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美国二战后为何无法彻底赢得一场战争
Posted 美军
篇首语: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美国二战后为何无法彻底赢得一场战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美国二战后为何无法彻底赢得一场战争
结束后, 主导发动了几十场 和军事冲突,但均没有获得最终胜利。专家们指出,虽然今天的美军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而且美军也确实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但却无法赢得任何一场 。我们试图搞清楚这是为什么。> 随着核武器出现, 开始在战争中倚仗核打击。1945年末,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制定的「总和」计画获得通过——核轰炸苏联17座大城市。1946年6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了「铁钳」计画——用50枚核弹攻击苏联20个核心地区。> 1948年末,代号为「御夫」的对苏核战计画启动,美国计画在战争的第一阶段(30天)向70座苏联城市投下133枚核弹,并在随后2年再投下200枚核弹和25万枚常规炸弹。> 1949年末制定的「吊球」计画则打算向100座苏联城市空投300枚核弹。据美国估计,这次核打击和随后的常规轰炸将杀死近6000万苏联公民,考虑到未来的作战行动——超过1亿人将丧命。> 实施「吊球」计画的唯一条件是美国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核弹和其他武器。> 苏联成功拥有核武器,破坏了美国在核战中消灭苏联的一系列计画。第三次世界大战胎死腹中,数千万人和整个世界避免了灭顶之灾。> 核打击俄罗斯的计画也没有善罢甘休。为了不受惩罚地对俄实施核打击,美国增强了军用卫星群建设,并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完善了核弹运载工具。> 然而,这些努力注定失败,因为俄罗斯拥有强大的现代化战略核力量。一些美国政治家估计,即使只有一枚核弹落在美国,也是其无法接受的损失。美国总统约翰·甘迺迪曾对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说:「我们的飞弹足够毁灭你们30次。」赫鲁晓夫回答:「我们只能毁灭你们一次,但这就够了。」> 军事理论水平低> 五角大楼军事战略的弱点之一是军事科学乏善可陈。需要注意的一个事实是,军事科学大家中极少出现美国人的名字。> 现在美国积极研究和推广「网络中心战」的概念,这是美国国防部及海军军官所创的军事指导原则。其理论基础是整合并提高海陆空部队的作战能力,令各部协同一致,指挥更快,行动更有效。> 不过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网络中心战只是指挥管理各兵种和武器的新方式,旨在提高其作战能力。因此从军事科学角度而言,并不能将其称之为武装斗争的新典范。> 纵观美国近15年来的作战行动,网络中心战的概念仅被用于对抗弱敌且相对缓和的军事冲突中,这些对手既没有包括卫星在内的现代化侦察装备,也缺少包括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在内的强力杀伤性武器,更没有先进的自动化指挥通信系统。因此并不清楚该理论在对抗势均力敌的强敌时效果如何。> 尽管遭人诟病,但美国一直在积极推销一个论点,即主要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未来战争是网络中心化且非接触性的。其目的是让整个世界产生与美国进行军事竞争毫无意义的想法。> 美国军人坚信,信息技术能够令使用者更加有效地减少或杜绝「战争迷雾」。这个事实凸显了美国军事理论之不成熟,同时也将影响美国的作战结果。> 有几大战略弱点> 过度依赖电脑:美军各类型作战之所以能够制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互联网和数据传输系统的可靠性,这同样也是美国在现代化战争中的战略弱点。> 美国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电脑和数据传输系统。五角大楼在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700万台设备用于电脑交互,共搭建有1.5万个军用局域网。每天都有数百万潜在黑客觊觎著这些脆弱的系统。> 网络攻击远比防御简单快捷,成本也更低。美国每年的国防预算约为7000亿美元。> 除电脑系统外,美军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航空通信、导航与定位,这同样是美军的薄弱隐患。> 越安逸越怯懦:除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外,美国领土上从未发生过内战。这使美国老百姓无法长期忍受战争带来的艰难困苦,更不能接受战时权利和自由被剥夺。这也影响到了美军,使其在作战中总是力求距离远、流血少,最好可以借刀杀人。伊拉克战争就是证明。> 今天的美军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不过众所周知,武装力量的作战能力由2方面组成——物质和精神。美军的武器装备是世界顶尖的,但部队的精神状态却不行。> 美国在南斯拉夫、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表明,美军更愿意使用飞机、巡航飞弹和远程火炮进行非接触性战争。任何真正意义的对峙都令美军感到恐惧。例如,美国在索马里损失了几名特种兵后,就立即暂停了在该国的「维和行动」。俄罗斯空军2008年恢复了在美国边界附近的战备巡航,此举立即引发了白宫的忧虑。> 美国已习惯非接触性战争,并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自己的技术优势上。这会腐蚀美国军人,因为他们在战争中不能直接感受到必要的危险,使他们产生毫不费力就能无伤而胜的信心,并使其丧失直接在战场上长期作战的能力。> 难以发动人民:在局部和大规模战争中避免不了动用人力,战争需要动员国家的一切力量。因此「战争依靠人民」的观点在当今世界仍有现实意义。> 美国实行的合同募兵制导致美国公民完全丧失了自愿为祖国效力的道德动机。保卫祖国不再是美国公民应尽的义务。承担国家防御任务的不是整个社会,也不是全体人民,而是雇佣兵,其入伍的主要动机是经济考量,而非报效国家。> 总体来说雇佣军从来不尽心作战。他们可以在针对弱敌的短时局部战争中较好地完成任务,却不能在激烈而持久的大规模战争中经受住考验。因此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说过:「取消义务兵制是个错误。」>相关参考
二战后美国问昭和日本天皇为何不切腹?他的回答很无耻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当时日本其实败局已定,原子弹只是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长达数年的反法西斯战争终于结束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盘点二战后最经典的夺岛战役,非英国与阿根廷于1982年发生的马岛海战莫属。马岛海战的主要战场全部在海上和岛屿,动用多种先进制导武器和电子装备,是一场水下、海面、空中、陆上配合的立体战争,还是一场典型的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特点 文/徐珍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集中体现在美国的全球称霸战略中。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对美国霸道、强权的揭露,还无法充分地说明在当今国际关系民主化
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三大特点 文/徐珍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集中体现在美国的全球称霸战略中。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对美国霸道、强权的揭露,还无法充分地说明在当今国际关系民主化
现在大家知道联合国总部位于美国的纽约,因此,联合国一开会全要去美国,但是美国还拖欠会费。而联合国在二战后成立,为的是协调各国关系,避免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但是让人不理解的是,二战后,强国依
众所周知,原本伊朗和美国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可惜一场革命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而伊朗和美国也变成了敌对关系。1979年,伊朗国内革命爆发之后,他们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混乱之中,其经济急剧倒退不说,紧接着他们
美国未能打赢朝鲜战争,这使美国领导人深感不安。因此,他们在战后2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总在想方设法地伤害阻挠美国取胜的红色中国。其实,中国对美国并不构成威胁,不仅如此,它在东亚追求的国际目标实际上也和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灾难。纳粹德国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德国占据大半个欧洲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这使许多国家都坐立不安。最初,美国不想参加这场战争,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秘闻 短短二十年,一战大败的德国,为何又能给世界带来一场战争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灾难。纳粹德国所向披靡,无人能敌。德国占据大半个欧洲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这使许多国家都坐立不安。最初,美国不想参加这场战争,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警察。因此,哪里自己看不顺眼,或者哪里有反对自己的国家,立刻就要攻打,教训,如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海湾战争、利比亚战争等都是这样打响的。尤其是伊拉克的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