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失败首次提出 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
Posted 梁启超
篇首语:好汉做事干到底,好马登程跑到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梁启超在变法失败首次提出 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梁启超在变法失败首次提出 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接着,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一词。
1905年,梁启超又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真正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这就是,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
由于梁启超崇高的地位和影响,“中华民族”一词一经提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留日中国学生所办的报刊当中,无论是《浙江潮》、《江苏》,还是《民报》、《国民报》、《童子世界》,都对民族主义以及中华民族的含义展开了讨论。杨度等著名的思想理论家也加入到讨论的行列当中,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杨度在1907年发表了《金铁主义说》一文,对中华民族的含义进行了详尽的解说。杨度的高明之处在于超越民族的血统意识,认为中华民族与其说是一个种族融合体,不如看做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文化的一体性、凝聚性和不可分割性造就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五四运动”之后“中华民族”一词逐渐普及,几乎家喻户晓,专门论述“中华民族”历史的著作不断出现,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运动日益高涨。无论是自发的民众运动,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斗争,都提升了民族自觉性,增强了民族团结,壮大了民族力量。尤其在反抗日本侵略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在焕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的过程中融化到了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取得的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相关参考
为什么说戊戌变法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康有为自己的事情?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
为什么说戊戌变法的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康有为自己的事情?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
按照过去流行看法,1898年「”戊戌变法”之所以演变成「”戊戌政变”,光绪帝之所以泣血瀛台、幽禁十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之所以流亡海外十几年;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锐、刘光第和杨深秀六君子之所以壮志未
众所周知,梁启超和谭嗣同是戊戌变法中的两位先驱。其中,梁是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领导人,并在变法失败后坚持和自己的维新式君主立宪制观点;谭则是变法的主要思想者和组织者,在变法失败后作为六君子之首英勇就义,
戊戌变法甲午战争的失败让热血的中国人气愤不已,尤其当《马关条约》的内容传到内地的时候,人们愤慨万分。在北京城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们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率领下集体向朝廷递交请愿书,请求拒绝议和,实行变法,这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联合袁世凯等人,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禁,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最终慷慨赴死,康有为、梁启超等幸存的变法者则被迫逃往法国、日本等国,开始他们流亡海外的生活。事实上,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联合袁世凯等人,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禁,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捕,最终慷慨赴死,康有为、梁启超等幸存的变法者则被迫逃往法国、日本等国,开始他们流亡海外的生活。事实上,变
忽必烈首次入侵日本为何失败 忽必烈向高丽人提出的或许是最苛烦的要求,是协助他与日本建立联系。在长达四个世纪的历史时期内,日本岛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与中国完全隔绝的状态。由于9世
《日本新华侨报》:戊戌变法失败了的梁启超,是在伊藤博文的帮助下逃亡日本的。伊藤博文为什么要帮助他?伊藤博文是如何看待清朝末期的政局的?对梁启超及戊戌变法有什么评价?横山宏章:1898年,伊藤博文在组建
《日本新华侨报》:戊戌变法失败了的梁启超,是在伊藤博文的帮助下逃亡日本的。伊藤博文为什么要帮助他?伊藤博文是如何看待清朝末期的政局的?对梁启超及戊戌变法有什么评价?横山宏章:1898年,伊藤博文在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