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
Posted 报刊
篇首语: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世界报业开始向商业报刊阶段迈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突飞猛进地发展。
随着全球扩张行为,西方殖民者不仅携带本国报纸进入殖民国家,还在所到之处创办具有宗主国色彩的报纸。
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处于睡狮状态,停而不前,中国的古代报纸在清前中期已到达顶峰,但却没有直接演进为近代报纸。
随着西方脚步的一步步迈近,在中国掀起殖民扩张的热潮,随即外人在华办报开始出现并延续。
外国人创办的近代报纸最先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报纸和最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近代报纸,都是外国人首先办起来的。
19世纪,外国人在中国一共出版了一百多种中外文报刊,占当时中国报刊总数的一半以上。
外国人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纸,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办人是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马礼逊(1782~1834)和米怜(1785~1822),月出一册,一些外国人相继在中国办报。
1827年创办了《广州纪录报》,1833年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前者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后者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纸,均在广州出版。
其主编人德国传教士郭士立(1803~1851)、美国传教士裨治文(1801~1861)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中国通”。
扩展资料:
中国早在唐朝就开始有报纸,当时称为“进奏院状报”、“报状”、“邸报”或“杂报”,是一种由官府发行的公报。
北宋起,民间开始有报纸,称为“小报”或“新闻”,但受到当时官府的查禁。
明朝中叶以后,北京、南京等地获准成立民办报房,选录内阁发布的官文报,印刷成册,公开出版,称为“京报”。
这些报纸除照录上谕、奏折、皇帝起居及官吏任免奖惩消息外,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没有评论、广告及其他副刊文字,不同于近代的报刊。
中国近代形式的报刊诞生于鸦片战争前夕。
到1911年止,共出版约五百种报刊,出版地点遍及全国各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近代报刊
相关参考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发展,是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天津开埠的过程相关联的。早期的报纸和刊物并没有严格的区分,有的虽名为报纸,却也刊载论著。天津首家报纸,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阳历5月创办的英文《中国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国闻报》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重要报刊之一。严复、王修植、夏曾佑等于1897年10月26日创刊于天津。日报。12月8日开始增出旬刊,名《国闻汇编》,收录报上重要议论。日报着重刊载
中国近代史·历史名词·《时务报》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重要报刊之一。强学会遭封闭后,黄遵宪等发起,于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旬刊。总理汪康年,主笔梁启超。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章炳麟等先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各有特点,产生的背景也各不相同,详解如下:一、解释近代学前教育:中国近代幼儿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modernChina
我国近现代学制的发展学制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因此,学制的产生是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的。毋庸赘言,没有学校就不可能有学制的产生。那么有了学校是不是就一定会有学制的产生呢?事实上未必然。一个完整的学
1.近代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个近代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原因包括:1、世界的发现。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2、人的发现。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张晶王韬是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是中国人创办报刊的第一次成功尝试,王韬
报刊亭的消失是一种必然2017年10月24日15:18|作者:张田勘|来源:中国网分享到:北京报刊亭最多的时候有2400多个,现在还剩下1000多个,计划是3年内逐步取消。全国是同样的情况,与人们朝夕
中国近代邮政史话“中国近代邮政”从何开始?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中国邮电百科全书》(邮政卷)专论指出:“中国近代邮政是随着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而产生的,是一个首先由外国人在华设立邮局,后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戊戌变法1898年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要求的变法维新思潮便在中国社会逐步传播开来。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