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方一张国书换一份条约
Posted 国书
篇首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美方一张国书换一份条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方一张国书换一份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美国,美国总统立即向国会报告,并提议国会拨出专款,作为驻华委员的经费。1843年,美国国会批准了总统的提议。美国政府便任命顾盛为专使,率军舰3艘来华。顾盛的使命是,在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美国要获得最惠国待遇,即在商务和国民权益等方面得到相当于英国的待遇。 美国总统约翰泰勒 >顾盛 >1844年2月,顾盛到达中国。他对付清王朝的招术有二:一是随行的军舰,该舰曾在黄埔鸣炮,以兵威慑服清政府官员;二是随身携带的美国总统致中国皇帝的国书,要求进京觐见清朝皇帝。清政府官员昧于美国的政治结构,不知开战的权力属于美国国会,顾盛若是开战属于违权行为;更不知美国当时还不可能短期内调集一支舰队来侵略中国。前次战争的惨败和“船坚炮利”的威力,使清政府官员为之胆栗。至于进京觐见之举,更为清政府官员所恐惧。根据“天朝”对外体制,中国大皇帝是“君临万国”的天下共主,绝不可能去接待一个非朝贡国家的使节。“中外之防,首重体制”。当时的清王朝官员们在内心中认定,若让清朝皇帝面对着一个不跪不拜的“夷人”,那四裔群“夷”不免滋生轻慢之心,就是内地熟记儒家礼仪的士子们,也会对清王朝的合法性产生怀疑;然而,若是给予“夷”人一些权益,反倒是大皇帝的“恩惠”,是大皇帝“怀柔远人”的措施,无可非议。于是,奉命从两江总督任所急赴广东的新任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以消弭衅端和阻止进京陛见为要务,而对于美国提出的各项侵略要求,却放置一边,毫无警惕。他见衅端可能不会兴起后,眼中所盯着的,竟是顾盛手中的一张国书。他认为,只要顾盛交出国书,进京陛见之举自然会取消。于是,耆英与顾盛之间进行的中美会谈,清方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到进不进京、交不交国书的问题上去了。至于美国提出的各项要求,耆英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以《中英虎门条约》及其附件中英《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为标准,予以准驳,以显示清政府对于外“夷”的“公正”。实际上,这就基本允诺了美国几乎全部的要求。1844年7月3日,耆英与顾盛在澳门附近的望厦村,签订了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又称《中美望厦条约》。由此,美国的侵略目的达到了。同时,清政府的预期目的也达到了,因为战衅未启,觐见被阻。 >耆英像 >广东人民出版社委托宣传 ( 茅海建:《当代学人精品:茅海建卷》,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 ( 编辑: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硕士研究生 谢敏 )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相关参考
1895年5月2日,紫禁城乾清宫中,一张大案上摊着一份条约文稿。24岁的光绪皇帝一遍遍地绕着大案急走,时而停下来,望一眼那份李鸿章由日本马关带回来的条约。一声沉重的叹息后,他坐了下来,举起毛笔,饱蘸朱
辛丑条约:大清王朝成待宰羔羊9月15日,李鸿章从上海北上议和,这个条约将是他为大清王朝签订的最后一份条约,也是最耻辱的一项条约。此时此刻的情景,正应了汉朝时候张良的那句名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但比起
世界条约 《里瓦几亚条约》有哪些规定?里瓦几亚条约是何时签订的?
—中国清政府与沙俄签订《里瓦几亚条约》1880年冬春之交,正在伦敦的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突然接到一份清政府总理衙门的急电,命他出使俄国,修改由崇厚与俄国所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又称《交还伊犁条约》)。
(尼布楚条约) 中俄尼布楚条约(正式名称是《尼布楚议界条约》),中国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该条约是在挫败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1689年9月7日)由清政
(尼布楚条约) 中俄尼布楚条约(正式名称是《尼布楚议界条约》),中国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定的第一份边界条约。该条约是在挫败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1689年9月7日)由清政
《尼布楚条约》签订,康熙亲选两位西方翻译,却成中方最大内奸 《尼布楚条约》,又称《尼布楚议界条约》是清政府和俄罗斯帝国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同时也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说是蒸蒸日上飞速发展,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王朝,以大清朝当时的实力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匹敌,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却签订了一份中国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什么是尼布楚条约?尼布楚条
《尼布楚条约》签订,康熙亲选两位西方翻译,却成中方最大内奸 《尼布楚条约》,又称《尼布楚议界条约》是清政府和俄罗斯帝国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同时也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
>大沽口之战> 1858年5月20日(清八年四月八日)上午8点,清朝直隶总督府外来了一队全副武装的外国人。他们交给直隶总督谭廷襄一份“最后通牒”,要求清朝守军在两小时内交出天津守备重地大沽口炮台,让
如今提倡改进文风,不由想起明初被当廷杖责的大臣茹太素。> 明代初年袭用宋朝以来的官场文风,醉心于词句修饰和卖弄学问,一件简单的事情,几百个字就可以说清楚的,非要从三皇五帝说起,让人读半天还不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