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善后大借款——对中国主权的又一次空前劫掠

Posted 银行

篇首语: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善后大借款——对中国主权的又一次空前劫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善后大借款——对中国主权的又一次空前劫掠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成立以后,由于当时国家财政已濒临破产,而整顿秩序、遣散军队、偿还积欠外债和赔款、兑现对清室优待条件等善后问题,都亟需大量款项,因此向外国借款和要求垫款便成为极重要的大事。帝国主义列强遂乘机以此相要挟,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掠夺和控制,因而就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自1912年清帝退位、北京政府开始与银行团洽谈借款起,到1913年4月善后大借款事宜的谈判敲定,一年多的借款谈判历经曲折,充分表现了帝国主义欺辱和压榨中国人民、干涉中国内政、掠夺中华财富、欲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侵略野心。英、美、法、德先是组成银行团,要求袁世凯保证除四国银行团外,不接洽其它重要借款,以此作为向中国提供垫款的条件,迫使袁世凯于1912年3月9日以复函的形式予以认可。然后,四国银行团遂以此为根据,迫使北京政府解除了华比借款,达到了其垄断对华借款的目的。随后,银行团又指责“中国用款习为冒滥”,因而提出要实施对中国财政监督。5月17日,北京政府迫于财政危机,被迫与银行团签订了垫款合同及监视开支暂时垫款章程。该章程规定:成立核记处,由银行和中国政府共同负责签押借款使用支票;由中国军方和地方海关税务司共同监督各省发放军饷和遣散军队费用的使用。这样便使银行团获得了监督中国财政和军队的特权,这无疑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侵犯。

1912年6月,日本和俄国的加入,使银行团成为六国银行团。银行团又向中国提出新的侵略要求,即进一步垫款和进行大借款的四项条件。这四项条件是:

一、给该银行团以经理债票的5年专利权;

二、将中国盐务按照海关办法改革,使之为列强所控制;

三、财政部聘请银行团中的人为顾问;

四、聘请外国人为稽核处长,以监督财政。

对于这种饮鸩止渴的借款条件,北京政府畏于国内压力未敢接受。六国遂拒绝再提供垫款,致使谈判中断。

9月,中国与英国克利斯浦公司签订了1000万英镑的借款。银行团和六国政府对中国政府试图打破银行团垄断局面的行为极为恼怒,对北京施加强大压力,甚至由英国公使出面向袁世凯递交了中国对外借款、赔款的欠债单,向中国逼债。银行团还以1913年1月下旬将向中国提供垫款200万英镑、并达成2500万英镑大借款的初步合同为诱饵,使中国取消了克利斯浦借款。但到了1913年1月,银行团又以因巴尔干战区战争气氛日重、欧洲金融紧张为借口,拒绝提供垫款,同时又提出:将大借款利息由原来议定的5厘提高到5.5厘;对辛亥革命所造成的对外国人的损失的赔偿,不能仅限于武汉战区;财政部顾问的聘用需明确载入借款合同。2月1日,中国外交总长以秘密函件方式同意了六国赔偿问题和顾问问题的要求。但原订于2月4日的借款签字又因列强间对顾问分配的争执而推迟。3月1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美国政府放弃对美国银行参加善后借款的支持,于是美国财团宣布退出银行团。

就在借款谈判曲折往复之时,中国政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政府派刺客暗杀一事,引起国内反袁声浪日甚一日。袁世凯为准备力量镇压革命,加快了谈判步伐。4月26日,在未经国会批准的情况下,由袁世凯指定国务总理赵秉钧、外交总长陆徵祥和财政总长周学熙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代表签订了《中国政府善后借款合同》。

该合同规定:借款额为2500万英镑,利息5厘;借款以中国盐税收入及关税余额为担保,47年还本付息(经过各种扣除,中国实得借款的84%);借款主要用于清偿业已到期或将要到期的各种赔款、借款及垫款,赔偿各国在辛亥革命中的损失,裁遣军队,整顿盐务,以及支付各部门行政费用。合同还规定,中国应整顿、改良盐税征收办法。其具体措施即:设立盐务署;署下设稽核总所,以中国人任总办、外国人任会办,对盐税收入进行监督和控制;各地设稽核分所,经理为中国人,协理为外国人,二者职权平等,共同负担征收、存放盐务收入等责任。对于借款使用的监督,合同规定:北京政府在审计处稽核外债室设稽核员,以一中国人和一外国人任此职;凡有关借款的使用均需二人会同核准签字。

通过这些规定,列强继海关之后又控制了中国重要税收之一的盐税;而通过对盐税的管理和外债使用的稽核,实际上就已监督着中国的财政。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这笔名为2500万镑的借款,实际上用于支付业已到期的庚子赔款、外债和外国人在辛亥革命中的损失就用去了1078万镑,北京政府仅得998万镑,而中国却要为此连本带息付出7635万英镑方能还清。

善后大借款合同是辛亥革命后最大的丧权辱国条约,它不仅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受到空前的损害,也给中国人民带来极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善后借款的相当部分又被袁世凯用来镇压“二次革命”,以巩固其专制独裁统治,使中国社会的灾难进一步加深——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化的深渊中陷得更深。

相关参考

善后大借款的由来 如何评价善后大借款

 善后大借款是民国初年袁世凯为了对革命造成的诸多损失进行整顿、修复而向帝国主义的五国银行团借款的事件。当时刚刚建立的北洋政府财力衰竭,如果没有金钱的支持,政府就连正常运转都不可能,所以袁世凯

善后大借款不违法 善后大借款并非卖国行为

 近代史上,袁世凯这一人物一直充满了争议,很多受过基础教育的人都免不了将他简单化为一个卖国贼。说到袁世凯的卖国行径,二十一条和善后大借款都是他的罪证,但事实恐怕和人们的刻板印象相去甚远,甚至

“神风敢死队”“申遗” 日本右翼的又一次疯狂

日本要为“神风敢死队”“申遗”了。在经历了“购买”中国钓鱼岛、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历史、四处展开包围中国外交等一系列近乎疯狂的举动之后,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已经不再对安倍政府的“疯狂”感

善后借款

  善后借款,1913年袁世凯以办理善后改革为名,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进行的非法借款。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为扼杀共和,消灭南方各省的革命势力,未经国会同意,指派国务总

世界条约 袁世凯善后借款合同①的影响、签订过程和主要内容

1913.4.26北京此合同于西历一千九百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在北京订立。其订立者:一为中华民国政府(此下简称日中国政府),由国务总理、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表;②一为汇丰银行、德华银行、东方汇理银行、道

改革开放12年后的又一次“批邓”

本文摘自《变化:1990-2002年中国实录》,凌志军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谁也没有想到,在1991年春天,从官方自己的媒体中传出一个新的声音——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热情、洪亮、与众不同的声音

历史秘闻 改革开放12年后的又一次“批邓”

本文摘自《变化:1990-2002年中国实录》,凌志军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谁也没有想到,在1991年春天,从官方自己的媒体中传出一个新的声音——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热情、洪亮、与众不同的声音

继 ”高平陵之变”之后的又一次政变—— ”嘉平之变”

曹魏(陈造)睢盱汉鼎漫心劳,梦觉俄惊马食槽。马渐天飞龙在井,当途能得几时高。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最后却全归了司马氏。这得从「”高平陵之变”说起。司马懿趁着曹芳和曹爽拜谒高平陵的时候

太平洋战争中的又一次偷袭,日军南下企图是否得逞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蒙受了巨大损失。为了早日实现南下英美殖民地,掠夺石油等资源的战略目标,欲求不满的日军把眼光落在了菲律宾群岛上。只有攻下菲律宾,日军才能以此为跳

著名的 ”喀提林阴谋”本质上是罗马平民派和贵族派的又一次斗争

公元前一世纪,雄霸地中海的罗马共和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自格拉古兄弟改革失败之后,罗马社会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两派代表人物的争斗已经从政治层面上升到战争层面。共和国的根基已经动摇,许多人都感觉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