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

Posted 王安石

篇首语:没有理想,那些所谓的奋斗都是空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

中国古代史·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

北宋神宗时的政治改革。北宋奉行“不抑兼并”政策,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伪冒习以成俗,莫禁能止”的局面。重文轻武,偏重防内,每年要给辽、夏大量“岁币”,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为巩固其统治,缓和阶级矛盾,扭转“积贫积弱”的状况,达到“富国强兵”目的,1069年(熙宁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次年为相,推行变法。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进士出身,历任州县官吏。“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主张适用,反对虚言无实。拜相后力主“变风俗,立法度”。他设制置三司(度支、户部、盐铁)条例司,整军理财,以吕惠卿任其事;财政上,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抑制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特权,维护中小地主和小生产者的利益;军事上,用王韶发动熙河之役,取得对西夏作战的胜利。推行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置将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卒”。此外,又罢诗赋及明经等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立太学三舍法,修撰《三经新义》,以改革科举和学校制度,为新法的实行培养人才。新法在抑制兼并、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等方面收到了一定效果,使“中外府库无不充衍”。但部分官员执行不当,间有烦扰之处。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保守派纷起反对,形成统治阶级内部的激烈斗争。1076年,安石被迫罢相,神宗死后,新法被废。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戊戌变法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戊戌变法1898年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民族资产阶级要求的变法维新思潮便在中国社会逐步传播开来。18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吴起

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吴起战国时兵家。卫国人。先为鲁国将军,大破齐军。继至魏,又大败秦军,任魏西河守,曾助李悝、西门豹变法。后遭到魏旧贵族排斥,投奔楚国。初为宛守,不久升任令尹,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主

戊戌变法简介 戊戌变法发生于何时

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大事件之一,戊戌变法可谓在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接下来看看戊戌变法概况。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变法运动逐渐在全国兴起。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百日维新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百日维新1898年光绪帝主持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在维新派的支持下,光绪帝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此后,他采纳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

历史变法

1.历史上著名的变法或改革运动有哪些中国古代改革或变法的类型.1.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等.2.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政治改革,如商鞅变法、李悝变法等.3.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

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戊戌变法的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

高中历史 戊戌变法的意义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戊戌变法的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

戊戌变法背景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戊戌变法背景国际局势经济19世纪下半叶是资本

历史秘闻 张之洞曾赞同变法

张之洞差点改变“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仍有巨大谜团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茅海建是鸦片战争史、戊戌变法史领域的专家,分别于20年前和10年前出版过产生很大影响的相关著作。近年,他埋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

历史秘闻 重情义的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有名政治家、思惟家、文学家,唐宋八人人之一。记忆中,初中汗青书就讲到王安石了,似乎是列宁照样马克思称其为"中国古代最卓越的改造家"。为了履行他的新政,王安石也有过排斥、清洗否决派的行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