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晚晴大佬李鸿藻是谁
Posted 大臣
篇首语: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晚晴大佬李鸿藻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晚晴大佬李鸿藻是谁
曾历任晚清内阁大学士和兵、礼、工、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重要职务的 ,由于其名字和 只差一个字,常常被不熟悉清史的读者误读,以为其和 是兄弟关系,至少也是同族兄弟。其实这二李只是同朝为官而已,名字相近只是巧合, 安徽人, 是河北人,毫无血缘关系,但有两个共同点,其一,两人都是晚清牛人,其政治地位难分伯仲。其二,两人都是孔继勋的门生(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孔继勋以内阁学士任顺天乡试副考官时录取李鸿章、 为举人)。> 李鸿章的胞兄李瀚章官至两广总督,也是晚清的封疆大吏之一,在晚清史上的曝光率也很高,李鸿章的弟弟李凤章也曾与两位哥哥并列封疆,李鸿章家族人才济济盛极一时,所以导致大家误以为李鸿藻也是李鸿章的哥哥或弟弟。> 其实,李鸿藻与李鸿章非但没有血缘关系,而且政见不同,还是朝中的死对头。李鸿藻是「清流派」的主将,而李鸿章则是「洋务派」重臣。李鸿藻曾策动「清流派」弹劾洋务派李鸿章。甲午之战时,李鸿章以直督主和,当时的翰林则一致主战,李鸿藻以礼部尚书之职主战,布告中外对日宣战的诏书都是李鸿藻一意坚持颁布的。北洋军队战败后,李鸿藻向朝廷主张杀李鸿章以谢天下。他还曾对光绪皇帝说:李鸿章的专横跋扈不亚于年羹尧和和王申。>> 李鸿藻,字季云、寄云,号石孙、兰孙、砚斋。1820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庞口镇。李鸿藻的祖父李殿图,字桓符,官至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安徽、福建两省巡抚。李鸿藻的父亲李辙通,字尊轩,号曙楼,曾任广西贺县知县等职。李鸿藻少年时代就聪明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他17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一年后又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长达50余年的为官生涯。曾历任清内阁大学士和兵、礼、工、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重要职务。他还是同治皇帝的老师,有「高阳相国」之称。他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是晚清三朝阁老。> 李鸿藻自幼一手漂亮的馆阁体董其昌字体,且用功甚勤。他留下来的奏折、议稿甚多,多采用董体书之,俊逸潇洒,字字珠玑。清代以降,书林碑学大行其道,魏碑体风行天下。李鸿藻却碑帖兼用,自成一格。他的家书、手札多采用魏碑体书写,现在是收藏市场上的抢手货。而他所书写的颜体、黄山谷体字更是弥足珍贵,颇见性情。> 难能可贵的是,李鸿藻还是一位卓有建树的画家,其画颇有倪云林画风,他所画的花鸟、扇面是当时士大夫手里的珍玩。他和他的同朝大臣,后来是亲家的张之万(清代著名画家,谥号文达)之间多有酬酢,唱和频频,为艺坛之佳话。清史《画传里》亦为李鸿藻单列了条目。> 李鸿藻一身正气,史载其「持躬俭约,独守正,持大体,所荐多端士」。他还以社稷大局为重,时时心系苍生。从1868至1871年,同治皇帝和慈禧多次提出重修圆明园。当时国力日渐衰微,西方列强正对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心存野心,随时窥探时机以求一逞之时。李鸿藻念及国力日衰,百姓穷困,多次或「明疏」或「密谏」,明确提出「不应虚糜帑糈,为此不急之务」,竭尽全力阻止重修并多次直接劝阻同治皇帝。最后,终于迫使同治皇帝和慈禧太后收回成命。> 李鸿藻的最大功劳,保住了上万平方公里的祖国领土。事情是这样的:> 1871年5月(同治十年四月),沙俄借阿古柏侵略中国新疆而出现的边疆危机,悍然出兵侵占伊犁地区,并由此向周边渗透。1877年,左宗棠率军队击败阿古柏。1878年,清政府派钦差大臣崇厚出使俄国,就要求归还伊犁等问题与俄方进行谈判。然而,崇厚竟于次年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几亚擅自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使中国丧失了伊犁城以外的大片领土,并使我国主权蒙受巨大耻辱。李鸿藻坚决反对该条约的签订。在朝廷,他慷慨陈词,据理力争,发动清流派弹劾李鸿章用人不当,奏请皇上治崇厚擅订之罪,改派使节出使俄国修改上述条约。> 清朝政府也以此约「流弊甚大」,拒绝批准,并将崇厚革职拿问。改派出使英法公使曾纪泽兼任出使俄国公使,赴俄谈判改约。终使该条约得以改订,保住了上万平方公里的祖国领土。> 在李鸿藻、张之洞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朝廷另派曾纪泽(曾国藩之子)赴俄。经半年多交涉,曾纪泽与俄国外交大臣吉尔斯和俄驻华公使布策于1872年2月24日在俄国圣彼得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终于争回了《里瓦几亚条约》失去的伊犁南境的大片领土以及诸多军事要塞和关口,更正了许多有关分界及通商条款。> 李鸿藻有三子,均出生于绳匠胡同。长子兆瀛,早亡;次子焜瀛,字符曾,官至邮传部侍郎。三子也就是小儿子李石曾1906年就加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同盟会,与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是勤工俭学运动的最早倡导者,还是故宫博物院的首任理事长。>相关参考
李鸿藻李鸿藻作为同治帝的老师,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作为太后支持的清流派,他指责洋务运动;但又作为光绪帝的支持者,反对慈禧太后在中日甲午战争的消极避战。因此,李鸿藻在晚清重臣中可算是在政治上表现极其复杂
李鸿藻 李鸿藻出身名门,是咸丰年间进士,曾教授同治帝读书,是晚清主战派和清流领袖,曾反对完颜崇厚擅订《里瓦几亚条约》,保住了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他死后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正”。 李鸿藻的子女
人物档案 姓名:李鸿藻 字:兰荪、寄云 号:石荪、砚斋。 国家:中国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清朝 籍贯:河北保定 出生地:直隶高阳县 去世时间:1897年7月24日 出生时间:18
人物档案 姓名:李鸿藻 字:兰荪、寄云 号:石荪、砚斋。 国家:中国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清朝 籍贯:河北保定 出生地:直隶高阳县 去世时间:1897年7月24日 出生时间:18
如何评价“清流领袖”李鸿藻?李鸿藻与李鸿章是什么关系?是兄弟吗?
李鸿藻,晚清名臣,生于公元1820年,去世于公元1897年,世代名宦世家出身,直隶高阳人,字兰孙,号石孙,咸丰二年进士。李鸿藻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经历了清朝这个时期内外各项重大历史事件,对晚清时局
无意之中逛“百度知道”,发现有人询问李鸿藻和李鸿章是不是兄弟。对此有疑问的朋友似乎还不少! 此两人都是清朝末年重臣,而且名字只差一个字,的确很容易让人误会。但二人一位是河
李鸿藻与李鸿章有没有关系?李鸿藻与李鸿章谁级别更高? 无意之中逛“百度知道”,发现有人询问李鸿藻和李鸿章是不是兄弟。对此有疑问的朋友似乎还不少! 此两人都是清朝末年重臣,而且名字只差一个字,的确很
李鸿藻,晚清名臣,生于公元1820年,去世于公元1897年,世代名宦世家出身,直隶高阳人,字兰孙,号石孙,咸丰二年进士。李鸿藻历经同治、光绪两朝,经历了清朝这个时期内外各项重大历史事件,对晚清时局
李鸿藻,字季云,号石孙,又号兰孙,砚斋,直隶(今河北省)高阳县人,生于嘉庆二十五年正月初一(公元1820年2月14日),卒于光绪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897年7月24日),享年七十八岁。>李鸿藻
李鸿藻,字季云,号石孙,又号兰孙,砚斋,直隶(今河北省)高阳县人,生于嘉庆二十五年正月初一(公元1820年2月14日),卒于光绪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公元1897年7月24日),享年七十八岁。>李鸿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