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谁

Posted 美育

篇首语: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谁

“美育”一词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是由席勒首次提出来的。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

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狭义的美育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

广义的美育是指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

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

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

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扩展资料

美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

包括培养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美,培养学生对社会美的正确观点和感受社会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艺术美的能力等。

2、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

3、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

要使学生学会按照美的法则建设生活,把美体现在生活、劳动和其他行动中,养成他们美化环境以及生活的能力和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育

相关参考

“列宁主义”一词的由来

列宁主义一词最早是孟什维克马尔托夫于1903年俄国党的二大后提出的。在后来的俄国党内斗争中,普列汉诺夫、策列铁里、托洛茨基等人都使用过,是作为贬义词用以攻击列宁的。布尔什维克自己很长时间也不用列宁主义

“政府”一词的由来

政府,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但“政府”一词的本来意义并非如此。在唐朝,封建社会的各种体制已逐渐成熟,确立了负责中枢政务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决策机关的中书省,负责审议的门下

杨士奇是谁 “答非所问”一词的来源

明永乐九年,朱棣北征回朝,一直觊觎太子之位的皇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在朱棣面前捏造了太子的数十条罪状。朱棣勃然大怒,赶紧传辅佐太子的大臣杨士奇来讯问。身为太子的老师,又是朝中重臣,杨士奇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自

杨士奇是谁 “答非所问”一词的来源

明永乐九年,朱棣北征回朝,一直觊觎太子之位的皇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在朱棣面前捏造了太子的数十条罪状。朱棣勃然大怒,赶紧传辅佐太子的大臣杨士奇来讯问。身为太子的老师,又是朝中重臣,杨士奇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自

梁启超在变法失败首次提出 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

梁启超在变法失败首次提出 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

苏联 苏联·发达社会主义论

苏联·发达社会主义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一种理论。“发达社会主义”一词,最早是由列宁在1918年3月写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初稿中提出的,后来又几次重申。列宁虽明确把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作为

从1943年日本开始缩短大学年限,看二战后期日本教育制度的崩溃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的转折期,不仅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学习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制度,开始向近代化迈进,在教育方面也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制度,随着其他领域改革的进行提出了各种教育主张,在江户时代

“同志”一词的由来

  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有文件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同志,不称职务,党内行文或报送书面材料也相同。那么,“同志”一词是如何来的呢?  原来,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

眼中钉是什么意思?“眼中钉”一词的由来

眼中钉是什么意思?“眼中钉”一词的由来介绍在汉语中,“眼中钉”一词经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那么,这个词的这种用法是怎么来的呢?“眼中钉”一词最迟在五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据史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