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对面邓艾大军压境 刘禅原本可以一战为什么却轻易投降了

Posted 公孙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对面邓艾大军压境 刘禅原本可以一战为什么却轻易投降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对面邓艾大军压境 刘禅原本可以一战为什么却轻易投降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投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受《三国演义》影响,许多人都对蜀汉政权有着特殊的情感,认为它才是正统,看着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建立蜀国,仿佛汉室指日可兴,然而蜀国才传二世,刘禅就开门投降,蜀国就此灭亡。面对刘禅的投降,许多人无比愤怒。

邓艾偷袭成都时所带兵力,刘禅不一定会输,为何刘禅这样轻易投降了呢?

邓艾偷袭成都

邓艾起兵伐蜀时兵力是9万人,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说明邓艾偷渡阴平后兵力损失了多少,但其实也不难推测出,邓艾率领众将士成功越过天险,兵力肯定是会有损失的。

而成都方面: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东汉时,每个郡所拥有的兵力在5000-10000之间,蜀国一共22个郡,益州地区人口密度并不高,所以平均一个郡按最低5000算,那么当时蜀汉全国一共应该有11万左右的兵力。

《三国志•钟会传》记载:

维等所统步骑四五万人,擐甲厉兵,塞川填谷,数百里中首尾相继,凭恃其众,方轨而西。

当时姜维统领4-5万人与钟会迎战,再扣除抵御南蛮地区的1万多人,以及常驻东吴的3万兵马,那么成都此时至少还有2万左右的兵力。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邓艾进围成都之时,城内还有精兵3万人,粮草够支持1年,而此时邓艾的军队刚经历偷渡大战,疲惫不堪,刘禅完全可以凭这3万精兵以及充足的粮草,闭城不战,等待姜维的回援,成都不一定会被破。

既然如此,刘禅为什么还要不战而降呢,在我看来有五个原因,让他不得不降。

诸葛瞻之死带来巨大的冲击

诸葛瞻是丞相诸葛亮的儿子,在蜀国人们心中,他被寄予厚望,刘禅对他也是无比器重,17岁时就招他为驸马,想将他培养成诸葛亮的接班人,蜀国的栋梁人才。

然而当他面对邓艾军的攻势时,居然毫无还手之力,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这件事给刘禅带来了巨大冲击,当时蜀国已经是外强中干了,老一辈人才相继去世后,蜀汉已再难有可用之才,想找一个能与邓艾一较高下的人都没有。

朝中众臣子不抵抗意识

当邓艾围困成都时,朝中众臣几乎个个站出来劝降、劝逃。光禄大夫谯周更是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投降论,满朝文武大臣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搞得刘禅也没有什么底气,本来刘禅底气就弱,再加上大臣们这样一说,他想投降的冲动就更加坚定了。

前人的影响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公孙述的人曾经占据蜀地与朝廷对抗,结果被打败后,城中百姓受战争影响,死伤无数,公孙述也因此落下个千古骂名,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刘禅也不得不慎重考虑,免得成都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中。

受大势的影响

刘禅投降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势已去,蜀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虽然他有着刘家皇室的血脉,看似好像正义、但实际上,从经济、人口、军队上来看,在蜀国最强盛的时期都不足以与东吴一较高下,更何况是在经过五次北伐之后。

五次北伐,每次都以失败告终,其实就已经暗示着蜀汉难以完成光复汉室的大业了,而且自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等人去世后,能堪大用的也就姜维一人,蜀国政权实际上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而且经过多年积累,蜀国与其他两国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如此一来,刘禅又如何守住先帝创下的基业呢,即使是拼死与邓艾一战,也不过是苟延残喘一段时间,离最终灭亡也是不远了。

为保全自己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外,刘禅投降已是必然,但投降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保全自己。通常来讲负隅顽抗的亡国之君往往下场凄惨、身首异处,甚至祸及家族,既然败已成定局,何不选择投降,毕竟识是务为俊杰。

事实证明刘禅的做法是很明智的,投降后的刘禅并没有被杀死,反而被封为安乐公,在洛阳享受荣华富贵,直到64岁寿终正寝。

许多人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但在我看来,他绝非无能之辈,他接手的蜀国是一个诸葛亮死后留给他的疲敝不堪的贫穷国家,而他居然让这个国家度过了30载,最后的投降之举其实是明智之举,也是充满大智慧的。

参考资料:

【三国志】

相关参考

刘禅为何轻易选择投降? 蜀汉还有精兵10万

...”,曹魏的灭蜀之战还才刚刚开始进行两个月左右,虽然邓艾已经兵临城下,但是刘禅手中还是调度10万精兵,为何轻易选择投降?愤怒,那估计大部分人都指向了姜维这三国最后的大将军和大宦官黄皓了,暂且不谈。公元258年...

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为什么刘禅开门投降,而不是继续抵抗呢

公元263年十月,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在绵竹之战中,邓

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为什么刘禅开门投降,而不是继续抵抗呢

公元263年十月,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在绵竹之战中,邓

刘禅为何轻易选择投降? 蜀汉还有精兵10万

熟读三国的朋友,对蜀汉的灭亡,说不定有这种惋惜,一种愤怒,惋惜心目中的“主角”光环的刘备怎么就生出这么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曹魏的灭蜀之战还才刚刚开始进行两个月左右,虽然邓艾已经兵临城下,但是刘禅手中

历史秘闻 被遗忘的阿斗投降后蜀汉惨剧

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钟会、邓艾率大军进攻益州,同年,刘禅在成都不战而降,迎接邓艾大军进城,蜀汉宣告灭亡。有一种观点认为,刘禅的投降是出于“仁心”,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保住了成都百姓的性命,实在是

钟会之乱时蜀国已经无政府,此人为何死守永安,挡住东吴大军

三国之一的蜀国灭亡过程有些特别,刘禅选择投降的理由之一,可能是希望成都能平稳过度到魏国手中,不使官民受到兵灾涂炭,但事实却事与愿违。刘禅投降后,成都经历了邓艾和钟会的接连管辖,紧接着发生了钟会之乱,钟

为什么选择放弃不抵抗? 刘禅手握十万雄兵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公元263年,魏国分三路进攻蜀汉,钟会大军被姜维阻挡在剑阁,正考虑撤退事宜,没有想到前方却传来了,刘禅出城投降邓艾的消息,随后刘禅下诏蜀军全部投降,从此蜀汉灭亡。那么刘禅手握十万雄兵

历史人物 为什么刘禅死后没有盗墓贼来盗墓呢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成功,面对邓艾的大军,刘禅没有做任何抵抗就选择了投降,刘禅投降后,姜维等人企图再次叛乱,然而最终都被魏国所灭,在成为阶下囚之后,司马昭便想除掉刘禅,他担心刘禅有复国之心,在一

此将本可阻止蜀汉灭亡却不被刘禅重用,投降西晋后助西晋平定三郡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63年,魏国的实际控制者——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在魏蜀两军主力对峙于剑阁之时,邓艾自率精锐部队绕道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奇袭江

后主刘禅为什么投降

刘禅为什么投降当时邓艾与钟会分别进攻蜀汉,蜀汉主要的军力都由姜维率领与钟会对战,而邓艾此时偷渡阴平兵临城下,诸葛瞻战死在绵竹。刘禅手上没有军队与邓艾相抗衡,在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投降。刘禅首先,绵竹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