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中的又一次偷袭,日军南下企图是否得逞

Posted 日军

篇首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又一次偷袭,日军南下企图是否得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太平洋战争中的又一次偷袭,日军南下企图是否得逞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蒙受了巨大损失。为了早日实现南下英美殖民地,掠夺石油等资源的战略目标,欲求不满的日军把眼光落在了菲律宾群岛上。只有攻下菲律宾,日军才能以此为跳板,进而占有拥有大量石油的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当时,作为美国附属国的菲律宾除了孱弱的本国部队,还有一定数量的美军驻守。因此,日军定下了偷袭的故伎,偷袭珍珠港仅一天后,早已蓄谋已久的日军发起了对美军在菲律宾的战略要地的袭击。

面对日益严峻的太平洋局势,美国自然不可能毫无警觉。对于处于战略要地的菲律宾群岛,美国添置了一定数量的飞行员与舰艇,同时加筑了许多要塞。然而因为只是临时抱佛脚,没有什么充分的准备,截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驻军海陆兵种合计仅一万余人,舰艇、战斗机等装备更是少得可怜。而为了早日实现对菲律宾群岛的占领,日军出动近二十万大军,海陆并进,可谓志在必得。

1941年12月8日至9日,日军大举侵入对美军机场进行轰炸,基本摧毁了美军的空军力量,随后日军兵分三路先后在菲律宾岛实现登陆。12月24日,日军迫近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美日双方在此附近举行坦克大战,美军寡不敌众不得不实行战略撤退,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日军虽然攻下马尼拉,但是未能切断美军与菲律宾本土部队退往巴丹半岛的道路。

至此,日军已经基本实现了战前的战略目标。因此,日军将海军主力和部分军队投入到对荷属东印度的占领,而退守巴丹半岛的美军并没有因失败而丧失战斗力。在麦克阿瑟将军的带领下,重新构筑了防线,坚守的美军与菲律宾部队达三万余人,成为日军完全占领菲律宾群岛的心腹大患。

1942年1月初,日军对巴丹半岛发起进攻,美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阵地战。战局十分焦灼,直至一月底因日军伤亡过大,丧失攻击力撤退。美军获得了难得的一次胜利,之后为了布置盟军对澳大利亚等地的防守,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担任西南太平洋盟军司令,巴丹半岛的防务交由温赖特少将负责。

4月初,为了确保对菲律宾群岛的占领,日军再次大举侵入巴丹半岛,留守的美军与菲军因力量薄弱,补给缺失,最终向日军投降。虽然日军最终获得了对菲律宾群岛的绝对占领,然而由于美军与菲军的顽强抵抗,日军未能实现速战速决。长达4个月的对峙,迟滞了日军侵略的步伐,盟军因此可以对澳大利亚等地进行严密的战略布置,为日后反击日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可谓不幸中的万幸。当日军因眼前的胜利而兴奋不已的时候,失败的种子已然埋下。

日军先后偷袭珍珠港、菲律宾群岛,由于美军的疏于防范,日军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然而,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没有在偷袭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而一旦战争机器启动,有美国雄厚的国力作为支持,美军很快在失败中重新站了起来。日军空有蛇吞象的野心,却缺乏完美的战略布局与强大的战争实力,虽然取得了较大的优势,却注定在这场庞大的战争中逐步走向覆灭的道路。

相关参考

改革开放12年后的又一次“批邓”

本文摘自《变化:1990-2002年中国实录》,凌志军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谁也没有想到,在1991年春天,从官方自己的媒体中传出一个新的声音——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的热情、洪亮、与众不同的声音

继 ”高平陵之变”之后的又一次政变—— ”嘉平之变”

曹魏(陈造)睢盱汉鼎漫心劳,梦觉俄惊马食槽。马渐天飞龙在井,当途能得几时高。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最后却全归了司马氏。这得从「”高平陵之变”说起。司马懿趁着曹芳和曹爽拜谒高平陵的时候

看看1941年备战中的美国,才知道就是不发飙也不能惹

文/寂寞的红酒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偷袭行动得逞后,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上称雄一时,把美国军队打得节节败退。但没多久,美国就缓了过来,把日本按在

台儿庄血战中的川军

油画:血战台儿庄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上海、南京之后,集中四个师团十万大军,企图同沧州南下的日军第五、第十师团南北夹击,打通津浦线,进而攻取徐州,威逼武汉,陈兵中原。1938年3月,侵华日军

睢阳之战6000人对抗13万 大唐最悲壮的战争

...架梯登城。张巡命令士兵把野蒿浇上油,顺城墙往下投,又一次打退叛军。张巡领兵或者趁叛军休息时出城猛冲,或者夜晚缒墙而下,偷袭

睢阳之战6000人对抗13万 大唐最悲壮的战争

...架梯登城。张巡命令士兵把野蒿浇上油,顺城墙往下投,又一次打退叛军。张巡领兵或者趁叛军休息时出城猛冲,或者夜晚缒墙而下,偷袭

闪击波兰,为什么我们只记住德国,还有位凶手却被刻意遗忘

1938年9月29日,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当时的纳粹德国共同签署了《慕尼黑协定》企图牺牲捷克,并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企图换来长久的和平。当时的英国首相张伯伦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大陆政策的又一次胜利

他是澳大利亚二战中唯一的元帅,拒绝日军投降,下令歼灭19万日军

二战末期,日本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战败已是板上钉钉之事。然而他们却提出了「”一亿玉碎”的口号,即全民皆战死。甚至于之后就对美国的珍珠港进行了偷袭。得逞后,他们又将目标转向澳大利亚的瓜达尔港口。这里虽是

范睢——起于微末的智者良相,大秦霸业的又一奠基人

说起范睢这个人,可能很多人对他都没什么印象,或者是即便有所了解,也是从影视剧中把他作为一个辅助性的角色,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配角,被动性的进行了解的比较多,的确范睢这个人确实没有秦国其他几位相国,如商鞅

大清帝国的败亡――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变革图强的机会

帝国败亡>  清王朝饱受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八国联军再侵入北京的一次接一次的失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瑗珲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