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邓艾为什么仅仅凭两千兵马,就能逼得刘禅投降

Posted 阴平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邓艾为什么仅仅凭两千兵马,就能逼得刘禅投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邓艾为什么仅仅凭两千兵马,就能逼得刘禅投降

邓艾仅凭两千兵马,为什么就能逼得刘禅投降?其实原因很简单 。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刘备是一代枭雄,他出身草根,本以织席贩履为生,在黄巾军起义的时候,投身军旅,凭借着汉室后裔的身份,和个人魅力,一步一步成长为了一方诸侯,先地跨荆襄,后雄据巴蜀,再拿下汉中,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成就了帝业。然而在他去世仅四十余年后,他的儿子刘禅,就率众降魏,导致了政权的灭亡。>公元263年,把持曹魏朝政的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此战之初,曹魏一方并不顺利:负责拦截姜维的邓艾被姜维甩脱,诸葛绪被钟会诬告收押,钟会自己则被姜维挡在了剑阁,而且因粮草耗尽,不得不准备退兵。然而情势很快就出现了逆转,邓艾被姜维甩开之后,并没有缠着姜维不放,反而率兵出阴平,直接兵临成都城下,凭借两千兵马,迫降了刘禅,使蜀汉彻底灭亡。成都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而且是蜀汉的国都,为什么邓艾能够仅凭两千兵马,就能逼得刘禅投降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刘禅窝囊吗?其实不然,如果仅是刘禅一人吓破了胆,众臣自己会劝阻,就像曹操被关羽吓得想迁都,却终究没迁成一样。那么邓艾能够取得这一成就,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一、谯周之言>当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禅一下子就慌了神,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则分为了三派,争论不休。其中一派坚持投降,一派认为应该投靠盟友东吴,还有一派想要弃城南下。以刘禅的能力,自然无法自己做出决定,这时谯周站了出来,有条有理的对投吴派和南下派进行了反驳,并力劝刘禅向邓艾请降。当时的刘禅没有主心骨,看到谯周能够将其他两派驳的哑口无言,给了他一个明确的建议,他自然遵从了。这一点是导致刘禅投降的直接原因。>二、人心惶惶>诸葛亮在世的时候,他在蜀汉人民的心目中,是神明一般的存在,他去世之后,人们自然而然的,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子诸葛瞻身上。而邓艾偷渡阴平的时候,诸葛瞻迎战,却战败身亡了。这于刘禅而言,于诸臣而言,于百姓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所以在邓艾兵临城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没有了反抗之心。>三、城中无兵可用,城外无援可至>>按理说,蜀汉朝堂之上,就算昏庸无能之人再多,也不应该全部被吓破胆才对,那么为什么此时无一人主战呢?这是因为成都城内,根本无兵可用。当初姜维得知曹魏想要兴兵伐蜀,特意上表,让刘禅加强防备。结果刘禅听信了黄皓的谗言,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更是派诸葛瞻率禁军出战,导致全军覆灭。所以此时成都城内,根本没有可用之兵。这时就算有充满血性的人,想要力战到底,也有心无力。至于成都城外的援军,则一时半会无法到达,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刘禅除了弃城逃走和开城投降之外,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四、邓艾大军出其不意,蜀汉朝廷没有做好应战的准备>益州之地,易守难攻,当初刘备进川,有法正等人策应,又有诸葛亮、庞统,以及五虎上将辅佐,还耗费了三年的时间。所以刘禅根本没想到,邓艾能够如此快速的打到自己的门前。所以他在此之前,放心的撤掉了阴平的一千守将,放心的不加防备,在派出诸葛瞻迎敌之后,更是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然而刘禅高估了蜀汉的防御能力,也低估了邓艾,他根本无法相信,邓艾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偷渡阴平,于江油降马邈,于涪城败诸葛瞻,拿下绵竹,兵临成都。所以在邓艾出其不意地,出现了成都城下之时,他还没有做好迎战的准备。这一点也是刘禅最终投降的根本原因。>>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邓艾能够凭区区两千兵马,灭亡蜀汉,即因为他自身能力卓越,也有刘禅昏庸无能的缘故。如果他能力不够,就无法击败诸葛瞻父子,快速来到成都,也无法对城中之人造成震慑。如果刘禅不昏庸无能,他则不会撤掉阴平守将,不会让成都变成无兵可用的空城,更不会在邓艾兵临城下之时,不知所措,慌乱投降。

相关参考

邓艾大军压境,刘禅为何直接投降,而不去投奔吴国或孟获的后人

诸葛亮死后29年,蜀国还是灭亡了,刘禅和蜀国的一班大臣被押解到了洛阳,此后上演出一幕乐不思蜀的故事。刘禅真的走投无路只能投降吗?其实并不然,除了投降,刘禅至少还有两路可以走,一条是去东吴避难,一条是逃

三国历史 后主刘禅为什么投降

刘禅为什么投降当时邓艾与钟会分别进攻蜀汉,蜀汉主要的军力都由姜维率领与钟会对战,而邓艾此时偷渡阴平兵临城下,诸葛瞻战死在绵竹。刘禅手上没有军队与邓艾相抗衡,在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投降。刘禅首先,绵竹是成

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为什么刘禅开门投降,而不是继续抵抗呢

公元263年十月,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在绵竹之战中,邓

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为什么刘禅开门投降,而不是继续抵抗呢

公元263年十月,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在绵竹之战中,邓

历史人物 对面邓艾大军压境 刘禅原本可以一战为什么却轻易投降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投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受《三国演义》影响,许多人都对蜀汉政权有着特殊的情感,认为它才是正统,看着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建立蜀国,仿佛汉室指日可兴,然

刘禅为什么选择投降

公元258年,曹魏派钟会、邓艾、诸葛绪分数路向成都进攻,打响了灭蜀之战。当邓艾在绵竹歼灭诸葛瞻统帅的西蜀主力后,西蜀小朝廷万般惶恐中,开始讨论政权以及皇帝刘禅的前途。有人提出:“蜀与吴结盟,应该东下投

刘禅为何轻易选择投降? 蜀汉还有精兵10万

...”,曹魏的灭蜀之战还才刚刚开始进行两个月左右,虽然邓艾已经兵临城下,但是刘禅手中还是调度10万精兵,为何轻易选择投降?愤怒,那估计大部分人都指向了姜维这三国最后的大将军和大宦官黄皓了,暂且不谈。公元258年...

从邓艾和姜维屯田,看曹魏与蜀汉的兴衰

前言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攻陷绵竹,逼近成都,后主刘禅顿感大势已去,开城投降。邓艾率军进入成都,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宣告灭亡。刘禅投降后,敕令远在剑阁与钟会对峙的姜维投降。曹魏与蜀汉经过四十多年的

姜维投降魏国,是无奈接受命运,还是假意图谋复国

公元263年11月,邓艾军队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开城投降,并命令姜维的北伐军团和蜀汉所有军队向魏军投降,蜀汉于是灭亡。邓艾进入成都后,便私自分封刘禅和蜀汉百官,被钟会抓住把柄。钟会于是陷害邓艾,将邓

如果刘备还活着,他会更欣赏宁死不降的刘谌吗

看过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蜀汉最终的灭亡和刘禅的懦弱投降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可以说当时蜀汉的兵马是节节败退的,当时邓艾是一路胜仗打到了成都,眼看着再怎么努力也无力回天的刘禅选择听从群臣建议出城投降,即使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