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寺的历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上清寺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清寺的历史

上清寺是重庆渝中区不可缺少的交通枢纽之一,每日从此经过的客流量是难以用万来计算的,如今的繁华和喧闹渐渐掩埋了曾经的历史,已经有很少人再对它的由来加以叙述了。

早在明嘉靖以前,上清寺附近多是田土、坟冢和大小丘陵,人烟稀少。

直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该地区一位乡绅在今天的天坛新村和口腔医院的位置建起一座“三清庙”,占地400多平方丈。

庙内建筑雄伟,内有三清大殿、祖师殿、玉皇殿、灵官殿、雷祖殿、财神殿等多座殿堂。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该庙香火旺盛,众多善男信女前来朝拜,也因为地处嘉陵江边,得舟楫之便,许多商人开始在此销售石灰、柴草、家畜等生活物资,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交易场所,日益繁盛起来。

后来,“三清庙”改名为“上清寺”,人们开始用“上清寺”这个称谓来称呼这一地区,于是“上清寺”便逐渐成为这一带的总称,并沿用至今。

1924年,四川督军熊克武率部退出四川,四川境内形成各地军阀混战的局面。

同年,川军刘湘赶走了贵州军袁祖铭,占据了上清寺地区。

第二年,袁祖铭所率的部队卷土重来,想重新占领该地,于是不可避免地与刘湘一部在这一带发生了大规模的冲突,上清寺内的神像在这场混战中被销毁了大半,自此,一度鼎盛的上清寺从此开始了它的没落之路。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警察局上清寺分驻所还曾将庙堂重新装修作为公用,甚至解放后,邮政局又把这里当作二食堂。

但随着十年浩劫的到来,全国范围内兴起的“打倒牛鬼蛇神”运动开始疯狂地拆毁一切古建筑,而这座寺庙也终难逃厄运。

直到如今,上清寺就只剩下一个虚名而已了。

相关参考

曲坛寺的历史

1.青海乐都曲坛寺命名来历瞿昙寺是我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其总体结构布局雷同北京故宫,人称“小故宫”。故寺以宏伟建筑、珍贵文物、精美壁画而著名于世,1982年被国务院颁布为第二批全国重

普陀寺的历史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废。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4年),靖海候施

金台寺的金台寺历史

南宋末年,诸忠臣护卫着祥兴帝赵丙在广东新会崖门海面摆开千艘战船抗击元兵失败,丞相陆秀夫背负年幼的祥兴帝投海殉国。大将张世杰率领余部突围,在南海遇上狂风舟覆而亡,其遗体漂流至黄杨山下,被村民安葬于黄杨山

民和巴州万泉堡寺的历史

净土寺,又名下堡寺,史载:此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寺庙建成后,历代都有扩建,据寺碑载有“敬德八百年重修”的铭文。元代,住于下堡寺路家村的兵马大元帅路通对寺庙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寺院

历史秘闻 不上清北,莫入此門

2007年4月7日,對河南省全省的高三學子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在經過了七十多天的疫情影響,度過了漫長的網課學習,調研學子們終於盼來了開學。4月7日,高三的學子們返校了,學子們又進入了緊張的學習,備戰

历史秘闻 宝应宁国寺的历史传说

01据县志记载,宁国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由无尘和尚开山。原名宁国禅寺,后易名为宁国教寺。原址在大新桥东、叶挺路北侧。面临大街背倚城墙,前后共六进,寺房计数百间,有「”跑马关山门”之说,乃

沩山密印寺的历史渊源

密印寺,位于宁乡县沩山山腰、毗卢峰下。是我国佛教南禅五大宗之一沩仰宗的起源地。禅宗有“一花五叶”之说,沩仰宗为五叶之首。唐宪宗元和二年(807),灵祐禅师来沩山开法,后公元847年,由时任潭州观察使、

历史人物 北宋书法家薛绍彭简介,有《尺牍》《上清连年帖》等书法作

简介北宋书法家。宋神宗时人。字道祖,号翠微居士。恭敬公薛向之子,以翰墨名世。自谓河东三凤(薛元敬、薛收、薛德音)后人。世家子弟,家藏甚富。元元年(1086)任承任郎,监上清太平宫,官至秘书阁修撰,出为

最有办法捞钱的职务 揭秘历史上清朝官职中

和珅出生于1750年,当时,由于清军入关已百余年,北京城中的八旗兵醵主其家属出现了严重的生活困难,时人称为“八旗生计”问题。和珅高祖尼牙哈那与其他八旗兵入关时,清朝统治者为了保证他们的生活,在北京周围

最有办法捞钱的职务 揭秘历史上清朝官职中

和珅出生于1750年,当时,由于清军入关已百余年,北京城中的八旗兵醵主其家属出现了严重的生活困难,时人称为“八旗生计”问题。和珅高祖尼牙哈那与其他八旗兵入关时,清朝统治者为了保证他们的生活,在北京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