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戊戌变法
Posted 光绪
篇首语:人们常说,常识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直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戊戌变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戊戌变法
1898年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要求的变法维新思潮便在中国社会逐步传播开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5月初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应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标志变法维新运动的开始。此后,维新派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一方面继续向皇帝上书,力促光绪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又一方面则在全国各地建立各种学会、出版报刊、著作和兴办学堂,加紧对官僚和知识分子的宣传、组织工作,广造舆论,厚集力量。通过上述活动,维新派逐步得到帝党的支持,并以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和天赋人权学说为思想武器,有力批驳了顽固派和洋务派反对变法、反对兴民权和反对提倡西学的谬论,从而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发展。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开始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康有为又连续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并于1898年4月在北京建立保国会,进一步扩大了维新派的力量。光绪帝接受维新派的改革方案,从6月到9月,颁布一系列维新法令,推行新政。但改革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坚决反对。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新政全部(除京师大学堂)被取消。这场运动具有爱国救亡、思想解放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意义。它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是行不通的。
相关参考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商鞅变法战国时商鞅在秦国进行的政治改革。秦地处西隅,国势衰弱,常受东方六国歧视。秦孝公(公元前361~前338在位)时想变法图强,于公元前359年任用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变法
历史人物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梁启超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梁启超外文名:LiangQichao别号: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仆人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省新会市出生日期:1873年2月23日死日期:1929年1月19日职业:政治家,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北宋神宗时的政治改革。北宋奉行“不抑兼并”政策,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伪冒习以成俗,莫禁能止”的局面。重文轻武,偏重防内,每年要给辽、夏大量“岁币”,使社会矛盾日
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大事件之一,戊戌变法可谓在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接下来看看戊戌变法概况。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在全国兴起。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戊戌变法背景国际局势经济19世纪下半叶是资本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戊戌变法的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戊戌变法的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
张之洞差点改变“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仍有巨大谜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茅海建是鸦片战争史、戊戌变法史领域的专家,分别于20年前和10年前出版过产生很大影响的相关著作。近年,他埋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
⑴.经济:洋务运动;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各列举一例,3分)⑵.抗日战争(1分)⑶.国家独立,人民成为国家主人(2分)⑷.十一届三中全会(2分)邓小平理论(2分)⑸.树立远大理想
张之洞差点改变“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仍有巨大谜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茅海建是鸦片战争史、戊戌变法史领域的专家,分别于20年前和10年前出版过产生很大影响的相关著作。近年,他埋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