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变法图强遇上慈禧太后皆成空

Posted 光绪

篇首语:春衣少年当酒歌,起舞四顾以笑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变法图强遇上慈禧太后皆成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变法图强遇上慈禧太后皆成空

  戊戌政变后, 为代表的「后党」立即聚集起来,开始对 帝的 政策进行清算。期间,发生了 三次审讯 帝的闹剧。>  第一次是在 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政变当天。史料记载,前一天,光绪帝还在宫内接见日本首相伊籐博文,可这时 就在幕后监视,光绪帝已经失去了自由。萧一山《清代通史》记载:「因是日有召见伊籐博文事,后在幕后监视,故未即发作。」随后,光绪帝便被控制起来。 太后召集奕劻等顽固守旧的王公大臣,对光绪帝开始了第一次审讯。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记载,当时,慈禧俨然太上皇一样,高坐于朝堂,光绪帝则跪在地上,并设置了竹杖。然后,慈禧大发雷霆,历数光绪帝的「罪状」。光绪帝能怎么办呢?萧一山《清代通史》记载:「帝战栗俯伏,惟有涕泣。」第一次审讯结束。>  第二次是八月初七日,政变第二天。对光绪帝的审讯紧锣密鼓。这次审讯是逼迫光绪帝表态,承认康有为等为乱臣贼子,并下旨捉拿。这真的是如刀割心,康有为等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维新志士,让自己否定他们,再亲自下旨捉拿,光绪帝如何能做到!但是,面对强大的慈禧集团,光绪帝没有别的选择。资料《驿舍探幽录》记载:「呈与皇上,皇上转呈太后阅毕,仍递交皇上。皇上持此旨目视军机诸臣子,踌躇久之,始发下。」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慈禧的霸道,光绪的无奈。>  第三次是八月初八日,政变第三天。这一次是慈禧太后要求光绪帝认罪。她找了很多证据,包括从光绪帝住处搜查到的资料。慈禧太后要让光绪帝心服口服,逐条指认。光绪帝仍然是以沉默对抗,他能说什么呢?总之是欲加之罪。自己变法图强,为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为的是大清国的强大,何罪之有!但是,他也只有沉默,一切话都是多余的。>  慈禧太后认为,光绪帝不说,就是认罪了。既然犯了这么大的罪行,也只有自己出山了,这才是她的真正目的。于是,慈禧做出了最终 「裁判」:>  1. 太后重新垂帘训政。慈禧太后朝臣,以光绪帝的名义,下发太后训政谕旨:「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两次垂帘听政,办理朝政,宏济时艰,无不尽美尽善。因念宗社为重,再三吁恳,慈恩训政。仰蒙俯如所请,此乃天下臣民之福。由今日始,在便殿办事。本月初八日,朕率王大臣在勤政殿行礼,一切应行礼节,著各该衙门敬谨预备。」慈禧就这样,粉墨登场,重新把持了朝政。>  2. 囚禁光绪帝。慈禧接着对光绪帝采取了措施。她命人大造舆论:「以帝疾作,宣示中外。」就是说,对外宣称光绪帝得了很严重的疾病,不能再处理政务了。于是,光绪帝被押往瀛台,完全与世隔绝,真正是「欲飞五羽翼,欲渡无舟楫」。直到光绪三十四年去世,光绪帝在这里度过了长达10年的囚帝生涯。>

相关参考

变法遇上慈禧皆成空

第一次是在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政变当天。史料记载,前一天,光绪帝还在宫内接见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可这时慈禧就在幕后监视,光绪帝已经失去了自由。萧一山《清代通史》记载:因是日有召见伊藤博文事,后在幕后

當慈禧太后遇上康熙帝,結局將會怎樣

光緒帝活了38年,一個大老爺們,4歲開始登基,在位34年之久,然而他的皇權自始至終都被慈禧太后掌控,真讓人為他捏一把汗。而現代人除了對光緒表示同情之外,對慈禧獨攬大權47年頗有意見。從另一方面來看,是

戊戌变法中袁世凯是否向慈禧太后告密

  一、传统说法留重重疑团  戊戌变法中袁世凯的告密是关键情节,传统的说法是:因袁世凯告密而导致慈禧政变。究竟袁世凯怎样告密?至今众说纷纭,留下重重疑团。变法运动,从戊戌年四月二十三日(即1898年6

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斩七人缘何却只有六君子?

徐致靖(1826-1918),字子静,江苏宜兴人,思想开明,拥护革新,曾给光绪皇帝上过有名的《人才保荐折》,保荐过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张元济等维新人士。徐致靖大难不死,“戊戌七君子”变为“六君子”

慈禧太后为何非要杀光绪

慈禧太后戊戌变法之后就很想杀掉光绪。当时有一种说法,戊戌变法的时候,康有为他们有个计划,调袁世凯的军队包围颐和园,把慈禧太后劫持下来,甚至杀掉慈禧太后,这样来推行变法。这一点,我们历史学家一直不大相信

遭慈禧太后变相体罚 李鸿章同情戊戌变法

熟悉晚清史的朋友都知道,名臣李鸿章是个嗜权如命的人,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他承担了战败的主要责任,被免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职务,闲居北京贤良寺。其间曾出国考察,归来后仍没有获得高位,只被任命为并无实

遭慈禧太后变相体罚 李鸿章同情戊戌变法

熟悉晚清史的朋友都知道,名臣李鸿章是个嗜权如命的人,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他承担了战败的主要责任,被免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职务,闲居北京贤良寺。其间曾出国考察,归来后仍没有获得高位,只被任命为并无实

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斩七人缘何却只有六君子?

徐致靖(1826-1918),字子静,江苏宜兴人,思想开明,拥护革新,曾给光绪皇帝上过有名的《人才保荐折》,保荐过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张元济等维新人士。徐致靖大难不死,“戊戌七君子”变为“六君子”

宋朝 王安石变法图强

王安石变法图强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宋神宗时曾两度入相,推动并领导了著名的变法运动。事情还得从北宋建立时说起。赵匡胤“陈桥兵变”后,统一了除北方燕云十六州以外的大部分国土,着手加强中央

当老佛爷遇上赛先生

  在网上读到一篇关于慈禧太后对当时由西方传入的文化和科技产品的反应,有时颇有啼笑皆非之感。摘录之与各位分享。  1903年有位德国商人意图将西方电气商品打进中国市场,但慈禧反对。外国商人懂得,要想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