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英国航母技术革新

Posted 英国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二战后的英国航母技术革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战后的英国航母技术革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开始裁减了大批舰艇。皇家海军渐渐从具有全球部署能力的远洋海军,转型为一支承担区域防务的二流舰队。但装备数量的裁减,并不意味着海军思想和技术革新的落后。恰恰相反,英国在军事思想和技术革新方面依旧能快人一步。在皇家海军痛苦的衰退期中,英国人甚至还引领了世界航母发展的技术潮流。

蒸汽弹射器

二战中使用火药弹射器的英国护航商船二战中,美国和英国就广泛使用火药式弹射器,协助战机起飞。从而大大增加了舰载机的出动架次。但随着更沉重的喷气式飞机上舰,火药式弹射器已经满足不了新式舰载机弹射起飞的需要。于是,英国海军在二战后着手开发新的蒸汽弹射器。 1945年 皇家海军在航母上进行了喷气机的起降测试1950年,英国人在英仙座号航空母舰上对蒸汽弹射器进行的测试。结果证明,这种新的弹射器完全能够满足弹射喷气式舰载机的需要。和使用火药爆炸产生的冲击压力不同,蒸汽弹射器是使用舰艇锅炉产生的蒸汽压力来牵引飞机。 首艘装备蒸汽弹射器的英仙座号航母当飞机的弹射杆挂上轨道上的滑块后,高压气罐开始填充蒸汽。然后利用喷射的蒸汽流,推动活塞带动滑块快速运动,牵引飞机加速到起飞的速度。其工作原理虽然并不复杂,但无论制造、安装都需要极为先进的工艺水平。 今天美国核动力航母上装备的C13蒸汽弹射器就像弹射器用的活塞。英国最早采用钢丝橡胶技术,后来美国改进为柔性钢带制作活塞。这项技术目前也只有美国完全掌握,所以目前也只有美国有能力生产蒸汽弹射器。 蒸汽弹射器的另一个问题是使用成本。除了通常保养维护外,弹射器每次弹射需要消耗600多公斤蒸汽和1吨左右的淡水。在滴水贵如油的军舰上,这是巨大的资源开销。即使是拥有巨大锅炉的美军重型航母,也难以支撑这种消耗。只有在能源接近无限的核动力航母上,蒸汽弹射器才能发挥其全部效能。 蒸汽弹射器的原理大家都懂 但真正掌握工艺技术却难上加难

斜角飞行甲板

二战中的光辉级航母 典型的直通式甲板布局从航空母舰诞生之日起,飞行甲板一直是直通式的。设计者们自然而然的将甲板前半部分作为飞机起飞的区域,后半部分作为飞机的降落场。这样的设计到了二战后变得不再适合战场需求。 光辉级航母 胜利号 在50年代改装了斜角飞行甲板喷气式飞机的降落滑行距离,要远远高过螺旋桨飞机。直通式甲板在满足了喷气机降落要求后,很难再腾出足够空间安排飞机马上起飞。1947年,在英国海军后勤部门供职的军官丹尼斯•坎贝尔和空军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航母甲板。 这是由一条和舰体方向有一定夹角的跑道,和前部甲板拼合而成的复杂形状的甲板。 巴西海军的米纳斯 提米斯号航母 典型的早期斜角甲板布局斜角飞行甲板的出现,将舰载机的起降分隔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功能区。在前部甲板上装有弹射器,喷气式舰载机可以逐次通过弹射器起飞,不用担心高速尾流对后方飞机的伤害。而斜角跑道可以提供足够的距离让舰载机安全降落。即使降落失败也不用担心撞上前方正在准备起飞的友机,可以重新拉起飞机进行二次降落。 印度海军维克兰特号航母 也是非常典型的斜角甲板加上蒸汽弹射器的出现,斜角度甲板本身也具备了让飞机升空的功能。这样,在紧急情况下,大型航母可以同时拥有两条飞机起飞跑道。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第二套蒸汽弹射器即可。 更深一筹的美国航母 普遍装备多套蒸汽弹射器斜角飞行甲板的发明,也是应对喷气式舰载机而的革新。这项发明与其说对实力缩减的皇家海军有所贡献,不如说是缓解了美国全球部署海军的 “喷气舰载机焦虑”。坎贝尔也因为这项发明而被美国海军授予勋章。 传统英式斜角甲板运作图财大气粗的美式斜角航母运作图

菲涅尔透镜助降系统

在夜间工作的菲涅尔透镜助降系统当然,如何在夜间或视线不良的情况下回收飞机,是航空母舰发展的一个大难题。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军冒险在黄昏起飞追击日本舰队。结果返回时被迫进行了夜间降落,损失的飞机远多于正常战斗。 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战中 大部分美国飞机损失于夜间降落二战后,英国海军上校尼古拉斯•古德哈特从镜子反射现象获得灵感,开发了光学辅助降落系统。这套系统的核心是一套菲涅尔透镜组,所以又被称作菲涅尔透镜助降系统。系统简写的名称为OLS,或者可以称呼它的绰号“肉球”。 一套标准的菲涅尔助降系统菲涅尔助降系统,由菲涅尔透镜传递特别规定的灯光信号来指导夜间飞行员的降落。系统包括一组基线灯,帮助飞行员通过基线灯的位置来判断自己的距离。一组被称作球的灯,可以大致确定飞行员的高度。另一组则是警告灯,闪烁时提醒飞行员立即拉起绕圈重飞。通过菲涅尔透镜组,这些信号能够很清晰的被夜空中的飞行员用肉眼识别。 夜间起降能力对航母至关重要拥有夜间起降能力,使航空母舰的战斗力倍增。不仅仅是出勤次数增加,在夜间执行任务极大减少了舰载机被敌军防空火力击中的概率。现在的各国航母,都将菲涅尔助降系统作为标准装备。 在黑暗中升空 是一门及其复杂的技术活

滑跃甲板

英国人首创的实战滑跃式飞行甲板冷战中期,英国人为了应对军费缩减问题,又开发出带有滑跃甲板的新式轻型航母。在当时,英国人建造的无敌级轻型航空母舰遭到兵器业界的广泛质疑。一则是垂直起降战机还是一个技术还未验证的新鲜事物,无人可以保证它在实战中的可靠性。二则是那个在可笑的马戏团才能看见的滑跃式甲板,是从几十年前就反复争论的一种弊端极大的方案。 马岛战争后返回英国的无敌级航母滑跃式甲板的原理非常简单。即在起飞跑道末端以一定角度向上翘起,利用舰载机本身的平行推进力来获得额外的上升推力,从而减少舰载机的滑行距离。这项看起来简单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喷气机起降距离不够的难题。 其实滑跃式起飞技术,使舰载机的整体承重受到很大限制。进而导致了其作战半径、载弹量等技术指标严重下滑。 所以对重型航母来说,是一种不及格的解决方案。训练中的英军F35B战机 典型短距离滑跃起飞但英国人的考虑与此不同。如果单单使用无敌级本身的甲板,即便加装弹射器也不足以支持普通战机起飞。正是因为当时已经出现了垂直起降战机,英国人才放手修建了带有滑跃甲板的航母。因为若采用普通的垂直起飞,舰载机的作战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垂直起飞中的鹞式战机这时,滑跃甲板才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一方面它避免了在轻型航母上装备庞大的难以保障的蒸汽弹射器。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垂直起降飞机进行短距起飞,提高了作战性能。 战后的哪艘航母上没有使用英国研发的技术?英国人在二战后对航母技术的革新,大多都是因应作战目标、武器的不同而及时调整思路的成果。作为一个缓步衰退的老牌海军国家,英国人在武器研发领域却常常有自己的开创性发明。这正是对“海军建设须百年”真理的最好注解。(完)

相关参考

英国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革新 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工业革命  在英国的历程中,工业革命对其起着重要的作用,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  英国工业革命始

历史秘闻 英国工业革命引发的技术革新 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工业革命  在英国的历程中,工业革命对其起着重要的作用,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  英国工业革命始

历史百科 飞机技术的重大革新——喷气式飞机研制成功

飞机技术的重大革新——喷气式飞机研制成功喷气式飞机由德国人在1939年首次研制成功。但追根溯源,却要从1929年说起。那时,英国皇家空军一名22岁的军官弗兰克·维特尔设想了一种能使飞机飞得很高、很快的

二战后的英国经济

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受到严重创伤。主要是英国依赖美国的援助来恢复发展经济。美国的主要政策就是《马歇尔计划》。经济模式的特征:由以前的国家过多干预向自由主义转变,国家资本比重下降,私人资本重新得到加强;经

二战中为尊严而战的英国 二战后辉煌不再的英国

  二战中的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最后以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英国在二战中作为同盟国一员虽然取得胜利,但曾经的荣耀却一去不

为何这支部队被人遗忘 二战后英国驻军日本疑云

二战结束,美国军队进驻日本本土,其军队组成却值得玩味;占领日本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政治角力?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之间各有算计。占领过程中的种种情形,也能折射出各国的国力对比1945年8月,英国、澳大利

二战后的英国穷得要卖现役坦克,还差点毁掉卡斯特罗革命事业

大家都知道,作为曾经的海洋霸主,在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双重打击后,骄傲的英国人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选择跟在新兴的主子——美国的身后摇旗助威。然而,光靠美国人的援助,显然无法缓解英国国内的经济压力。除此之

历史秘闻 二战后的英国穷得要卖现役坦克,还差点毁掉卡斯特罗革命事业

大家都知道,作为曾经的海洋霸主,在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双重打击后,骄傲的英国人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选择跟在新兴的主子——美国的身后摇旗助威。然而,光靠美国人的援助,显然无法缓解英国国内的经济压力。除此之

历史百科 复制技术的巨大革新——卡尔森发明静电复印术

复制技术的巨大革新——卡尔森发明静电复印术1938年10月22日,美国物理学家卡尔森取得了世界上第一张成功的静电复制品,从而发明了静电复印术。在静电复印术发明之前,复制主要是依靠照相或摄影装置,然而这

历史人物 美国二战后为何无法彻底赢得一场战争

  结束后,主导发动了几十场和军事冲突,但均没有获得最终胜利。专家们指出,虽然今天的美军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而且美军也确实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但却无法赢得任何一场。我们试图搞清楚这是为什么。>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