东顾。美西战争之后,美国为了分享帝国主义侵华权益

历史百科 特殊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日本发生七博士事件

特殊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日本发生七博士事件1903年,日本发生的七博士事件,惊动朝野内外,为后来日俄战争(1904—1905)的爆发制造了社会舆论,对日本当局的外交政策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03

中国历史 日本制订侵华方针的东方会议

1927年6月至7月间,日本内阁召开了讨论并决定侵华方针的秘密会议。是为“东方会议”。1927年4月20日,日本军阀重要的代表人物田中义一出任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是日本军阀中推行侵华政策的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