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大沽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Posted 公使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大沽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第二次大沽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2、春秋战国 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第二次大沽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1859年4月,撒丁王国和法国共同对奥地利宣战,反奥战争开始;及至次年10月,整个南意大利基本上得到解放。1861年3月4日,宣布就任美国总统;4月,南方军队炮轰南卡罗莱纳的萨姆特要塞,林肯宣布南方七州为叛乱州,美国内战爆发。> >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出天津,但是仍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同时为了转嫁国内经济危机造成的矛盾,开拓国外市场,决定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   《天津条约》是在英法联军武力威胁下被迫签订的,清政府对其中的某些条款是极为不满的,特别是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这一条深感不安。因此,当英法联军撤退后,皇帝一方面想利用谈判之机修改条约;一方面加强海防,以防敌人再次入侵。> >   1859年3月,英法公使拒绝清政府提出的在上海换约的请求,坚决要求到北京换约。6月,英法公使相继到达上海,而后从上海北上,美国公使也随同前往。6月20日,公使与护送他们的三国军舰20余艘、军队2000余人到达大沽口外。> >    6月22日,英、法、美联合舰队到达大沽口,不理会清政府要求他们从北塘海口登陆、随从人员不得超过20人等要求,执意以军舰沿白河而上,并以武装护送 公使进京。6月25日,英法军舰开进大沽海口,强行拆除了海口铁链,并于当日下午突然炮轰大沽两岸炮台。守台士兵在爱国将领史荣椿、龙汝元的指挥下,奋起 还击,双方展开激战。交战中,英法士兵多人被打死,英军新任侵华海军司令贺布也身负重伤。在双方激战之时,美国远东舰队司令达底拿彻底撕毁了“调停”的假 面具,命令美国士兵爬上英国军舰,开炮助战。守卫大沽炮台的清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作战,将领史荣椿、龙汝元身先士卒,亲自督战,不幸相继牺牲。> >    英法联军由于骄傲轻敌,在此次战役中惨遗失败。清军奋力抵抗,击伤英国军舰6艘,击毁、击沉5艘,俘获2艘,打死打伤联军近六百人。而清军在作战中仅伤 亡32人,大沽炮台也仅受到轻微的破坏。这次胜利是中国军队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反抗外来侵略所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表明了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和勇气。> >   清朝统治者在取得暂时的胜利后,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认为英法联军遭到重创,不敢再来侵略。清政府幻想以胜求和,派人没法 与英法公使谈判,不再认真加强防务,并下令撤掉了北塘的设防,以等待英法公使从此登陆,入京换约。同时,把主要兵力用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政权。这就给英法 侵略军的再次入侵造成了可乘之机。> >   1860年2月,英法再次组成联军侵略中国,美、俄公使再次以“调停”为名,一同北上。8月1日, 英法联军从清朝不设防的北塘登陆。21日,再次进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军奋力抗击,大多牺牲。驻守南岸炮台的僧格林沁撤退,大沽再次失守。英法联军占领大沽 后,又于24日轻松占领了天津。> >   咸丰皇帝十分惊慌,连忙派人到天津谈判求和。但是因为英法公使提出了苛刻条件,使得两次谈判失败。9 月21日,英法联军占领了通往北京的军事要地八里桥。22日,咸丰皇帝仓皇逃往热河,其弟恭亲王奕昕留守北京。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圆明园,并在抢 劫后纵火焚毁了圆明园。10月13日,北京陷落。10月24日和25日,腐朽软弱的清政府在英法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下,分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 书,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和中法《北京条约》,并于11月14日,又同沙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英、法、美、俄等资本主义 国家从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也进一步助长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野心。

春秋战国 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战争概述: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派苟林父率三军救郑,双方在地(今河南郑州北)展开争夺,楚军大败内部不和的晋军,一洗城濮之耻,并一举奠定了楚庄王春秋五霸的地位。> >   将帅星数:★ 熊侣 士会> >   精彩星数:> >   政治影响星数:★> >   综合星数:3.5☆> >   战争类型:离战——楚国人在此战中充分利用了晋国人内部的内讧与分歧,瓦解了敌人的斗志和军心。> >   战争深度解析:> >   酒,是好酒,盛在古铜青樽里,萦萦发绿。> >   人,是美人,郑姬风骚、越女温柔,左拥右抱,相得益彰。> >   可熊侣的眼中还是有一丝的落寞。> >   一曲奏罢,熊侣听到了缓慢而轻松的脚步声。> >   “伍大夫没有看到朝堂门口的告示吗?”熊侣抬头,指指那块“谏者死地”的牌子。> >   “闲来无事,臣肚里酒虫作祟,特来向大王讨几杯美酒喝!”伍举笑道。> >   “好!美酒佳人俱在,寡人只缺酒友。来人,赏伍大夫美酒佳肴。”熊侣高兴地轻轻拍案。> >   酒过三巡,伍举说:楚国近日有一奇事,大王可曾听闻?> >   熊侣已半醉,说:不知,伍大夫请讲。> >   伍举说:近日於阜据说发现了一只极为美丽雄健的五色大鸟,半似孔雀半似凤凰,栖于山中百年梧桐树上,三年不飞不鸣,整日与鸦雀为伍,又似啄木鸟般啄虫而食,国人皆视为奇。> >   熊侣饮尽酒一杯,说:伍大夫,你看这是什么鸟呢?为何三年不飞?> >   伍举说此鸟王气十足,深不可测,臣也不知是何鸟。但臣知道这只鸟肯定不是一只笨鸟,三年不飞,一飞当冲入云霄,凌云展翅、前程万里。> >   熊侣看了看伍举,二人都没有说话,但眼睛里却有了会心的笑意。> >   楚庄王熊侣不是一只笨鸟,也不是一只懒鸟。不飞,只是因为他嗅到丛林里猎人的味道。> >   敌人不仅仅是强大的晋国,更是国内的贵族豪强,他们能够决定楚国的兴衰,更能决定熊侣王位的稳固程度。> >   熊侣需要在满朝文武、国内众多豪族中看清谁奸谁忠、谁强谁弱、谁愚谁智。> >   最好的办法就是装猪吃象。> >   所以熊侣三年不飞。> >   三年后,熊侣出手,下手狠、稳、准。一方面,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用伍举、苏从等贤才,进行了政治经济上的一系列改革;另一方面,打击和削弱国内的异己,先是平定了公子仪、公子燮等人的叛乱,后来又一举剿灭了楚国最大世族若敖氏,楚国的君主权力得以集中。> >   在外事方面,楚国吞并了邻近庸、舒蓼等几个小国,巩固了在汉江流域的统治地位。> >   理顺了国内关系的熊侣开始了向春秋霸主地位的新一轮冲击。公元前606年,熊侣趁出兵征伐陆浑之戎路过洛阳之机,不经意地问了问周室九鼎的重量,争霸中原之心昭然若揭。> >   晋国人在城濮和淆对秦、楚的两次重大胜利,让晋国成为春秋当之无愧的霸主。> >   春秋霸主的位置不容易坐上,更不容易坐稳。> >    晋国人的压力很大。一方面,西边的秦国人并不死心,对已翻了脸的亲家死缠烂打,从公元前627年崤之战到公元前597年之战三十年间,双方进行了近十 场颇具规模的战争。虽然晋国人胜多负少,但秦国人打不死的精神也让晋国人很疲于应付,从而让楚国人得以乘机扩展疆土,扩展实力。> >   但对于晋国人来说,最坏的还不是“国际形势”,而是来自于国内的危机。、襄公在位时期,国君尚能控制国家大权。而之后,晋国的政权重心下移,以当初与晋文公流亡的功臣为主的大夫们接管了晋国的话语权。> >   、先、狐、赵、栾、胥、魏、韩、智、中行,晋国的大夫们展开了明争暗斗。> >    从中脱颖而出的是赵氏的代表赵盾。赵盾是当年跟随晋文公流亡的重臣赵衰之子,担任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长达二十余年,集晋国军政大权于一身,在晋国拥有绝 对的话语权,几乎代替君主。公元前620年,齐、郑、卫、许、晋、曹、宋七国签定七国扈之盟,赵盾就直接与六国君主代盟。> >   虽然赵盾是一个相当能干的人,在任期间也将晋国打理得不错,但长时间霸占晋国军政大权,导致了其他家族的不满,其中以狐氏集团为首。狐、赵二氏经过激烈的政治斗争,最终赵盾坐稳了位置,而狐氏集团的代表狐射姑流亡国外。> >    赵盾的专权也引起了晋灵公姬夷皋不满,虽然晋灵公是个没什么能力的一天只会花天酒地的糊涂国君,可是权力旁落赵氏也让他心有不甘。君臣关系日益紧张,晋 灵公在屠氏等势力的支持下又开始了一系列斗争。最终,赵盾又笑到了最后,以晋灵公被弑、赵盾重立夷皋的叔叔黑臀为新君(晋成公)结束了这场宫廷斗争。> >   大夫执政的晋国,此时的重心已不在于争霸,而在于赵氏如何继续把持国内的政治操纵权,对于崛起的楚国的咄咄逼人,有些被动和力不从心。> >   楚国要北进中原,取得霸权,控制中原郑、宋、陈、蔡等中小国家是关键,尤其是郑国,则是晋楚争霸的最重要一环。> >   当初郑国的开创者郑桓公姬伯友在选择立国地址上颇费苦心,选择雒东(今洛阳一带)也算是眼光精准,使郑国成为南来北往交通的大枢纽,中原各国的商业中心,虎牢、荥阳更是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   姬伯友的选择让郑国在立国之初迅速发展,在头几十年的时间里很风光,争霸诸侯。> >   但他的选择也让郑国在衰落后子孙们没一天好日子过。> >   左边是晋,右边是楚,谁都不愿意放弃这颗最重要的棋子。> >   两边都是大哥,郑国人谁都惹不起,只能够朝晋暮楚。今天晋国人带兵来,就依附晋国;明天楚国人带兵来,就归顺楚国。郑国人的小白旗随时准备为两位摇晃。> >   从公元前606年到公元前598年,短短八年之中,楚国人就揍了郑国人七次。当然了,楚国人发多少力,晋国人也照样发多少力。> >   郑国耗子钻风箱——两头不是人,而两国对郑国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每次出手也越来越狠。到最后,晋、楚两国也开始明白,不是郑国这个小弟喜欢当二五仔墙头草,而是为形势所逼,两家之间的直接交锋,已经不可避免。> >   公元前601年,执掌晋政二十余年的赵盾逝世,晋国面临着权力的重新分配。楚国也趁此时机,加紧了对郑国的逼迫和控制。> >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熊侣以郑国再次背叛楚国归附晋国为由,亲率大军伐郑,拉开了之战的序幕。> >   和以往一样,郑国没挺多久,郑襄公就举手投降,郑国再次依附楚国。> >   晋景公听说楚国出兵,派荀林父为中军元帅,率军救郑。> >   没有了赵盾后,晋国的行政效率低下了很多,从发兵到出兵,花了两个多月。郑国人投降的消息传来,晋国大军才走向河南温县。> >   怎么办?是暂时回师,等楚国人走了,再找郑国人秋后算账?还是继续前进,与楚国人一决高下?> >   中军元帅荀林父比较赞成前一种主张,这样既避免了与楚国硬碰硬,又可保证郑国的暂时归顺,是在政治上包赚不赔的买卖。> >   可是军中却有不同意见,中军副将先谷和中军大夫赵括、赵同却认为应该大军直扑楚军,与楚军一战,一劳永逸。> >   这种意见是明显和荀林父唱反调。赵盾死后,赵氏宗族的宗主位置让给了同父异母的弟弟赵括,但赵括位仅中军大夫,与赵盾在世时的只手遮天有天壤之别,赵氏的衰落显而易见。> >   这场对楚国的争霸战,却成了晋国众大夫争权逐利的舞台。> >   双方意见不能统一,作为全军统帅,荀林父又没有足够的威信作出决断和命令。> >   先谷在赵括、赵同的教唆下擅自率部渡河北上,自行伐楚。这下荀林父被扯住了鼻子,反而不得不率后部跟先谷一起渡河抗拒楚国。> >   晋军渡过黄河后,驻至地(今河南荥阳东北)。而楚军则向北进军,进至管地(今河南郑州一带)。> >   大战一触即发,但双方都还是不想打。楚庄王熊侣清楚记得祖父楚成王在城濮的失利,对强大的晋国军队还是有所忌惮。而晋军主帅荀林父也不想打。> >    在这种情况下,楚庄王熊侣先出招试探,派使者到晋营,说了一大堆好话,说此次挥师北上,只是教训一下郑国人,并无冒犯晋国人的意思,荀林父看到楚国人采 取了这样求和的姿态,很是高兴。也派使者回信,说希望晋楚两国不要大动干戈,春秋江湖上的秩序还需要晋楚两国来共同维护,给足了楚庄王面子。> >   这个仗眼看打不下去,先谷、赵括、赵同等人急了,先谷未经荀林父的允许,派出赵括到楚营,痛骂了楚庄王一狗血淋头,说你作为一个南夷竟敢来中原地盘上撒野,小心你和那帮臣子的狗命。> >   赵括这顿骂得很痛快很解气,楚庄王熊侣却乐了。他看到了目前的敌人内部严重的内讧和分歧,从而下了与晋国一战的决心。> >   但楚庄王依然沉得住气,再次遣使至晋军主帅荀林父那里,直接提出了议和的邀请。之后,却派乐伯、许伯、摄叔等向部分晋军挑战,杀少部分晋军后撤退。> >   楚军此举果然激怒晋军主战派分子,魏琦、赵旃二将向荀林父请求去楚营挑战,荀林父不许,反派两人去议和。> >   魏琦、赵旃到了楚营,在楚营丢下的却是战书。楚庄王熊侣率部倾巢出动,冲击晋军。> >   而荀林父此时还坐在军营,喝着老家的小汾酒,等着议和的好消息。> >   没有防备的晋军大败,争相渡河逃命,船少人多,掉河而死、互砍而死者数不胜数。> >   所幸楚军并无全歼晋军的计划。而晋国上军在士会的指挥下作好了战争准备,挫败了楚国右军的进攻,使晋军大部得以保全。> >   经过一天的战斗,楚军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的胜利,楚庄王进兵衡雍,以胜利者的姿态在那里修筑宫殿,举行祭河仪式和祝捷大会,向中原诸国示威——我楚庄王熊侣来了!> >   战争人物命运走向> >   熊侣:> >   春秋五霸的人选历来有争议,有几种排法:一为、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另一排法为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还有一种排法为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无论哪一种排序,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都是当之无愧的人选。> >   熊侣三年不飞,一飞惊人,文治武功,给楚国带来了强盛和霸业,从此楚国崛起,成为近五百年的强国之一。> >   楚庄王熊侣在位二十三年,于公元前591年逝世。> >   赵括、赵同:> >   之战,晋国人可谓失掉面子又折兵,几个大夫大玩窝里斗,把文、襄二代创立的霸业拱手送给了楚国人。而窝里斗玩得最欢的赵括、赵同也没什么好下场,很快他们就祸起萧墙。> >   赵括、赵同的兄弟赵婴齐和自己侄儿赵朔的老婆、晋成公的女儿庄姬通奸事发,赵婴齐被作为宗主的赵括流放至齐,庄姬从此对赵括、赵同兄弟怀恨在心,向哥哥晋景公告了恶状,说赵括、赵同谋反。> >   赵氏家庭的内讧给了他的政敌们机会。在栾、等其他大夫的鼓动下,公元前583年,晋景公弑赵括、赵同两族。赵氏势力遭到严重打击。> >    这个故事后来在《史记·赵世家》里,被描述成了千古传唱的赵氏孤儿。事实上,根据《左传》、《国语·晋语》、《史记·晋世家》等史料记载,当时被 诛的仅为赵括、赵同二支,而非赵氏全族,赵武(赵朔之子)、赵旃(赵穿之子)两支都未涉案牵连。后来赵武长大,重新接管赵氏和晋国大权。> >   赵氏孤儿,其实不过是一个传说。> >   士会:> >    士会,也名范会,人称范武子,其祖士是晋献公时的最重要谋士(晋国公族衰落,此公功劳最大,当初向献公出尽杀桓庄姬姓公族子弟馊主意的就是此公)。城濮 之战时,士会就崭露头角,任右将军,但之后,他的政治命运却发生变化。晋襄公死后,赵盾初欲立在秦国为质的襄公庶弟公子雍为君,并派士会、先蔑入秦迎雍。 但后来赵盾却为国人所逼,立襄公子夷皋为君,并杀公子雍。士会不敢归晋,留秦为其所用。公元前615年,秦、晋河曲大战,士会为秦康公出谋划策,挫败晋 军。赵盾知士会之才,在秦一天就是晋国的祸患,使计将士会骗回晋国,加以重用,任上军主将,成为晋国六卿之一。> >   之战中,晋军中军、下军皆溃不成军,唯独士会的上军作好了战争准备,从容不迫,为晋军换回了一丝颜面。> >   回国后,士会又率师攻灭强邻赤狄,赤狄之土尽归晋国。> >   士会后来升任中军主帅,执掌晋政,被晋景公封地于范。范氏亦成为晋国的卿族豪强。> >   战争猜想:> >   之战,现在的人们还有疑问:为什么楚国人不在晋军大乱、自相争夺渡河的情况下痛打落水狗,歼灭晋军主力,而让晋军主力得以保存,也让晋国仍有实力与其抗衡?一向精明的楚庄王熊侣怎么会在这种事上犯糊涂?> >   如果你了解春秋的基本军事思想,就不会产生疑问。春秋时期,以礼为战的思想还在主导当时军事活动。楚庄王目的是称霸,需要的是震慑对手,使诸侯信服。对于已经被打败的对手,想当霸主的熊侣自然是不会狠下杀手的。

相关参考

金陵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崩溃,的侄子-路易·波拿巴成为法国皇帝。1853年,美国人培理率军舰首先打开日本大门;同年,印度第一条铁路和电报线路建成。1854年,俄、奥、英、法围绕土耳其“遗产”

秦灭六国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秦灭六国>  战争概述: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发动了统一六国之战,仅仅用了九年的时间,以摧枯拉朽之势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开辟了一个全新时代。>>  将帅星

讨伐董卓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战争概述:公元190年,关东(潼关以东)各州郡守以讨伐为名,推举渤海太守为盟主,联合起兵。讨董军声势浩大,董卓被迫弃都洛阳至长安,两年后被部将所杀。伐董之战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群雄逐鹿的时代宣

秦朝北击匈奴之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战争概述: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的大军攻占了河南地(今内蒙、河套地区)、占据阳山(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孟家湾),并将秦、燕、赵三国原

马尾海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188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俄伊犁界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割走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84年,西方殖民大国齐聚德国,召开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掀起了抢占非洲土地的狂潮。次

安庆会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安庆会战>  1859年,约翰·布朗领导美国黑人和白人发动了反对奴隶制的武装起义,激战两天后失败。1860年8月,日本倒幕派制造了“樱田门事件”,刺死大老井伊直弼。次年,俄国沙皇颁布农奴制改革法令,

黄海海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1893年12月至翌年1月,法俄两国外交部门交换信件,正式缔结了军事同盟。1894年,朝鲜全奉准领导古阜农民发动起义,以白山为起义根据地,对抗官军,史称“甲午农民战争”。1895年,英国生产出第

威海海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1895年,意大利军队对埃塞俄比亚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人民奋起反抗;及至1896年3月,在阿杜瓦战役中,埃军大败意大利军队,迫使意军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主权国家。1898年,美国为夺取

天京保卫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1861年3月17日,意大利议会宣布成立意大利王国,推举撤丁国王为意大利国王,定都佛罗伦萨。次年5月和9月,美国政府相继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奴隶制;然而,1865

武昌起义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  1908年6月,英国殖民当局以“阴谋推翻英国统治”的罪名逮捕了国大党激进派领袖提拉克,引发了孟买工人大罢工。次年4月,青年土耳其党人发动政变,废黜国王哈米德二世,掌握了国家政权。19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