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之乱时蜀国已经无政府,此人为何死守永安,挡住东吴大军
Posted 司马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钟会之乱时蜀国已经无政府,此人为何死守永安,挡住东吴大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钟会之乱时蜀国已经无政府,此人为何死守永安,挡住东吴大军
三国之一的蜀国灭亡过程有些特别,刘禅选择投降的理由之一,可能是希望成都能平稳过度到魏国手中,不使官民受到兵灾涂炭,但事实却事与愿违。刘禅投降后,成都经历了邓艾和钟会的接连管辖,紧接着发生了钟会之乱,钟会死后,成都立即成为无政府状态,不少蜀国投降的大臣被杀,同时也造成了蜀汉政府部门的浩劫,致使许多文献资料等遭到毁损。东吴听说蜀国灭完后,也想趁乱分一杯羹,却不曾想硬是被一个人挡在了蜀国的永安城之外,令东吴的计划泡汤。这个人就是蜀国末期的大将罗宪,那么,罗宪为何死死挡住东吴,最后转投了司马昭呢?他最后结局又怎样呢? 师从谯周,少年成才: 《晋书》记载,罗宪是襄阳人,父亲罗蒙曾任蜀国广汉太守,因此罗宪是一位官二代。他十三岁时就能写文章,因此闻名于一方。后来,其父安排他拜益州大儒谯周为师,被师兄弟们称为子贡。罗宪为人正直,不重钱财,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入仕为官,拒绝黄皓: 公元238年(延熙元年),20岁的罗宪得到担任太子舍人的机会,负责执掌东宫宿卫,后又担任宣信校尉,负责与盟国东吴的联系,期间曾两次出使吴国,受到吴国人的称颂。公元258年(景耀元年)时,尚书令陈祗病死,黄皓擅权更甚,搞得朝廷中的很多大臣纷纷依附黄皓,企图捞取更多好处,但有个性的罗宪却不买黄皓的账。黄皓发现罗宪不来巴结自己,那怎能给他好果子吃,所以便将其贬到巴东当太守。当时驻守巴东的右(大)将军阎宇虽然也巴结黄皓,但他素知罗宪的才名,便将其拉到自己身边,任命为领军,作他的副手。263年(景耀六年),曹魏出兵犯蜀,阎宇封命率军支援,临行前阎宇给罗宪留下二千兵力令其镇守永安城。 死守永安,挡住东吴: 263年(景耀六年),成都被攻破的消息传到永安城时,城中的军士立即不知所措,甚至有不少人想弃城而逃,罗宪捉住一个扰乱军心的人,立即将其斩首,稳定了永安的局势。东吴得知盟国灭亡,不想毫无作为,便以救援蜀国为名派盛曼将军向西进军,而实际上东吴当时是想趁机占领属国的一些地盘,吴军首当其冲要对付的就是永安的罗宪。罗宪对东吴使者说:「 ”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随后罗宪以遵从刘禅之命为由,表示归顺曹魏,这个决定得到多数士兵的支持。 随后,成都发生钟会之乱,主要人物钟会、姜维、邓艾等人纷纷被乱军杀死,一时间蜀国百余座城池都成了无主之地。东吴了解到蜀国当时的乱局后,又派步协率兵西征,罗宪则引兵抵抗,将吴军打得大败。吴主孙休听说后,又派大将陆抗出兵协助步协进攻永安。罗宪则凭借城中有限的军队硬是坚守了半年左右,但城中形势却越来越糟,一大半的人都染上了瘟疫,有人就劝罗宪弃守永安,或者向南到牂柯躲避,或者向北到上庸躲避,保全自己剩下的力量。罗宪却说:「 ”夫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 不久后,魏国大将荆州刺史胡烈出兵攻打吴国的西陵,因东吴腹地受到威胁,陆抗不得不退兵回援。至此,东吴对永安城包围才被解除。这时,司马昭得知罗宪坚守永安挡住东吴进兵的事后,加封罗宪为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任武陵太守。 成为晋臣,推荐蜀人: 罗宪归降后,司马昭和司马炎父子不断加封其官职。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封罗宪为西鄂县侯,为表忠心,罗宪将老婆孩子都迁到洛阳居住,为此晋武帝加封其子罗袭为给事中。不久后,司马炎诏罗宪入朝,特意对其下诏说:「 ”宪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可给鼓吹”,并赐给起山玄玉佩剑,以示恩宠。公元267年(泰始三年),罗宪入朝为官,被加封为冠军将军、假节。 第二年,有一次罗宪跟随司马炎在华林园侍宴,席间司马炎向其询问原蜀国大臣的子弟有哪些是可用之才,罗宪向司马炎推荐了蜀郡的常忌、杜轸、寿良,巴西的陈寿,南郡的高轨,南阳的吕雅、许国、江夏的费恭,琅邪的诸葛京,汝南的陈裕等,司马炎命人一一记下,后派人考察召见,都加以任用。到了公元270年(泰始六年)时,罗宪病逝,被追封为西鄂侯,谥曰烈。 罗宪在国家危亡之际,自己面临抉择时,坚定而执着地选择了投降司马氏,而没有选择投降东吴,这应该说明智之举。他之所以这样做,可能是出于两方面原因考虑:一是因为旧主刘禅降魏,自己理应跟随旧主投降;二是因为当时天下大势早已呈现魏强,吴蜀弱的局面,长远来看,自然是降魏要比降吴更有利。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参考资料:《晋书》《襄阳记》《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费姜传第十四》相关参考
钟会与邓艾被杀,历史上认为,是他们自取灭亡的结果。邓艾在拿下成都,灭亡蜀国以后,虽然并没有想叛变独立的心思,但是他政治上很不成熟,自高自大,说话行事很不检点,在成都当土霸王。这给了钟会谗陷他的机会,因
...任何防备动作(只有刘备在平武放了“三校”人马,还被钟会派田章扫除了,因此这条路没有人认为它能行军。但是“非常人建非常功”。当时的局势是:钟会十三万人的主力部队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挡住,进退两...
历史上,钟会被定为因谋反而死,似盖棺定论,无案可翻。可是,也有一些历史学者,很动感情地甚至很生气地为钟会翻案,比如吕思勉先生。>> 吕先生把钟会视作曹魏帝国后期的大忠臣,封建正统道德的承传者,划
人物生平早有贵相钟繇幼时相貌不凡,聪慧过人,曾与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相貌,便对钟瑜说:“这个孩子面相富贵,但是将有被水淹的厄运,请小心行走。”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
刘禅已经投降,罗宪为什么还守着白帝城不肯放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蜀国已经灭亡了,刘禅也投降了,连姜维也投降,这时候,再死守蜀国的边关,其实已经没什么意义了。可是这时候,负责镇守永安
姜维是三国后期蜀汉的一代名将。他不光勇猛,而且还足智多谋。有关他的勇猛,罗贯中着墨不多,最经典的战例只有两场。一场是天水关与老赵云杀得难解难分;另一场是单人独骑,身逢险境,单手抓住魏国名将郭淮射来的箭
蜀国已经灭亡了,为何罗宪还镇守白帝城,抗击吴军长达两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本站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蜀国已经灭亡了,刘禅也投降了,连姜维也投降,这时候,再死守蜀国的边关,其实已经没什么意义
【编者按】太平天国史研究曾是中国史研究领域内的「”显学”,甚至一度被作为专学而冠名「”太史”、「”太学”,但自20世纪末以来,太平天国史研究日趋冷落。研究农民战争、农民革命已不再是热门,过去讲「”研究
南北朝人物中文名:宋子仙国籍:中国出生日期:未知逝世日期:550年职业:侯景部将(历史lishixinzhi.com)主要成就:太保人物生平宋子仙(?-550年),侯景部将,侯景之乱时被杀。太清三年(
章邯所部被击败后,退至废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汉王随即平定了雍王的领地。汉王率军向东到达咸阳,把雍王章邯围困在废丘城中。同时,派诸将四出攻城略地,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向汉军投降,一个多月的时间,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