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河西之战简介:秦军一次进攻被庞涓瓦解

Posted 秦朝 庞涓 河西之战

篇首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三次河西之战简介:秦军一次进攻被庞涓瓦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三次河西之战简介:秦军一次进攻被庞涓瓦解

背景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栎阳、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到晚年时,国力转弱为强,并企图夺取魏国的河西郡。而此时魏国主力陷于中原战场,不能自拔。

经过

前366年,魏国在武城(今陕西华县东)筑城,为秦所败。接着秦在洛阴打败了魏、韩联军。前364年,秦将章蟜领军越过黄河,攻入魏的河东,在石门(今山西运城县西南)大败魏军,并斩首6万魏军,在赵国的支援下,秦才退兵。这时周显王派人向秦祝贺。公元前362年,秦乘魏军在浍水(今山西省翼城县南)北岸与韩、赵联军大战之机,派庶长国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陕西省韩城市南)大败魏援军,俘其主将公孙痤,占领庞城(今陕西省韩城市东南),同年,秦献公去世。

由于魏国在河西战场三次大败,魏以庞涓为主将率军攻秦,庞涓用“攻其必救”之策,一举突破秦河西防线,威胁秦都栎阳,秦被迫将都城迁回泾阳。

评价

秦献公虽通过一定程度的改革使秦国停止了继续沉沦,但却没有真正使秦国富强起来。事实上,三次对魏战争之所以胜利,完全是秦献公个人军事能力和威望所致,非秦国军力的变强,此时任意一场败仗都会使秦国已面临崩溃。此时魏军主力并不在河西,秦尚能与之一战,还略占上风,可当庞涓主力一回救,秦国的弱项便全部暴露了,战败就在所难免了。

相关参考

第五次河西之战简介:秦军趁魏国衰弱收回河西

背景魏国携大战胜利之余威,力压诸侯,魏惠王便骄傲自大起来,于前344年召集天下诸侯自立为王。齐、楚等大国不来还情有可原,但一向是魏国小弟的韩国没参加就让魏惠王生气了。于是魏国发兵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

第五次河西之战简介:秦军趁魏国衰弱收回河西

背景魏国携大战胜利之余威,力压诸侯,魏惠王便骄傲自大起来,于前344年召集天下诸侯自立为王。齐、楚等大国不来还情有可原,但一向是魏国小弟的韩国没参加就让魏惠王生气了。于是魏国发兵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援,

古代刑罚之膑刑,孙膑被庞涓陷害受膑刑(挖去人的膝盖骨)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古代刑罚之膑刑,孙膑被庞涓陷害受膑刑(挖去人的膝盖骨)”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在封建社会,为了严惩犯人而发明的刑罚,可谓是五花八门,像满清十大酷刑等,其中最残忍的是凌

历史百科 第三次大沽口之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第三次大沽口之战,始于咸丰九年十月(1859年11月),英法政府为了对第二次进攻大沽口的惨败进行报复,分别再次任命额尔金、葛罗为驻华公使,征调大批舰艇,组成新的英、法联军,由英海军

鄢陵之战(春秋时期)

鄢陵之战,是春秋中期,继城濮之战、之战之后,晋楚争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两国军队主力会战,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元前575年春,楚人诱使郑国叛晋归楚,唆使郑国进攻晋国的盟友宋国。五月,晋厉公与

第一次河西之战简介:吴起率领魏军夺取了河西

背景东部及河南中部北部地区,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自魏文侯执政以来,任用李悝、吴起等一批贤臣、名将,致力于国家与军队的改革,使国家日益富强。吴起在魏国推行征兵制,选练了

第一次河西之战简介:吴起率领魏军夺取了河西

背景东部及河南中部北部地区,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自魏文侯执政以来,任用李悝、吴起等一批贤臣、名将,致力于国家与军队的改革,使国家日益富强。吴起在魏国推行征兵制,选练了

第二次河西之战简介:吴起率精锐抵住秦国军队

背景魏国攻克秦国河西之地后,有了进一步攻秦甚至灭秦的跳板,严重威胁秦国的安全,魏文侯去世后,魏国的扩张重心移至中原,魏军主力也随之调往中原。经过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秦军退守洛水一带,其安全受到了严重

第二次河西之战简介:吴起率精锐抵住秦国军队

背景魏国攻克秦国河西之地后,有了进一步攻秦甚至灭秦的跳板,严重威胁秦国的安全,魏文侯去世后,魏国的扩张重心移至中原,魏军主力也随之调往中原。经过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秦军退守洛水一带,其安全受到了严重

历史人物 商鞅变法前,秦国凭什么斩杀六万魏军,还在河西占领了不少土地

河西地区,就是今天的山西、陕西黄河南段以西的地区,这里土地肥沃,从春秋时期就是秦晋争夺的要地。三家分晋后,秦、魏为了这一地区打了近百年,共五场大战,直到魏国在马陵之战中惨败,主力全失,庞涓自尽,秦军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