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向老子问礼

Posted 孔子

篇首语:认识到自己无知是知识进步的重要阶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子向老子问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孔子向老子问礼

孔子向老子问礼?

1.请问真的还假的?

2.孔子问了什么?老子答什么?

3.孔子怎么找到老子的?

4.孔子问后有没有心得?

孔子三十一岁时,与鲁人南宫敬叔适周,向老子问礼。老子说:你所说的,已经与人的骨头腐朽了,只有言论还在。况且君子得其时则出来做事,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并告戒孔子要去掉“骄气与多欲”。【考辨】关于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时间,以往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在鲁昭公七年,孔子十七岁时。《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孔子适周,岂访礼之时,即在十七耶?”另外,边韶《老子铭》、郦道元《水经注•渭水》均言“孔子年十七问礼于老子。”近人高亨亦持此说,并举出《左传•昭公七年》有日食的记载,以为旁证。(二)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年三十四岁时。阎若璩《先圣生卒年月考》说:“《曾子问》,孔子曰:'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堩,日有食之。'唯昭公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见《春秋》,此即孔子从老聃问礼也。”此说为今天大多数学者接受。(三)在定公九年,孔子年五十岁时。《庄子•天运》有“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的记载,梁玉绳《史记志疑》说:“盖适周问礼,不知何年。… …此本阙疑之事。必欲求其年,则《庄子》五十一之说,庶几近之。”(四)在鲁昭公二十一年,孔子三十一岁以前。“因为鲁昭公二十二年(孔子三十二岁),周室已发生内乱,打了五年之久,孔子当然不能于周室两派贵族斗争之时去观光问礼。而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三十五岁),鲁国也发生内乱,昭公出奔,国内无君,孔子因乱适齐,流亡在外者也有几年,自无'鲁君与之一车两马'之事。而鲁昭公二十六年,周室王子朝已'奉周之典籍以奔楚'老子也因之免官归居于陈,孔老自无在周相见之理。”(五)在定公十五年,孔子五十七岁时。此说为今人黄方刚提出,他据《曾子问》中“日有食之”的记载以及《左传•定公十五年》有日食的记载,认为:“孔子两见老子,第一次孔子五十岁,第二次孔子五十七岁。”以上分歧源于文献的不同记载,于是有学者主张,孔子见老子可能不只一次,《世家》、《曾子问》及《庄子》所记载的是不同时间孔子与老子的对话,但以往学者囿于成见,认为孔子与老子只会见过一次,强要把不同资料统一在一起,结果造成混乱 。这种看法无疑是有见地的。从文献记录来看,《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适周问礼”,地点是在周(今河南洛阳)可见,孔子至少在上面三个地方见过老子,《世家》所记只是孔、老会面中的一次,地点是在周,目的是问礼,时间应从詹剑峰之说,为鲁昭公二十一年。周敬王9年鲁昭公31年庚寅(西元前511年)〇老子在鲁,孔子从其助葬老子在沛居住一段时间后,可能在孔子的邀请下,来到了鲁国。老子在鲁期间,孔子曾随老子助葬。在送葬的路上遇到日食,老子让孔子把馆柩放在道路右边,停止哭泣,观察变化,等日食过后继续进行。事后,老子讲解了送葬遇日食要停止行进的道理,使孔子受益非浅。周敬王19年鲁定公9年庚子(西元前501年)〇老子居沛,相传孔子往见之老子在陈居住一段时间后,因为躲避战乱,来到了沛。这时孔子感到自己还没有真正理解道,便前往沛,向老子请教。〇老子居陈,相传孔子拜见老子 孔子在陈国时,可能与居住在陈国的老子见过面。此时孔子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已经有了深入研究,自以为理解了其中的道理,然而他周游各国,讲解先王的道理,阐扬周公、召公的业绩,却没有被一个君主所取用。于是他向老子感叹道:太难了!是这些人难以说服呢?还是道理难以讲明呢?老子则指出《六经》只不过是先王的陈迹,并不是“所以迹”之道;孔子之所以不遇于诸侯,并不是道之不是,而恰恰是因为孔子并没有得道。老子再一次向孔子讲述了本性不可改变,命不可变更,时间不可止留,道不可闭塞的道理。【考辨】老子失官后一直居住在陈国,所以孔子来陈国时可能拜访过他。孙以楷、甄长松说:“孔子这一段话,表明他已游说很多国君,但不明白为什么六经先王之道、周召之迹不能被各国君主接受,他只能感叹'人之难说也!'这正是孔子游列国之后即将回鲁的心态。我们说孔子这次会见老子是在西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就是据此作出的判断。”孙以楷等认为老子在陈会见孔子,有其可取之处,但认为这次会面是在鲁哀公九年,则有误。孔子今年来到陈国,一年后离开陈国来到蔡国,此后没有再来过陈国(参见“周敬王20年西元前491年孔子离开陈国,到蔡国”条),故列于本年。《庄子》的这一段记载,可能有虚夸成分,故只能作传说看待。

相关参考

孔子与老子有互相认识吗?

孔子与老子在哲学思维上,是两个不同向度的人。不过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的说法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纪录。但有更进一步的探讨资料是,孔子可能不只一次的见过老子,而且交流甚笃,所讨论的哲理也很深。而孔子对老

孔子和老子的详细故事

孔子和老子的详细故事:第一次问礼的时间是鲁昭公七年(前535),地点在巷党(鲁地名)。第二次是在前526年,地点在周朝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第三次是老子免官归乡后,地点在老子家乡鹿邑。第四次时间在公

孔子和老子思想差别在哪里?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楚国人,曾为周政府守藏室官员,孔子曾向其问礼。现在通行的老子书,都分为上下篇,上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下篇的第一句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此后人取上篇的「道」和下篇

为什么有人说庄子生于老子之前?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老子起码比庄子早100多年,因为老子生卒年虽然不详,但是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而孔子出生于西元前五五一年,因此老子出生时间铁定比这个时间早很多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

老子到底活了多久?

其实有关老子之生平,虽然历史记载不足,若能小心求证,亦是有迹可循的。要研究老子当然先以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为考证依据:“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名耳字聃,姓李氏,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

老子和庄子的思想如何区别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楚国人,曾为周政府守藏室官员,孔子曾向其问礼。现在通行的老子书,都分为上下篇,上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下篇的第一句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此后人取上篇的「道」和下篇

身高九尺六寸似姚明

孔子到底长什么模样?两千多年来世人一直没有定。山东省文物部门近日透露,目前最早的孔子壁画像已经在山东现身――这就是前不久在东平县一座汉代墓室中发现的孔子见老子问礼故事的彩绘壁画。孔子研究专家认为,这身

道家创始人老子为何会苛刻的批评孔子

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在战国之后一直彼此攻击,于是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大都数的学者都认为,儒学思想中,有一部分的思想是来源自道家的思想。而孔子本人,也确实曾经向老子问道。那么,在孔子向老子求

孔子的儒家思想伟大?还是老子的道家思想伟大?

子在中国是对伟人的尊称,可见两者都被公认是伟人了学问只因为信仰且使用的人存在多少,才有个人的高下之分,比较并不恰当孔子曾向老子求学问,老子算是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周游列国是时势所逼!孔子生平孔子名丘,字

太上老君是不是老子呢? 那为何人们会去祭拜太上老君呢? 道家学派创始人是何人呢?

太上老君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着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