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之战历史影响:秦国赢得了中原的突破口

Posted 秦朝 河西之战

篇首语:时间会告诉我们,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安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河西之战历史影响:秦国赢得了中原的突破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河西之战历史影响:秦国赢得了中原的突破口

2、吴起以少胜多 河西之战

河西之战历史影响:秦国赢得了中原的突破口

秦魏河西之战说得是两国为了争夺战略要塞,多次进行对抗的大规模战役。河西之战一个打了五次,前前后后打了近50年,那么秦魏河西之战的影响都有哪些呢,在历史上的评价又是怎样的?

第一次河西之战魏国当时国力较强盛处于主动方,这次战役,魏国采用先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即占领少梁,再大举进攻,最后扩大战果的方法,进攻河西之地的作战计划顺利完成,秦军节节败退,被赶到洛水一带。这次战役,魏国的势力进一步扩大,给秦国以沉重的打击。第二次河西之战时,河西地区基本已被魏国占领,秦军多次派兵进攻想收复河西要地,都以失败告终。秦王不惜以50万大军攻打魏军,但是却大败在魏国名将吴起率领的7万大军的高昂士气下,秦军损失惨重,魏国士气高涨。

第三次河西之战中秦军取得胜利,打败魏军三次。秦国在秦献公的治理下逐渐强盛起来,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三次作战能胜利主要归功于秦献公的个人军事能力和威望,再加上魏军的主力并不在河西一带。

第四次河西之战时,秦国在商鞅变法下有了一定的实力和魏国抗衡,但是太过于急功近利,秦国本身的改革也还在初期,国家根基不稳,所以面对第一强国的魏国在河西地区的争夺上还是没有成功。

秦国最终还是收复了河西要地,秦魏河西之战的影响是秦国完全控制了东进中原的要道,在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奠定了秦国进军中原的基础。

吴起以少胜多 河西之战

失去河西之地的保护,强大的魏国就守在了秦国门口,这让秦国感觉到了威胁,于是公元前401年,秦国攻魏,试图夺回河西之地,然而秦国这场反击战却以大败告终。50万秦军被吴起的五万余人给杀退了。吴起到底是怎样以少胜多打退秦军反击战的呢?

魏国攻下河西之地后,给秦国以重创,但是魏国却没有进一步攻击秦国。在魏文侯去世之后,魏国的扩张步伐指向了中原,主力部队也调去了中原地区,这给了秦国喘息的机会。

据第一次河西之战七年之后,秦国决定反击,于公元前401年攻魏。公元前393年与魏交战于汪,公元前390年又战于武城。魏国全力应战,所以秦国前后历经十一年都没成功逆转,比起魏国十一年拿下河西地区来说,秦国实力确实不敌魏国,尤其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魏国的主力部队还在中原战场上。

也许是久攻不下让秦国有些恼怒,所以公元前389年,秦国再次调集超过50万的大军进攻军事要地阴晋。当时西河郡由吴起把守,并驻守了一支精锐部队。吴起以论功行赏的方式激励军队保持士气高昂,保持了三年。所以只要秦军进攻河西,魏国立刻就有数万人枕戈待旦以待军令,完全不用刻意交代。

面对50万秦军来袭,吴起只请五万人作战,自己亲自带队向秦军发起反击。魏军虽少,却奋勇杀敌,以一挡十,将秦军50万人打得大败。

这场以少胜多之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一战。吴起的激励之法也给后人作战留下了十分有价值的参考。第二次河西之战,吴起以少胜多打退了秦军的反击,保住了河西战略要地。

相关参考

第二次河西之战简介:吴起率精锐抵住秦国军队

背景魏国攻克秦国河西之地后,有了进一步攻秦甚至灭秦的跳板,严重威胁秦国的安全,魏文侯去世后,魏国的扩张重心移至中原,魏军主力也随之调往中原。经过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秦军退守洛水一带,其安全受到了严重

第二次河西之战简介:吴起率精锐抵住秦国军队

背景魏国攻克秦国河西之地后,有了进一步攻秦甚至灭秦的跳板,严重威胁秦国的安全,魏文侯去世后,魏国的扩张重心移至中原,魏军主力也随之调往中原。经过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秦军退守洛水一带,其安全受到了严重

吴起以少胜多 河西之战

失去河西之地的保护,强大的魏国就守在了秦国门口,这让秦国感觉到了威胁,于是公元前401年,秦国攻魏,试图夺回河西之地,然而秦国这场反击战却以大败告终。50万秦军被吴起的五万余人给杀退了。吴起到底是怎样

吴起以少胜多 河西之战

失去河西之地的保护,强大的魏国就守在了秦国门口,这让秦国感觉到了威胁,于是公元前401年,秦国攻魏,试图夺回河西之地,然而秦国这场反击战却以大败告终。50万秦军被吴起的五万余人给杀退了。吴起到底是怎样

第三次河西之战简介:秦军一次进攻被庞涓瓦解

背景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栎阳、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到晚年时,国力转弱为强,并企图夺取魏国的河西郡。而此时魏国主力陷于中原战场,不能自拔。

第三次河西之战简介:秦军一次进攻被庞涓瓦解

背景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栎阳、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到晚年时,国力转弱为强,并企图夺取魏国的河西郡。而此时魏国主力陷于中原战场,不能自拔。

河西之战是谁指挥的?河西之战的过程

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早在秦献公时期,秦国与魏国为争夺河西地区发生多次战争,其中秦国在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石门山(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少梁(今陕西

河西之战是谁指挥的?河西之战的过程

收复河西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秦孝公两代国君的愿望。早在秦献公时期,秦国与魏国为争夺河西地区发生多次战争,其中秦国在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石门山(今山西省运城市西南)、少梁(今陕西

春秋战国 河西争夺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战争概述:战国初期,最先变法革新的魏国成为战国列强中的强者,开始四处扩张,于公元前408年占据了秦国的河西(今陕西省河套地区南部黄河以西之地)。秦国知耻而后勇,开始了各国中最为彻底的变法,走向了

春秋战国 崤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战争概述:秦国在逝世后重新燃起了插足中原事务的争霸野心。公元前627年,秦国派大将孟明视率兵袭击郑国,被郑国商人弦高伪装郑国使者犒军智阻,秦军回撤,顺便灭掉亲晋的滑国。随后晋军在崤设伏,截击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