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一户部尚书瞒着慈禧省下几百万两银子,人称救时宰相
Posted 尚书
篇首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一户部尚书瞒着慈禧省下几百万两银子,人称救时宰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一户部尚书瞒着慈禧省下几百万两银子,人称救时宰相
阎敬铭是晚清政坛上的一位著名人物,他为官清廉且善于理财,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其名气可以于西汉时期的桑弘羊并称,时人还称他是“救时宰相”。> >尽管阎敬铭官做的很大,可人却长得很丑。他未中进士之前,以举人身份参加“大挑”,所谓的“大挑”是清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就是在举人中选拨出数量有限的人充当各省知县,但是这个“大挑”比的不是真才实学,而是颜值。>阎敬铭因为长得丑,两眼一大一小,身不满五尺,形容猥琐,被大挑的考官一下子就给刷下来了。后来还是在胡林翼的保举下,才得以出仕。光绪八年,阎敬铭获得朝廷重用,出任户部尚书,当时正逢李鸿章南下,张树声北上,他们赴任都是声势浩大,仪式隆重,而阎敬铭却是布衣破车,行礼萧然,静悄悄上京赴任。> >阎敬铭以理财著称,他刚到户部的第一天,就对几个把持公事、劣迹多端的司官和书办宣布解职。他一向节俭,看到掌管银库天平的史松泉华衣锦服,大为不悦,认为仅看服用,就知其贪婪。于是当堂检验砝码,果然查出他重进轻出,侵吞库银。>上任户部尚书不久,阎敬铭就将户部的许多内幕揭出,最骇人听闻的,是以户部侍郎署理尚书的王文韶和军机大臣景廉,因为牵涉到云南军费报销案中,传闻受了巨贿,最后他们都被阎敬铭弄丢了官。>阎敬铭上任之初,慈禧太后对他也颇为敬重,对其办事作风也很满意,甚至有一次君臣议事时,慈禧竟脱口称他为“丹翁”。阎敬铭字丹初,这一声“丹翁”叫的,让在座群臣愕然。但阎敬铭其人,生性简朴、憨直,与慈禧太后的精明奢华格格不入,时过不久,两人便生嫌隙。> >尤其是在重修圆明园一事上,阎敬铭与慈禧产生了矛盾,阎敬铭上折力阻,说什么“治以节用为本”,这让慈禧很不高兴,等到醇亲王去找阎敬铭商量时,未等开口,阎敬铭便抢先说道:“修园子,我户部没钱!”>据说,阎敬铭喜欢喝点小酒,但他常以“半空儿”下酒,“半空儿”指的是筛下来的瘪花生,价钱便宜,剥下来的花生壳也不舍得扔掉,丢进火盆里留着烤火。自己如此节省,可他却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给户部攒下了几百万两银子。这些钱他没有让慈禧知道,而是偷偷藏在了另一处隐秘的库房里。>光绪年间,户部已是千疮百孔,财政入不敷出。阎敬铭卸任后,新任户部尚书才发现了这几百万两银子,一时间竟高兴得手舞足蹈。大清满朝文武做梦也想不到,阎敬铭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攒了这么多的银子。> >阎敬铭到户部以后,信任两位李姓的司官,他们都是翰林出身,一个叫李清,一个叫李嘉乐,也都和自己一样,出了名的节省。>李清的母亲去世,他回家守孝,三年期满返京时,居然从原籍山西平定州,背着一个小铺盖卷,徒步三千多里进京,不雇一车一骑,被京城的大小官员视为“大笑话”。李嘉乐更出奇,为了省钱,每次都让他的妻子给他剃头,剪得怪模怪样,惹得同僚们在背后大出他的洋相。可是阎敬铭对这两人都很欣赏,认为做官必从一个“俭”字着手,才能做到无欲则刚。>光绪九年,以恭亲王为首的军机处一班之人马,统统被慈禧撤换,史称“甲申易枢”。当时阎敬铭圣眷正隆,慈禧让他以东阁大学士身份进入军机处,但张树声的儿子张华奎却说,这是在一缸活泼可爱的金鱼中,放进一条黑鲤鱼,形容他与几位军机大臣格格不入,十分形象。>不过,阎敬铭也不稀罕这个军机大臣,他几次上折请辞,正因为家风儒素,子孙们都能自立,他自己又随时准备挂冠而去,阎敬铭的户部尚书才能当的无所顾忌,当得凛然正气。在晚清政坛上,像阎敬铭这样的好官真是太少见了。相关参考
于谦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同时也是大明第一救时宰相。为何这么说?因为于谦在大明最危急的时候,做了最正确的决定,使得大明转危为安。 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朝政比较清廉,国家安定
于谦是明英宗明代宗时期大臣,为人刚正不阿,清廉为民不畏权贵,受明代宗重用,有大明第一救时宰相的美誉。何谓“救时宰相”?便是救得危机局势,保住大明江山。 当初明英宗被王振蛊
同治帝临终之际,到底是否留有遗诏呢?还有待历史考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同治帝的后宫生活,遭到慈禧太后的干预。据记载,宫禁之中,天子想临幸后妃,先由皇后传谕某妃,饬令晚间侍寝,皇帝晚上才可去。而皇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先原是河南人从金、元以来世代为朝廷大官。高祖于夔当过元朝的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追封河南郡公;曾祖于九思最后当了杭州路总管并死于杭州;祖
于谦又被后人称为“救时宰相”,关于明朝于谦的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两袖清风”讲述的就是明朝于谦的故事。话说,于谦担任兵部侍郎期间,有一次在河南一带巡查。当时,朝廷的政权被宦官王振所把持,各地官员为
说起姚崇、宋璟,大家估计都不会陌生,这两个名字很熟,也知道他们都是唐朝著名的宰相,但是他们具体辅佐了哪几任皇帝,估计就没多少人清楚了。 姚崇(651年—&md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
中文名:于谦 别名:廷益,节庵,于少保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 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 职业:兵部侍郎
中文名:于谦 别名:廷益,节庵,于少保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 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 职业: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