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投降魏国,是无奈接受命运,还是假意图谋复国
Posted 假意
篇首语:世界再冷,你也要成为自己的太阳,无需别人的照亮,你就是自己的太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姜维投降魏国,是无奈接受命运,还是假意图谋复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姜维投降魏国,是无奈接受命运,还是假意图谋复国
公元263年11月,邓艾军队兵临成都城下,后主刘禅开城投降,并命令姜维的北伐军团和蜀汉所有军队向魏军投降,蜀汉于是灭亡。 邓艾进入成都后,便私自分封刘禅和蜀汉百官,被钟会抓住把柄。钟会于是陷害邓艾,将邓艾父子免职拘捕,押送回洛阳。此后,钟会又与姜维合谋,意图据益州割据自立,但受到魏国将士反弹,姜维与钟会都死于乱军之中,史称「 ”钟会之乱”。 在陈寿所著《三国志》中并写明刘禅投降时姜维的态度,姜维投降魏国到底是无奈接受命运?还是假意图谋复国?一直以来有着不同的两种观点。 蜀汉灭亡后,姜维看出钟会与邓艾的矛盾,于是假意向钟会投降,并鼓动他反叛魏国,并在益州自立。 有人说,十多万魏军,怎会跟随钟会姜维反叛魏国呢?其实,这事确有可操作的空间。 钟会意图谋反后,曾有心腹之人向钟会建议,杀尽魏军将领,但钟会因为犹豫,之后便被魏军将领反弹,导致反叛失败,死于乱军之中。 如果钟会能够杀尽魏将,此时姜维手中仍然有5万多北伐蜀军,而十余万魏军却有兵无将,群龙无首,已不构成威胁。 只要姜维能够顺利斩杀钟会的话,接着便可以让刘禅发声明恢复蜀汉政权,然后蜀汉各地驻军将领也会跟随反正,蜀汉便可复国。 反观曹魏,十余万魏军限于蜀地,还失去了邓艾、钟会等一干优秀将领,如果依照这形势发展的话,天下大势或许有新的变化。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姜维以魏人而出仕蜀汉,将丞相诸葛亮的北伐遗志作为终身事业,对蜀汉不可谓不忠;在蜀汉灭国后,仍然想尽办法,意图复国,其人格不可不让人肃然起敬。 虽然姜维在对北伐的执念和汉中的防守战略上多为人诟病,但他忠勇之义仍然得到了后世人的赞许。 《世说新语》曾记载姜维死后被魏军剖开身体,发现其「 ”胆大如斗”,可见姜维为复兴汉室殚精竭虑,可谓汉之最后大将军。相关参考
三国时候,姜维是魏国投降蜀国的将领,张郃是魏国将领,两个人在军事方面的才能都是很厉害的,姜维接替诸葛亮继续进行北伐大业,虽然最终还是失败,自己也不得已又投降了曹魏,但是心却早已经归属蜀汉。而张郃,虽然
诸葛亮在很多人的心中,几乎算作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人”,这也都得益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渲染。姜维,虽然是魏国人,但后来投降蜀汉,可以算作是诸葛亮培养出来的传人。诸葛亮死后,姜维继续北伐,次数更比诸葛
三国时期,蜀汉是最先灭亡的一方。公元263年,魏国兵分三路,发动了灭蜀之战。曹魏名将邓艾,率二千兵马直逼成都城下,无奈的后主刘禅,反缚双手,出城投降,这个历任四十二年的政权,匆匆画上了句号。然而就在蜀
刘备临死还给诸葛亮下套?给诸葛亮取而代之之权是真心还是假意?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共有两位接受托孤的大臣,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和李严,可是刘备最后却只对诸葛亮这样交代到:“你的才能是那曹丕的十倍还要多,我相信若是你的话,一定能成就大事。如果刘禅是可以
姜维是三国后期蜀汉的一代名将。他不光勇猛,而且还足智多谋。有关他的勇猛,罗贯中着墨不多,最经典的战例只有两场。一场是天水关与老赵云杀得难解难分;另一场是单人独骑,身逢险境,单手抓住魏国名将郭淮射来的箭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邓艾率军在绵竹打败了蜀国的卫将军诸葛瞻,刘禅投降。第二年,刘禅全家来到洛阳,魏国皇帝曹奂封他为安乐公。这时候,魏国皇帝已经没有实权,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
公元263年11月,后主刘禅向魏将邓艾投降。后主刘禅而此时的姜维,正面临着人生第二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抉择。姜维本是魏国臣民,他的父亲姜冏还是郡中功曹,在平定羌族、戎族叛乱时战死疆场。于是姜维被曹魏任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成功,面对邓艾的大军,刘禅没有做任何抵抗就选择了投降,刘禅投降后,姜维等人企图再次叛乱,然而最终都被魏国所灭,在成为阶下囚之后,司马昭便想除掉刘禅,他担心刘禅有复国之心,在一
作为蜀国后期的顶梁柱,姜维在蜀国灭亡后还进行过一次复国的努力,他诈降钟会,试图挑动小钟谋反,再利用离间的手段杀掉邓艾和钟会,从而达到恢复蜀国的目的,为此,他给后主上书,称将要使“日月幽而复明,社稷危而
历史秘闻 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反对姜维北伐,最后成为西晋大臣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先灭亡的是刘备建立的蜀汉。公元263年,姜维等人无力回天,邓艾等人率领魏国将士兵临成都。对于蜀汉后主刘禅来说,选择了开门投降。彼时,后主刘禅投降魏国,赦令前线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