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飞机技术的重大革新——喷气式飞机研制成功
Posted 希特勒
篇首语: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飞机技术的重大革新——喷气式飞机研制成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飞机技术的重大革新——喷气式飞机研制成功
飞机技术的重大革新——喷气式飞机研制成功
喷气式飞机由德国人在1939年首次研制成功。但追根溯源,却要从1929年说起。那时,英国皇家空军一名22岁的军官弗兰克·维特尔设想了一种能使飞机飞得很高、很快的推进方式:取消螺旋桨和活塞式发动机,用喷气式发动机取而代之。因为在20000英尺以上的高空中,空气非常稀薄,螺旋桨无法高效率地“咬住”空气,活塞式发动机也无法充分“呼吸”。
但是,几乎没有人认真听取维特尔的建议。当时的英国空军部发动机方面的首席顾问审阅了维特尔的设想后,当即将整个设计束之高阁。此后,维特尔竭力想让私人产业对此发生兴趣,然而却无人接受他的设想。
1934年,一个23岁的德国人汉斯·冯·奥海因开始考虑同一想法,并制造了一个模型加以试验。1936年,奥海因开始与飞机制造商恩斯特·赫因克尔合作,进一步改进飞机模型。与此同时,英国的维特尔已经制造出必要的压缩机、涡轮机、燃烧系统和其他部件。1937年4月12日,他启动了组织起来的机器,第一次听到了一种具有喷气机特征的轰鸣,但试验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成功。1938年4月,在头痛病严重发作的情况下,维特尔经过一年多的孤军奋战,又完成了第二台发动机,但接着又是一场灾难。涡轮机正常运转了2个小时后,当加速到每分钟13000转时,发动机便分裂为几块。维特尔再也没钱造出一个新的,此时他已经负债累累。
1939年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开始经历史无前例的浩劫。如果英国人一开始就支持维特尔,在空战中它也许已经具有绝对优势。然而,维特尔的设计仍被忽视。此时,德国冯·奥海因制造的发动机已经成功,被报告给帝国元首希特勒。不过,希特勒对此也表示反感。此后,希特勒一直禁止喷气式飞机的发展项目。直到1942年7月18日,由威利·梅瑟施密特设计的Me262型喷气式飞机作了首次飞行后,希特勒才对此产生了兴趣。但他要求将歼击机改为轰炸机,这是他下达的最愚蠢的命令之一。这次转产浪费了宝贵的10个月时间,当德国空军最后终于将Me262型喷气式飞机送入空中时,该机飞行速度至少比盟军的歼击机时速快100英里,而且升空性能也好得多。但这一切为时已晚,第三帝国正在土崩瓦解,欧洲战事2个月内就将结束了。
维特尔及奥海因两人关于“没有螺旋桨的飞机”这一设想,由于官僚主义的反对,迟迟没有付诸实施。这样,也就没有让喷气式飞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参战。直到朝鲜战争时喷气式飞机才在空中彼此交战。
1948年,英国政府公开承认了维特尔的贡献。自那以后,世界各国纷纷授予维特尔以勋章、奖金和荣誉头衔。
相关参考
美国 美国·1981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1981年4月1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试飞成功自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以来,都只能自任坠毁而无法维修,更不能返回地球重新使用。1972年美国决定研制航天飞机,把它送入地球轨道,使它能在轨道上检修卫
超音速飞机飞得有多快?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比音速还要快。从20世纪40年代,英国、美国等国家就开始研制这种飞机,成功地将其速度提高到音速的2倍以上。不过,科学家
运-10(Y-10)是由上海飞机制造厂研制的四发动机喷气式运输机,是中国首次自行研制、自行制造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运-10设计很大程度上参考了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707,因与波音707外观相似曾经有传说运
·步荒步荒,航空附件技术专家,我国飞机环境控制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为创建航空附件研究所,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他确定并组织了飞机机载机电系统的多项重大预先研究,为提高我国飞机机轮刹车、电液操纵、燃油供输
“隐身”飞机“隐身”飞机不是说在人的肉眼距离内也无影无踪,人们看不到它,而是指飞机采用各种高技术来减弱雷达反射波、红外辐射等,使敌方的探测系统不易发现。美国自50年代起便开始秘密研究隐身飞机技术,但对
航天飞机遨游太空——美国“哥伦比亚”号首飞成功1981年4月12日当地时间上午7点钟,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人类宇航史由此进入了航天飞机的时代。航
新型“空天飞机”人类的航天时代才开始30多年,就出现了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使人类登临了月球。但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无止境的,人类在憧憬着:有朝一日,能不能像乘飞机航班那样进行太空旅
历史人物 屠守锷做出的成就分别是什么 有关于他的轶事和评价有哪些
主要成就>科研贡献>科研综述>屠守锷同志早年从事飞机结构力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后投身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长期从事导弹与火箭总体技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航
本文摘自:东北新闻网。核心提示:(1961年)3月30日,刘亚楼在「”协定”上签字。合同规定,苏联将在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情况下,给予中国生产米格-21飞机的特许权,但所有的技术援助都是有偿的。刘亚楼19
现代导弹是在现代火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战前的德国,在火箭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1933年,德国火箭专家多恩伯格和布劳恩一起领导的火箭研制组着手研制两种火箭,一种是外形酷似飞机的飞航式火箭;另一种是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