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赵王为何选“纸上谈兵”的赵括当主将,难道赵国真的没人了吗

Posted 齐国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赵王为何选“纸上谈兵”的赵括当主将,难道赵国真的没人了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赵王为何选“纸上谈兵”的赵括当主将,难道赵国真的没人了吗

说起战国时的长平之战,很多朋友应该很熟悉吧。战国七雄最强的两雄—秦国和赵国,为了争夺上党地区爆发了激烈的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一开始的时候,45万赵军的主将是经久沙场的廉颇。廉颇领导的赵军在长平和秦军相持了3年。在这3年里,45万大军的供养几乎把赵国托垮,为了让长平之战尽快结束,赵孝成王就用年轻的赵括换下了久经沙场的廉颇。>>赵括当上了赵军主将之后,就上演了“纸上谈兵”的一幕,45万赵军全军覆没。在这里,很多朋友会很好奇,难道赵国真的没人了吗?换谁不好,为何偏偏选赵括?其实,赵国不是没人了,而是有很多能人能顶替赵括,能力甚至比赵括强。>>第一位:平原君—赵胜>>赵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礼贤下士,手下门客数千人,在这其中有很多像毛遂一样的奇人。在长平之战中,赵胜一直担任赵军的后勤工作,只要有他在,赵军的粮草从来不会出现问题。>第二位:望诸君—乐毅>>乐毅是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他辅佐燕昭王让燕国振兴。在公元前284年的时候,乐毅统帅五国联军攻打东方霸主齐国,连续攻下齐国70多座城池,齐国差点亡国,乐毅也因此名震天下。在长平之战时,乐毅已经回到赵国,深受赵孝成王器重!>第三位:上卿—蔺相如>>蔺相如在赵国为相期间,他身为不畏强秦,上演了“完璧归赵”和“ 渑池之会”的 故事,让秦国对他畏惧不已。而对内,蔺相如很好的处理了廉颇的关系,团结赵国朝野,把赵国带向了繁荣。蔺相如在赵国看的目光非常的远,在赵孝成王准备以赵括换掉廉颇时,他极其的反对,认为赵括夸夸其谈,不堪大任!>第四位:都平君—田单>>田单是齐国宗室将领,战国一代风云人物。在乐毅率领五国联军猛攻齐国的时候,在齐国危难之际,田单坚守即墨孤城。最后,田单用火牛阵大破燕国,一鼓作气,收复齐国七十多座城池。田单可谓是齐国的福将,但后然受到了齐王的猜忌而来到赵国。在长平之战时,田单在赵国为相,深受赵孝成王信任!>第五位:武安君—李牧>>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曾是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的绊脚石,让嬴政夜不能寐。在长平之战时,李牧一直战战兢兢的镇守着赵国北方的边境,他手下的骑兵军团精锐无比,让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以上五个人,他们的能力都非常的强。然而,赵孝成王并没用他们,而是起用了非常年轻的赵括。赵孝成王之所以起用赵括,也有他的考虑。>首先,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就熟读兵书,而且赵奢每次出征打仗的时候,就把赵括带在身边,已经有了军事经验。>其次,乐毅的举荐。乐毅是名动天下的名将,赵孝成王自然相信他的眼光。>最后是秦国的反间计,他们在邯郸城散布着“秦国最怕赵括”的谣言,蛊惑了赵孝成王。>>虽然赵国有很多人才,但赵孝成王最终还是选择了赵括替代廉颇,从而导致了45万赵军全军覆没。在这里,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当初赵孝成王用别人替换掉了廉颇,那么长平之战会不会是另外一个结局呢?

相关参考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背锅吗?

发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国的局势,长平之战源于上党之争。韩国要把上党,献给秦国的时候,上当郡守冯亭,却把上党献给了赵国,意图显而易见。最终赵王接收了上党,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要为长平之战背锅吗?

发生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260年的秦赵长平之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国的局势,长平之战源于上党之争。韩国要把上党,献给秦国的时候,上当郡守冯亭,却把上党献给了赵国,意图显而易见。最终赵王接收了上党,

春秋战国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

春秋战国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

  秦赵两国战前综合实力对比  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秦国的武安君白起因此威名大振,而赵国的赵括却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成王败寇是历史铁律,作为失败者的赵括

秦赵长平之战--围歼战,纸上谈兵的赵括是否真的不堪一击

秦赵长平一战名垂千古,历史上为战国时代的转折点,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至此以后赵国国力大减,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秦国自秦孝公任用卫国人商鞅为左庶长变法,至长平之战爆发时

兵法谋略 赵王为何不再重用廉颇?

廉颇是赵国一名英勇善战的名将,他的英雄声名在诸侯间传扬。长平之战,赵惠文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以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廉颇作将军,结果一败涂地,牺牲了四十五万人,令赵国损失惨重。赵悼襄王立位以后,以乐乘代替

作战经验太少 纸上谈兵的赵括是怎样失败的

赵括,作为赵国的新任主帅,替换了老将廉颇,出征了长平之战,失败的一谈糊涂。那他为何会作为主帅,他有什么过人的才能,导致赵括能够取代廉颇成为主帅,那又是为何赵括在此战役的对抗中会一败涂地呢?首先,从赵括

历史百科 纸上谈兵的赵括

纸上谈兵的赵括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长平,赵国老将廉颇率军坚守,深沟壁垒,避营不出,做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秦军虽然多次挑战,但廉颇经验丰富,并不上当。秦军毫无办法,只好回复秦王。秦王于是请范雎出

纸上谈兵的赵括死后300年才有纸,他为何被黑两千年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这是纸上谈兵的典故,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

春秋战国 秦赵各易主将 赵括纸上谈兵

  从晋国分出来的赵国,在五国联合破齐和胡服骑射之后,成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强劲对手。但是,秦、赵两国之间。的这种力量平衡并没有长期保持下去,强大的赵国因为四位君王和一场战争而痛失一流强国的地位,无可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