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清代名臣李鸿藻是怎样平步青云的

Posted 公元

篇首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清代名臣李鸿藻是怎样平步青云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清代名臣李鸿藻是怎样平步青云的

李鸿藻,字季云,号石孙,又号兰孙,砚斋,直隶(今河北省)高阳县人,生于嘉庆二十五年正月初一(公元1820年2月14日),卒于光绪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897年7月24日),享年七十八岁。>李鸿藻出生于官宦世家,其先人世居高阳庞口里,累代仕进通显。祖上李国木普(木普合一字),明天启年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爵少师太子太师,谥文敏。《明史》有传。李霨(1624-1684)字景霱,号坦园,自三十四岁任大学士,在内阁凡二十七年。平定三藩之乱,参与机密。收复台湾后,力主设官镇守。清人评价其一生曰:“佐圣主,平叛乱,致太平,可谓自认天下之重者”,誉其为“开国宰辅”。谥文勤。祖父李殿图,字桓符,号石渠,官至甘肃、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兵部侍郎,安徽、福建巡抚,署闽浙总督,诰受资政大夫,谥文肃。生父李辙通曾任广西贺县知县。>>帝师生涯>嘉庆二十五年正月初一李鸿藻生于贺县蜀中。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李鸿藻四岁时随生母离广西移居北京。因父亲多病,家境贫寒。幼时曾到天津舅父家中读书。他秉赋聪颖,读书刻苦,十几岁时已经钻研经训,博览群书了。因此,百家之言,无所不见,其才华为世瞩目。继数百年内而相国、外而封疆之家风和名门诗书之熏陶,加之幼年艰苦生活的磨练,使他从少年时代就行成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刚正不阿的耿直性格。>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应顺天府乡试中举人,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会试及第,得中进士,是年32岁。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授编修。他一直从事教育行政事宜,曾出典山西省乡试,又被任为河南学政,督一省教育。他以信守程朱理学而闻名,并以持重著称。在翰林院的时候,曾在宫内“上书房”当过老师,醇亲王奕譞,钟亲王奕詥,孚王奕譿都是他的学生,所以宫里都叫他“李师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四月,奉命在上书房行走。七月典试山西,十二月,丁生父忧,辞官家居。七月(公元1857年)二月,服丧期满,复回上书房行走。七月改任河南学政。>清代祖制,皇子6岁要上学。咸丰帝的大阿哥载淳已到入学年龄,需要聘任一位老师。咸丰诏令诸大臣举荐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社会贤达来担当此任。当时,早已十分赏识李鸿藻为人道德和渊博学问的大学士彭蕴章向咸丰保举了他,并向咸丰介绍其忠厚正直的品性,严谨清正的作风。皇后问咸丰帝:李鸿藻这个人怎么样?皇帝说:翰林的底子,学问差不到哪儿去。至于人品,他这三年在河南学政任上,名声挺不错。于是定了下来,皇帝亲笔下了谕旨:“大阿哥于四月初八入学读书。着李鸿藻充大阿哥师傅。”咸丰帝专门召见了李鸿藻,问到:“高宗皇帝圣训中有一段有关皇子典学的话,你可记得?”李鸿藻说:“臣谨记在心,不敢忘。”皇帝说:“念给我听听。”李鸿藻背诵了高宗圣训,其中有:不妨过于严厉,从来严厉有益而宽多损,将来皇子长成将自知。>于是,李鸿藻正式被任命为皇太子载淳师傅。从此,李鸿藻开始步入帝师生涯。>>太子开蒙,第一天书法写下了“天下太平”,经书学了《大学》中的前四句。从此,李鸿藻尽心尽责,小心翼翼。有一天载淳学书法的时候,有意戏笔,李鸿藻立即制止,说:学书法的时候心不静,请少息再写,使载淳感到惭愧。载淳对这位老师十分尊敬。咸丰十年(公元1860),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逃至热河承德,不久病故于承德。咸丰并为弥留之际,两宫太后问:“谁能辅佐嗣君?”咸丰答曰:“李鸿藻”。可见李鸿藻在咸丰的心中已经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咸丰病故之后,载淳继位。次年改元同治。>>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李鸿藻入值弘德殿,先为侍讲,与祁隽藻,翁心存,倭仁分头授读同治帝。次年(公元1863年)晋为侍读,补国子监祭酒。在封建时代,人臣高贵,莫如帝师,这是人们普遍的观念。由于李鸿藻博古通今,练达典故,深受同治帝的尊敬。他认为对身为一国之君的皇帝来说不仅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勤于治事的本领,还应具备运筹帷幄的威仪和庄严。所以,他所教授的内容除了历史地理,经世时文,儒家经典,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四书”、“五经”、“春秋”、“周礼”等内容外,还向他讲授历代帝王的政治事迹以及兴衰原因。皇帝年幼,性聪颖活泼,偶有淘气顽皮,李鸿藻就把一些历史典故编成小故事讲给他听。皇帝还经常提出一些大人认为十分幼稚的问题,他就用寓言故事把严肃的政治大事做深入浅出的说明。因此,皇帝颇能接受他的启迪与教诲。又因他治学严谨,要求严格,同治帝对他除了尊敬之外,还有几分敬畏。正如《翁文恭日记》(同治五年四月二十三日)中记载:“同治对李鸿藻的敬畏程度远非他人所能及。”因此,他也深得两宫皇后的敬重与宠信。>>自从李鸿藻步入帝师生涯之后,他就开始平步青云,官职日益显赫。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受命内阁学士署户部左侍郎,四年(1865年)任军机大臣学习行走,五年(公元1866年)迁礼部右侍郎,兼署户部右侍郎,紧接着任军机大臣。而后,其嗣母辞世,辞职服丧。七年(1868年)十月,服丧期满,仍回弘德殿入值,同时任军机大臣,署吏部左侍郎。十一月任方略馆总裁,(八年(公元1869年)六月,补授户部右侍郎,兼礼部左侍郎,十二月,经筵官讲官。十年(公元1871年)都察院左都御史,晋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十二年(公元1873年)正月,同治帝亲政,又受嘉奖。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月,皇帝病重,卧床不起。其间,李鸿藻受皇帝委托,代行批答一切有关国家大政的上疏奏折。同治帝崩殂,李鸿藻主理丧仪。>光绪元年,充实录馆总裁,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三年丁生母忧,三年服阙,命仍在军机大臣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寻以吏部尚书,以协办大学士调吏部尚书。这时,李鸿藻进入其权力的鼎盛时期。

相关参考

如何评价“清流领袖”李鸿藻?李鸿藻与李鸿章是什么关系?是兄弟吗?

  李鸿藻,晚清名臣,生于公元1820年,去世于公元1897年,世代名宦世家出身,直隶高阳人,字兰孙,号石孙,咸丰二年进士。李鸿藻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经历了清朝这个时期内外各项重大历史事件,对晚清时局

历史人物 如何评价“清流领袖”李鸿藻

  李鸿藻,晚清名臣,生于公元1820年,去世于公元1897年,世代名宦世家出身,直隶高阳人,字兰孙,号石孙,咸丰二年进士。李鸿藻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经历了清朝这个时期内外各项重大历史事件,对晚清时局

李鸿藻的子女 李鸿藻和李鸿章谁厉害

  李鸿藻  李鸿藻出身名门,是咸丰年间进士,曾教授同治帝读书,是晚清主战派和清流领袖,曾反对完颜崇厚擅订《里瓦几亚条约》,保住了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他死后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李鸿藻的子女

历史人物 李鸿藻_李鸿藻晚清能臣_李鸿藻李鸿章_李鸿藻简介_李鸿藻书法

本名:李鸿藻别称:高阳相国字号:字兰荪、寄云号石荪,砚斋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直隶高阳县出生时间:1820年2月14日去世时间:1897年7月24日主要成就:晚清主战派和清流领袖追赠:太

晚清重臣李鸿藻简介 李鸿藻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李鸿藻  字:兰荪、寄云  号:石荪、砚斋。  国家:中国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清朝  籍贯:河北保定  出生地:直隶高阳县  去世时间:1897年7月24日  出生时间:18

历史人物 晚清重臣李鸿藻简介 李鸿藻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  姓名:李鸿藻  字:兰荪、寄云  号:石荪、砚斋。  国家:中国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清朝  籍贯:河北保定  出生地:直隶高阳县  去世时间:1897年7月24日  出生时间:18

清朝 李鸿藻生平简介?李鸿藻历史评价?

李鸿藻李鸿藻作为同治帝的老师,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作为太后支持的清流派,他指责洋务运动;但又作为光绪帝的支持者,反对慈禧太后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消极避战。因此,李鸿藻在晚清重臣中可算是在政治上表现极其复杂

李鸿藻与李鸿章有没有关系?李鸿藻与李鸿章谁级别更高?

  无意之中逛“百度知道”,发现有人询问李鸿藻和李鸿章是不是兄弟。对此有疑问的朋友似乎还不少!  此两人都是清朝末年重臣,而且名字只差一个字,的确很容易让人误会。但二人一位是河

李鸿藻与李鸿章有没有关系

李鸿藻与李鸿章有没有关系?李鸿藻与李鸿章谁级别更高?  无意之中逛“百度知道”,发现有人询问李鸿藻和李鸿章是不是兄弟。对此有疑问的朋友似乎还不少!  此两人都是清朝末年重臣,而且名字只差一个字,的确很

历史人物 晚晴大佬李鸿藻是谁

  曾历任晚清内阁大学士和兵、礼、工、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重要职务的,由于其名字和只差一个字,常常被不熟悉清史的读者误读,以为其和是兄弟关系,至少也是同族兄弟。其实这二李只是同朝为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