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是谁 “答非所问”一词的来源

Posted 杨士奇

篇首语:说到底,还是“信仰使人快乐”!注意!并非道德使人快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杨士奇是谁 “答非所问”一词的来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士奇是谁 “答非所问”一词的来源

明永乐九年,朱棣北征回朝,一直觊觎太子之位的皇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在朱棣面前捏造了太子的数十条罪状。朱棣勃然大怒,赶紧传辅佐太子的大臣杨士奇来讯问。

身为太子的老师,又是朝中重臣,杨士奇知道此事事关重大,自己不替太子说句公道话,那太子的前程恐怕就断送在今日了,可是,看朱棣怒发冲冠的样子,而自己又是与太子关系密切的人,直接替太子辩解,恐怕朱棣不但不会相信,反而会更加恼怒,后果不堪设想。

沉思片刻,杨士奇准备赌一把,只见他不慌不忙,朝朱棣深施一礼,没有直接回答朱棣的问话,而是反问朱棣:“皇上可知道坊间是怎么评价太子的吗?”“他们如何评价太子?”朱棣问。杨士奇说:“他们都说太子是仁孝之人。因为每次祭祀时,无论多么细小的事情,他都亲力亲为,甚至在身染重疾的时候,他也从没让别人代劳过,由此可见太子仁孝赤诚!”

见朱棣的怒色有所缓解,杨士奇又问朱棣:“皇上可知道满朝大臣怎样看待太子的人品吗?”朱棣一挥手,示意杨士奇往下说。“满朝大臣都称赞太子谦恭谨慎,知错能改,是个礼贤下士之人!”

听完杨士奇的一番话,朱棣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联想到太子一直以来的德行,知道杨士奇并未撒谎,看来自己是一时气急,错怪太子了。

看朱棣气消了,杨士奇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面对暴怒的朱棣,杨士奇答非所问,不仅成功化解了自己的险境,也为太子争取了机会,可谓睿智之举。

相关参考

卢德一词的来源 卢德分子指的是什么

  尽管“卢德”一词的来源一直以来并没有确切的说法,唯一能够肯定的额就是这一词汇应该是一个人名。而所谓的“卢德分子”其实就是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卢德运动”的主体,后来就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这一名词

历史人物 “吃醋”一词的来源是什么

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房玄龄怕老婆的名声,和他的卓越政绩一起成为了千古流传的话题。>>有一天早朝已毕,房玄龄却在朝中徘徊不回家。唐太宗很奇怪,问他,只听他说,请皇上下旨令他的夫人不要生气,他才敢回家,太宗听

世界历史 “工艺”一词的由来

“工艺”这个词来源于中古英语单词的“强度”或“技能”来自古英语单词衍生craeft它来源于古高地德语牛皮纸,对力量和手段“技能在规划,制作,执行”和,推而广之,“需要技能的职业或行业”和手工艺品,则是

“夜叉”是什么?解读夜叉一词的由来大有典故

我们常用母夜叉这个词来形容脾气火爆的女性。但是细说起来,“夜叉”究竟是什么,很少有人能够解释清楚。其实关于夜叉这个词,最早来源于印度,其中大有典故。在古印度神话中,夜叉是半神,有关其来源,说法不一。据

在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谁

“美育”一词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是由席勒首次提出来的。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

历史人物 杨士奇丢失印章 杨士奇后人

杨士奇杨士奇别名文贞太师,是明朝著名学者、官员,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是为“西杨”,以“学行”见长。杨士奇著有《三朝圣谕录》《奏对录》等作品,曾主修《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与马愉等人合编《文渊

“同志”一词的由来

  在党内政治生活中,有文件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同志,不称职务,党内行文或报送书面材料也相同。那么,“同志”一词是如何来的呢?  原来,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

历史人物 杨士奇简介,杨士奇简介

  杨士奇  (1365~1444)明朝前期大臣。名寓,号东里,以字行。江西泰和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又以居地、郡望,时人称为“西杨”。少孤贫而勤学,以授徒自给。建文元年(1399)以荐入翰林院,

历史人物 杨士奇简介,杨士奇简介

  杨士奇  (1365~1444)明朝前期大臣。名寓,号东里,以字行。江西泰和人。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又以居地、郡望,时人称为“西杨”。少孤贫而勤学,以授徒自给。建文元年(1399)以荐入翰林院,

“政府”一词的由来

政府,是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指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但“政府”一词的本来意义并非如此。在唐朝,封建社会的各种体制已逐渐成熟,确立了负责中枢政务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决策机关的中书省,负责审议的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