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崤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Posted 战争
篇首语:人生来就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崤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崤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战争概述:秦国在逝世后重新燃起了插足中原事务的争霸野心。公元前627年,秦国派大将孟明视率兵袭击郑国,被郑国商人弦高伪装郑国使者犒军智 阻,秦军回撤,顺便灭掉亲晋的滑国。随后晋军在崤设伏,截击秦军,全歼秦军。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将均被俘。崤之战利,晋国以胜利有力地阻止了秦国势 力向东的扩张,巩固了霸业。> > 将帅星数:★★ 先轸 孟明视> > 精彩星数:> > 政治影响星数:★★> > 综合星数:5.5★★☆> > 战争类型:伏战——百里奚对儿子说过晋军会在崤山设伏,但孟明视就是躲不过。> > 战争深度解析:> > 俗话说人生三大快事——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 红红的大烛还在房中烧着,洞房中俏坐着如花的新娘怀赢公主,而新郎重耳却在洞房门口踱着步。> > 里面坐着的不是一位新娘,而是重耳心中的一道坎。> > 作为流亡公子,重耳是一路艳遇。十九年的流亡生涯,重耳先后三次走进洞房,前两次分别是在姥姥家狄国、齐国。> > 重耳并非不解风情之辈,对于在狄国、齐国的妻子,重耳在离开时总是显得恋恋不舍。离开狄国的时候,他要妻子等他二十五年再改嫁;而在齐国,他死活不愿意离开美丽齐姜的温柔怀抱,他的流亡部下们不得不和齐姜合谋在他醉后骗其离齐。> > 在秦国,重耳第三次当上了新郎。可这一次,他一点都笑不起来。> > 因为他的新娘,是当年秦国人嫁给晋怀公子圉的妻子。> > 子圉与重耳是什么关系呢?叔侄。从这层关系上讲,是大伯娶了侄儿媳妇。> > 重耳与怀赢是什么关系呢?娶的是重耳的姐姐(至少名誉上讲是),重耳得叫秦穆公姐夫,可怀赢却是秦穆公的女儿,怀赢得叫他舅舅才对。> > 这乱套了,全乱套了。> > 秦穆公说我们秦国没有这些凡礼俗套,你不是想要晋怀公子圉的江山吗?那子圉在秦国的女人也得一起给你。> > 重耳可以拒绝吗?如果能拒绝,他就不来秦国了。> > 秦穆公是真的不知道中原的婚嫁礼仪?还是本来就以此为试探,试探这位已经六十二岁的流亡老公子的态度?> > 不管怎样,为了那帮跟随他流亡多年的部属和兄弟,为了他重兴晋国的理想和在有生之年回到晋国,最终,重耳还是推开了那扇门。> > 秦国在西周众诸侯的心中,被长时间视为野蛮少数民族。秦人奉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的孙女女修为祖先。据说当年女修不小心吞了颗鸟蛋,生子大业,大业有子大 费。大费曾经担帮助大禹治水,大费的子孙有的就搬到西戎,其中玄孙叫中,中有子蜚廉,蜚廉又生子恶来。恶来父子的时候正是商末年,商、周交战,恶来父 子都是当时西边有名的武将,但是不幸的是投错了主,帮商纣王,结果可想而知。父子皆亡,后世子孙几乎也都沦为贱民。又过了五代,恶来的子孙中终于又出了个 能人,叫造父。造父终于选对了老板,并谋了个好职位——周穆王姬满(那时候的周天子与春秋时期的周天子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的专职司机,虽说是工勤人员,但 是长期接近领导,有巴结和立功机会。> > 机会果然被造父抓住了。有一次周穆王到西边考察工作兼旅游,还到昆仑山西王母那儿进行了国事访 问,结果徐偃王趁周东家不在作乱,听到消息后的周穆王火速回归。作为驾驶员的造父充分发挥了他优秀的驾驶技术,日行千里,把坐骑变成了法拉利跑车,为周穆 王争取了平乱的时间(以上历史的可信度不高,但终归记进了史册)。> > 周穆王姬满大赏造父,把赵城封给了造父。> > 历经了五代,秦的祖先们终于完成了从下里巴人的贫民到阳春白雪的贵族阶级的蜕变。模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恶来的子孙后代看族里出了能人,都纷纷跑到赵城,跟着造父养马学驾驶,恶来一族的养马驾驶业做大做强,成了规模化产业。> > 这不,周孝王的时候,就又聘请了一名叫大骆的恶来子孙担任周王室养马场场主。大骆干得非常不错,很受周孝王赏识,连申侯都把女儿嫁给了这位一等马夫,大骆的马夫事业比造父还风光。> > 朝中有老丈人好说话,申侯历来和周天子走得近,没少说大骆的好话。此时西戎那边的少数民族屡屡闹事,周孝王很头痛,申侯这时候不失时机地推荐大骆,说大 骆的先祖(中)本来就是西戎人,移民过来定居,派他到西戎去管理那边,应该会很服人心。乡里乡亲的,西戎人应该会顾及面子少闹事吧。> > 周孝王听取了申侯的意见,把西边的秦地土封给了大骆,赐大骆为嬴姓。> > 经过了几千年,大费的子孙终于有了一个体面的名字和属于自己的地盘。> > 不止体面,嬴姓,这个姓氏在五百年后会让所有的诸侯感到胆战心惊。> > 西周末年,周幽王被太子宜臼雇佣西戎人杀掉的时候,秦国的当家是秦襄公。襄公迟于郑武公之后发兵救周,一起和郑、晋等国赶跑了西戎人。> > 周平王姬宜臼东迁,秦襄公当了一回义务保镖,一直将姬宜臼送到了洛阳。> > 姬宜臼很感动,于是大笔一挥,封秦襄公为诸侯。> > 东周初年,秦始为诸侯。这句话被在《史记》中无数次提及。> > 到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的时候,秦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国都——。后来秦文公的孙子秦宁公又将国都迁到了平阳。> > 春秋初,经过几代的经营,秦国基本消灭了西岐的少数民族政权,又附带铲除了附近的亳、、冀等小国。> > 但中原各诸侯国对这个西边养马出身的西蛮国家仍是不屑一顾。> > 真正把秦国带入春秋一流强国队伍的还是第九任国君秦穆公,秦穆公在位的三十九年,除了开拓疆土,更意识到秦国最大的问题是不为中原诸国所承认,被排斥在传统诸侯之外。> > 或者,做一个强国,除了武力,更重要的是能向别国输出价值理念。> > 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概念。> > 秦穆公做的第一件事是招贤纳士,让春秋各国的诸侯知道,秦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国家。> > 百里奚、蹇叔、由余、丕豹、公孙支,秦穆公启用了一大批来自各国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其中五张羊皮换来贤相百里奚,更是成为猎头市场变废为宝的超级经典。> > 第二件事是加强同中原诸侯国的文化经济交流,特别是邻近的晋国,交流方式也很简单,男婚女嫁。> > 秦穆公本人就娶了晋献公的闺女,而与此同时也鼓励本国的适龄青年们多把眼光放远一点,最少也得是晋国。> > 在领导的带头示范下,秦国人把女儿嫁到晋国或找个晋国美女回来当老婆,成为了时尚风范。> > 秦晋之好,就由此成为了亲家间的一种象征名词。> > 当了晋国人的女婿,插手晋国的事务看起来就那么顺理成章了。晋国骊姬乱国,太子申生被杀,重耳、夷吾流亡国外。而献公死后,不服众的骊姬的两个儿子也很快被晋国国内大臣所弑。> > 秦穆公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来了插手管理晋国事务的机会。> > 拨乱反正,在人选上却有争议。> > 逃亡的两个小舅子——重耳与夷吾,在才能和声望上,重耳明显高出一筹。当初发生内乱,重耳、夷吾各守一城,重耳不愿与父亲倒戈相向,也不愿学太子申生白白牺牲,于是弃城出亡;而夷吾据城与父亲相抗,直到守不住城了,才被迫逃亡。> > 两个人在国内的人气相差也是很大的,看看跟随重耳的逃亡阵容的庞大,再看看夷吾的形孤影单,是不难分辨的。> > 然而秦穆公的选择却是夷吾。> > 理由很简单,秦穆公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位慈善家。他不需要在晋国扶立一位有才能的君主,只需要扶立一位听秦国话的君主。夷吾看起来听话多了,至少在流亡期间。> > 晋公子夷吾在秦军的拥护下,回到晋国,是为晋惠公。> > 很快证明了秦穆公的这笔买卖是血本无归,多年的流亡生活与现实早让当年在晋国名声还算不错的夷吾变成了一个反复无常、唯利是图的小人。夷吾当上国君之 后,不仅没有兑现当初给予秦国人的承诺,反而是在秦国大灾的时候向秦国发起了攻击(虽然之前晋国的大灾,秦穆公又一次向晋国提供了无私援助)。> > 秦穆公气得吹胡子瞪眼睛,率部与晋国大战于韩原,大败晋军,一度俘虏了晋惠公夷吾,好好地收拾了这个恩将仇报的家伙一场。> > 做了赔本买卖的秦穆公并不甘心,当晋惠公逝世时在秦国做人质的公子子圉偷偷从秦国跑回去也没和秦国打招呼,秦穆公想到了晋国的另一笔投资——重耳。> > 公元前636年,在三千秦兵的拥护下,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回到晋国。> > 晋文公时代的秦、晋暂时达成了同盟,双方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付崛起的南方楚国,晋国随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 > 晋文公对秦国的态度很好,但是他取得的成绩也让姐夫秦穆公不安。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几十年,在春秋的江湖上还没混出个响动来,他重耳借助秦国的势力回晋,短短几年,就当上了春秋霸主,秦穆公这心里不是滋味。> > 重耳回国第九年就逝世了,秦穆公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机遇。> > 这次他决定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一位晋国公子身上,秦国人要明目张胆地向中原扩张。> > 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派孟明视为主将,率三百乘偷袭郑国。> > 百里奚与蹇叔等大臣都反对这次战争,一是因为长途奔袭,成功率不高;二是与郑国人开战,其实就是与还处于霸主地位的晋国人彻底翻脸,必然会遭到山东各国的联合对抗。> > 出征前,百里奚蹇叔在城门前痛哭,是为自己儿子孟明视、西乞术及白乙丙,也是为这支军队。> > 有人哭,有人则是一声叹息。这支军队路过周北门,城楼上的周王室王孙满看到秦国的军队,断言这是一支即将打败仗的军队,因为他们的脸上写着两个字“骄傲”。> > 这支秦军最终被一个叫弦高的郑国商人忽悠了。偷袭郑国的半途中,这名叫弦高的商人假冒郑国的使者,为秦军送上慰劳品,并说了,郑国上下每个人都穿着盔甲拿着武器欢迎秦国人的到来。> > 主帅孟明视一看,偷袭已经没有意义,可好不容易出来一趟,也不能就空手回去吧,于是就顺便灭掉了半道上的滑国。> > 秦国人一声招呼不打,就带着军队到晋国后院了,特别是灭掉了亲晋的滑国。晋襄公是新君,可也丢不起这人,于是派兵出征抗秦。> > 这次还有姜戎的少数民族部队友情支援晋国人。统帅还是在城濮之战中立下首功的先轸。> > 先轸率领晋军决定在崤山伏击秦军。> > 孟明视并非无能之辈,而且出征前,他的父亲百里奚就再三向他提出:崤山,是这支秦军的生死鬼门关。> > 秦军进入崤山,孟明视想起了父亲的话,格外谨慎,把队伍编成了四队,每队相隔二里,逐次前行。> > 但是在先轸面前,孟明视还是太嫩了,先轸派出了部分晋军与秦军交锋,佯败。> > 秦国人已经很久没有尝过打败仗的滋味了,何况上一次,在韩原,他们是如何打得晋国人满地找牙。之前的谨慎在晋国人的败退前无影无踪。> > 秦军被诱入崤山的隘路,晋军和姜戎军队从两面山上向秦军发起冲击。> > 秦军全部被歼。大将孟明视、西乞术及白乙丙被俘。> > 秦国第一次大规模向中原的扩张,就这样以失利告终。> >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 孟明视:> > 孟明视是不幸的,第一次作为主将指挥大规模的战役,就遇上了先轸这样的老狐狸,完败后沦为阶下囚。> > 但他又是幸运的,他的敌人很仁慈,因为秦晋之间似友似敌剪不断理还乱的姻亲关系。上一次韩原之战,秦国人大胜,俘获了晋国国君夷吾,等待秦穆公的是自己亲爱的老婆坐在城楼的柴堆上的放话——不放了我弟弟,我就死给你看。> > 而这一次,发话的则是晋襄公的母亲,秦穆公的女儿文嬴。> > 秦、晋之间的战争,在战争的残酷和政治的冷面之后,还带着一种温情。> > 从这个角度来看,秦晋之好并不完全是一个政治代名词。> > 孟明视的另一种幸运在于他遇上一个贤君。三个年轻的将军被释回国否,秦穆公完全没有怪罪他们,将战争失利的担子全部放在了自己一个人身上,并重新委三人以重任。> > 三年后,孟明视重新担任主帅,在王宫山打退了晋军,一洗前耻,孟明视率秦军重新来到崤山,祭奠三年前阵亡的将士。> > 只是之后的战争生涯中,孟明视再也无法战胜他一生中最大的敌人——先轸(先崤在崤之战后不久即去世)。> > 秦穆公:> > 崤之战后,秦、晋之间又进行了几场战争,晋国胜多负少。秦穆公多年经营,无论通过外交还是战争,始终无法取得东进的成功,不得不掉头,转而进攻西戎,“灭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方。> > 对于一个一心想称霸中原的英雄来说,这样的结局未免有些失落。秦穆公一世英雄,一生都在致力于把秦国带向强大,把中原先进的文化、杰出的人才引进秦国。 然而,他死的时候,却做了一件与他生前仁厚作风所相背逆的事——大行殉葬,并且陪葬之人有许多杰出之士族大夫,包括子舆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秦 人因此而作诗《黄鸟》,以示悲愤和不解。> > 秦穆公最后的荒唐,是否是对一生奋斗而换取不到理想的回报,而向命运的最后发泄呢?> > 战争猜想:> > 没有秦晋之好的束缚,韩原之战秦穆公不放夷吾回国,或是后来不扶持重耳回国,秦晋之间的对峙,会是另一番格局吗?秦国是否能超越晋国这个屏障,让统一的时间来得更早一些?> > 晋文公重耳能称霸春秋,一是秦国的支持,二是手下那批忠心的部属。然而日后也正是那帮忠心的部属三分其晋,让晋国走向分裂。而三分后的晋地,再也无法对抗强大的秦国,终为所灭。> > 历史的悬疑环环相扣,故事的开始就已经策划好结尾吗?还是所谓的那句江湖俗语: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相关参考
> 战争概述: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姬林率领卫、蔡、陈、虢四国讨伐郑国,双方交战于葛。郑军在此战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战阵“鱼丽”战阵,大败周桓王率领的五国联军,周桓王被郑将射伤。葛之战的失利,周天子最
> 战争概述:公元前632年,晋、楚争霸中原,双方于城濮(今山东临濮集一带)展开决战,晋军避其锋芒,,最终大胜楚军,有力地阻止楚国势力在中原的扩张。>> 重耳继姜小白后,成为中原诸侯公认的一代霸主
> 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崩溃,的侄子-路易·波拿巴成为法国皇帝。1853年,美国人培理率军舰首先打开日本大门;同年,印度第一条铁路和电报线路建成。1854年,俄、奥、英、法围绕土耳其“遗产”
秦灭六国> 战争概述: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发动了统一六国之战,仅仅用了九年的时间,以摧枯拉朽之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开辟了一个全新时代。>> 将帅星
> 战争概述:公元190年,关东(潼关以东)各州郡守以讨伐为名,推举渤海太守为盟主,联合起兵。讨董军声势浩大,董卓被迫弃都洛阳至长安,两年后被部将所杀。伐董之战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群雄逐鹿的时代宣
> 1856年4月,克里木战争参战各方签订《巴黎和约》,战争结束;次年,印度爆发了反英民族大起义,全国上下都与英国侵略者展开了积极的斗争。1859年11月24日,出版了巨著《物种起源》,正式提出生物
> 1859年4月,撒丁王国和法国共同对奥地利宣战,反奥战争开始;及至次年10月,整个南意大利基本上得到解放。1861年3月4日,宣布就任美国总统;4月,南方军队炮轰南卡罗莱纳的萨姆特要塞,林肯宣布
> 战争概述:晋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大举伐吴,发水陆大军二十万,令王、杜预、胡奋等将兵分六路,从长江上、中、下游分别出击东吴。朝政败坏、已无大将坐镇的东吴面对晋军的强势入侵无力抵抗,被
> 战争概述:公元190年,关东(潼关以东)各州郡守以讨伐为名,推举渤海太守为盟主,联合起兵。讨董军声势浩大,董卓被迫弃都洛阳至长安,两年后被部将所杀。伐董之战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群雄逐鹿的时代宣
战争概述: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的大军攻占了河南地(今内蒙、河套地区)、占据阳山(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孟家湾),并将秦、燕、赵三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