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时宰相于谦

Posted 兵部

篇首语:所谓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救时宰相于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救时宰相于谦

2、历史人物 于谦简介 救时宰相于谦 如何评价于谦

救时宰相于谦

于谦( 1398―1457 )
字廷益
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先原是河南人
从金、元以来世代为朝廷大官。高祖于夔当过元朝的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
追封河南郡公;曾祖于九思最后当了杭州路总管并死于杭州;祖父于文在明朝任兵部主事。只有其父于彦昭
职位低微
几近隐逸。
于谦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
此时是明朝开国之初
政治上比较稳定。于谦小时聪慧机灵
为乡里称道。七岁那年
一位僧人兰古春遇到他
主动地为他相面
说道:“此儿长得出奇
将来一定是个救时宰相。”加上他平时就为乡里人称道
因而
人们都戏称他为“救时宰相”。于谦16岁入府学为诸生。有位按察佥事视学很严历
大家都讨厌他
一次众学子正和他吵闹之际
佥事大人不慎掉到了学宫边的池塘里。在场的诸生很害怕
一个个都跑了
于谦上前把他拽上来。但万万没有想到
佥事老眼昏花
脑子也糊涂
他感到有失师道尊严
可又无处发泄
因此就想归罪于谦
以出心中的闷气。于谦一看这位主事抓住他不放
非诬他不可
就平心静气地对他说:“跟先生吵闹的人早就走开了
没有和先生吵闹的人才敢留下来
这是很明白的道理。现在先生不怪罪于吵闹的人是可以的
但反过来要加罪于搭救先生的人
这是为什么呢?”按察佥事一听这些话
就不好意思再往下追究了。
此事一传十
十传百
于谦因此更加出名了。
于谦在23岁时考中了进士。当时考取进士有严格限制
大多数人考到老也没能考上
23岁能考中属于科举中的佼佼者。尤其重要的是于谦从小的时候起
就通过读书学习建立了他的志向:要做个刚直不阿、廉洁奉公的人物。
于谦踏上仕途之初
先是做多年地方官。在地方官任上他锐意兴革
为老百姓做了好多事情
政绩斐然
一时为人称道。宣德时期
他升为江西道监察御史。于谦善谈吐
声音洪亮。每次进奏时
宣宗都倾耳静听。那时顾佐为都御史
为人威严
以属下要求极为严格。他上任以后罢免20多名不称职的御史
但独独对于谦却另眼看待
认为于谦的才能比自己强。宣宗时发生一起藩王叛乱的事件。叛乱的头目是明成祖朱棣的儿子汉王朱高煦
此人狡诈多变
早就想取代他的哥哥仁宗为皇帝。原先他封在云南
但嫌远在万里不去;改封山东青州
还是托故不想去
后来犯罪
强行让他居于山东乐安。他在地方上继续与朝廷对立
宣德元年( 1433 )八月终于起兵造反。宣宗亲自率兵前往镇压
于谦随驾前往。浩浩荡荡的大军进至山东
包围了乐安城
汉王朱高煦计无所施
只得出城投降。宣宗当场命于谦宣布朱高煦所犯的罪行。于谦张口而成
滔滔不绝地数说了这位藩王犯下了各种不可饶恕的大罪
义正词严
声色俱厉
无可辩驳。嚣张一时的朱高煦听了之后
俯首服罪
浑身发抖
只得说:“臣罪该万死
万岁!”宣宗对于谦的表现十分满意
事后赏赐他钞币。
于谦在出使巡查江西时
办理刑狱
为数百人平反冤案。对为害市场正常购销的官商欺行霸市行为
于谦都予以严厉打击。在官河上
有些人夹带私盐贩卖
从中牟取暴利。于谦带领一帮人一一核察
坚决取缔。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权贵
决不回避和屈服
敢于和他们面对面斗争。时间长了
于谦越发得到朝廷信任。后来议论增补兵部右侍郎
负责管理各镇粮税兼训练士卒
抚安百姓
宣宗亲自写上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吏部根据皇帝的提名
破格提拔于谦为兵部右侍郎
巡抚河南、山西
这年
他仅33岁。皇帝的信任使于谦感激涕零
更加兢兢业业为朝廷出力
他更加勤奋努力
日夜想把地方治好。在任上
他带着少许的人马
走遍管辖的地方.访问当地的父老
了解当时需要改革的各项事情
他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一一上报给朝廷。在这一任上近20年
他前后兴革的业绩有以下几方面:
一、实行籴米制度。这是根据年成的丰歉而制定的。
丰年多出官钱
买老百姓的粮食储存起来;歉年再把仓里存的粮食减价卖给老百姓
尤其是遇到了水旱灾情
老百姓不用由于没粮食吃而流离失所。
二、召集流民垦种。当时经常有陕西和山东的饥民从东西两面向河南流动
多至20余万。于谦下令
饥民所到之处
地方负责给田土
配给农具和种子
按照田土收成的多寡责令纳税。这项措施即使饥民得以安生
又使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意义颇大。
三、维修黄河。河南靠近黄河之地
时常遭受河决之害。于谦提出厚筑堤坝
加强防讯。并在堤坝上多植榆树和柳树
加固堤坝;五里设一亭
亭有亭长和小卒
让他们时时负责修补。
四、官道种树。以树荫来遮蔽走路的人
免去风吹日晒;官道上每隔一定距离凿井以井水来解决走路的人口渴的艰难。这就是史书上说的“种树凿井
榆柳夹路
道无渴者”。
于谦对治理地方政事、民事非常精通
他能够时时发现问题
提出办法
而且重点放在整顿纪纲上。那时
朝政大权掌握在老成持重的“三杨”手里。他们都很器重于谦
凡有所奏请
朝至夕下
一一报可。这使于谦得遂其志
威名远播。一次他带领少数人马从太原过太行山
半路遇上强盗
他厉声呵斥
把那些人都吓跑了
强盗们说:“不知是于大人至此!”于谦洁身自好。他每次入京议事
两手空空
不带任何礼物。有人提醒他说:“即使不带金钱
也应拿些土特产品
以便交通上下。”于谦举起两袖
笑着说:“吾惟有两袖清风而已。”
英宗正统末年
“三杨”相继老死
皇帝年幼无知
宦官王振专权
气焰嚣张
于谦遇到了麻烦。由于他不肯向太监王振卑躬屈节
引起王振的愤恨
早想寻找时机给于谦一个下马威。恰好这时于谦入朝为兵部侍郎时
推荐参政孙原贞、王来代替自己的职务
通政使李锡因受王振唆使
无中生有的弹劾他
说他因久不升迁心生不满
擅自举人自代
无人臣之礼
应下法司论斩。因为这莫须有的罪名
于谦被关押了三个月。这事引起朝臣公愤
河南士民也纷纷请愿
王振最后也觉得这个案子实在站不住脚
也就借口说:“我曾看见一位御史
名字也叫于谦
专横得很
想要治他一下
现在的于谦不是那一个。”于谦于是获释
但由原来的兵部右侍郎、食二品俸
降为四品的大理寺少卿。于谦刚一出狱
山西、河南吏民上千人
跑到皇宫门外跪地上书
要求留任于谦
连周王、晋王也为他说好话。于是于谦以“少卿”的名义
再次为两地巡抚。至正统十三年
于谦才又以兵部左侍郎的头衔
被召回朝廷。当时正是明王朝多事之秋
于谦与兵部尚书配合
力挽狂澜
为保持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安定
不屈不挠地努力着。但由于大宦官王振的专权擅政
从中阻挠于谦设办法尽展其雄才。
于谦调任兵部左侍郎一年以后
蒙古瓦剌部大举进犯。蒙古的瓦剌部首领也先统一了蒙古各部
这时的蒙古瓦剌部统治着西起阿尔泰山
东到辽河
北至贝加尔湖
南抵与明朝接壤的广大地区。野心勃勃的蒙古汗王一心想再建一个大元
正统十四年(1449 )
也先派2000人
诈称3000人到明王朝贡马
宦官王振嫌他以少冒多(因要按人头赏赐)减其马价
也先本来就要入犯
这便有了借口。七月十一日
也先入侵明境
主力攻大同
明兵战守失利
不久塞外城堡皆失
最大的要塞大同频频告急。消息传到京城
王振主张皇上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力主不可
但没有被采纳。十五日英宗下诏亲征
十六日出发。
英宗亲征
于谦奉命留下以侍郎理部事。出征人马在路上
学士曹鼐( nài)与都御史等商议要杀掉宦官王振
停止亲征
但没有成功。十九日至居庸关
兵部尚书请圣驾回銮(luán)
王振不听
将其罚跪
并下令大军前进。
二十三日至宣府
诸臣又请留
王振大怒
命一批大臣跪于帐外的草中。人人危惧
不敢再提阻止进兵的话。八月初一至大同
王振还想北行
恰巧遇上前线败报传来
加难。罪魁祸首王振
也在这次事变中被乱兵所杀。
八月十七日
明军大败、皇帝被俘的消息传到明廷
百官集于阙下
抱头痛哭。皇太子只有两岁
不能监国
命英宗之弟成王摄政。当时王振已死
人们仍恨不能吃他的肉
九卿科道官员纷纷要抄他的家
灭他的族。成王登临午门
还没有听完奏章
王振爪牙锦衣卫指挥马顺假传王振旨意
叱令众退。有一给事中擒其首
愤怒斥责他“过去为虎作伥
今日至此
尚不知惧!”众人一起争着来撕打他
当场把他打死
接着又打死两个小宦官
都是王振爪牙。然后将三人的尸首陈列到东安门
由此引起群众喧哗
朝班一片混乱。成王在此时不知如何是好
吓得只想早早还宫。当此关键时刻
于谦挺身而出
扯着成王的衣襟安慰他说:“殿下不要动。”同时启发他下令:打死马顺及二宦官者是因为众人激于义愤
无罪;同时约众官请示皇太后族诛王振并籍没马顺等家。成王按照于谦说的做了
果然众人皆大欢喜
朝廷上的混乱迅速平静下来。在阻止成王回宫的撕扯中于谦袍袖都撕裂开了。事后走出左掖( yè)门
吏部尚书王直是位忠厚老臣
他拉着于谦的手深情地说:“朝廷正需要您这样的人才!今天如果不是有你在
虽有上百个王直
也无能为力!”不久
朝廷以太后之命命于谦任兵部尚书。于谦就要完全承担起保卫北京的战斗来了。
面对着英宗被俘
也先大军压境的紧张局势
成王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有贞大声说:“察看星象、历数
天命已定
只有南迁可以解难。”礼部尚书胡荧反对说:“永乐帝定陵寝于此
示子孙不拔之计也。”于谦当时还是兵部侍郎
厉声说:“宋朝南渡的教训
前车可鉴
请速召勤王兵马
誓死以守。”于谦的意见得到绝大多数文武百官赞同
坚决抗敌的主张遂定。
九月初六
成王即帝位
这就是景帝。作为兵部尚书的于谦
知道京师疲卒劣马不满十万
军资器械
十不存一。他觐见皇帝
流着眼泪提出
敌骑将长驱深入
而近来各营精锐
尽遣随征。当今之计
应急速派官招募官舍余丁义勇
起集附近民夫
更替沿河漕运官军
让这些军队全部隶于神机等营
操练听用;令工部备足物料
内外局厂日夜赶制攻战器具;征南京及河南备操军、山东及陆畿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急赴京守备。
于谦一方面征集兵马、打造兵器
一方面加紧部署保卫北京的战备工作。他以都督孙镗等领兵出城守护京师九门
列营操练
以振军威。再选将分别出巡
不使敌人有机可乘。又把城外居民迁于城内
随地安插
以免被敌人掠去。
当打算焚通州坝上仓粮
以绝寇资时
于谦听了应天巡抚周忱的建议
改为令在官者取之作为月粮
一举两得
诸厂所有饲草
亦听军队取之
余则焚之
毋以饱虏马。
“土木之变”
也先俘获明英宗
大喜过望
认为这是一块大肥肉
利用它可以要挟明朝。也先带英宗到宣府
传令开门
守城官兵坚决不纳
也先知道不可动
才退去。又挟持到大同
守将郭登仍不纳。也先说
给财货即放归英宗。但当大同拿去黄金二万并其他货物后
也先却食言。也先把英宗带到塞外。九月初一
又借口送回英宗
索取黄金百两、白银二百两、彩帛二百匹。于谦为打破也先的要挟
从国家全局着想
便拥护成王即帝位
而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十月
也先急不可耐
以送回英宗为名
大举入侵。兵至大同
郭登不纳
派人对他说:“我们国家已有皇帝了。”也先无计可施
又知有防
不敢强攻。郭登用蜡书把情况报上明廷
京师即刻戒严。于谦奉命提督诸营
将士皆受节制
都指挥以下不听命者
先斩后奏。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精骑
京师守城指挥石亨认为不应出城迎敌
尽闭九门。于谦反对说:“敌人如此嚣张
我们示弱
是助长了他们的气焰
使他们更加嚣张!”于是把现有的22万兵列阵九门外
自己身先士卒
身披甲胄( zhòu )
与石亨等列阵于德胜门
其余将领
各列阵于安定、东直、朝阳、西直、阜城、正阳、崇文
宣武等门都受节制。各城门全部关闭
以置之死地坚定士卒的决心。于谦下令:临阵
将领不顾军先后退的
斩其将领;军不顾将领先退的
后队斩前队。将士这时都知道这是置诸死地而后生的策略
所以人人誓死保卫北京。
也先领兵自大同至阳和
进陷白羊口
两天之内再陷紫荆关。十月十一日也先兵迫都城
列阵西直门外
置英宗于德胜门外。当天
明军在彰义门北打败了入侵之敌。
也先仍想利用英宗
强使明朝议和
并指名要起决定作用的于谦等大臣出面。于谦的回答是:“今日只知道有军旅
不知道其他!”也先见迫和不成
便加紧在京城周围抢掠。
在攻城上
22万明军严阵以待
也先不敢轻举妄动。在德胜门
也先用骑试探
于谦设伏诱敌
待敌人万骑来攻
伏兵齐发
打得敌人大败;转攻西直门
都督孙镗俘敌前锋数人
但敌人进一步包围
他险些不支
得到给事中程信从西城上发箭炮相助
石亨也分兵来战
局势才为之一变
敌人后退;至彰义门
副总兵武兴奋起还击
但武兴也中流矢死;至土城
居民登到房顶上呼号
用砖瓦块争相击敌
声动天地
加上都督毛福寿、高礼率援兵至
敌人败走。原先
也先以为北京城垂手可得
至此他的幻想才化为泡影。相持五天
迫和不成
攻战不利
蒙军另一路人马攻居庸关也战败。也先只得带着英宗狼狈撤军。于谦探知英宗已移远处
令石亨夜里举火
发大炮攻敌营
击毙万余骑。敌人自良乡而西
所过州县
大肆焚掠。于谦又命杨洪部以所部二万兵追击残余的敌人。至此京城危险形势得以缓解
于谦在保卫北京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人赞扬他的功劳
他却谦虚地说:“四郊埋了那么多的死者
仅得不结城下之盟
有什么功可言。”
于谦为巩固已有成果
进一步御敌于国门之外
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保卫北京之战以后
又做了许多工作。如坚持派得力战将罗通、杨洪等驻守居庸、宣府等要害之地。在大同、宣府、山西及昌平、临清等镇
都重新军事部署
景泰元年三月
因为畿(īj )辅诸州县兵力单弱
奏遣都指挥陈旺、石端、王信等分屯涿鹿、真定、保定、易州等地方
全部由杨俊统帅
这些地方后来都成了拱卫京师的重镇。明成祖以来的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即所谓京师三大营
此时此地就形势要求已不能适应
于谦把他们改成团营
从其中选马步骁悍者15万
分为10营
每营各以都督率领。五千人为一小营
以都指挥率领
团操以备警急。原来在近畿安置的许多“俘虏”
有些与也先里应外合
于谦建议朝廷派他们往西南地区
这样一来就消除了隐患。
景泰元年( 1450 )正月
也先因英宗捞不到好处
加上蒙古族内部这时发生内讧
想与明朝缓和关系
因此来信要求明廷派大臣迎接英宗还朝。廷议提出派遣使臣北上
景帝说必须找个认识太上皇的人去。群臣知道景帝对此事并不积极
这件事就拖下来了。大同参将许贵急着与也先议和
于谦驳斥说:“不是我们不和
而是敌寇无诚意
何况也先是不共戴天之仇
根本不可和。贵为介胄之臣
而急于和成显示怯懦
依法当诛。”于谦是景帝最为器重的
他这么一说
边将人人坚持战守。七月
也先又派五人代表团到京师请和
吏部尚书王直等提出可与也先议和
把太上皇迎归回来
以免再起战端。景帝很不愿听
说:“我并非贪大位
是你们树立的
现在又这样议论
到底为什么?”无人能答对。于谦这时从容不迫地说:“大位已定
谁敢胡说?对来使的求和
作为缓兵之计
战备不能放松。”景帝稍释虑说:“听你的
听你的。”经过一番争议
明廷才以礼部右侍郎李实为正使
大理寺少卿罗绮为副使
与来使同往。李实等走后
蒙古瓦剌部的脱脱不花可汗也派人来请和
明朝又遣右都御史杨善等前往。一年以后
明英宗随杨善由也先营地回到了北京
安置于南宫居祝就迎接英宗回归这件事
于谦实际上是起了很大作用。
英宗回来以后
明朝一时出现了两个皇帝
朝廷上不能不产生混乱。礼部尚书等提出
景泰二年正月初一让百官朝太上皇
景帝不许。这种尴尬的局面
使于谦受到强大压力。他拥戴景帝
但景帝废英宗之子
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这使于谦感到突然。景帝之子立为皇太子一年半便死去
此后再也无子。于谦提出立英宗之子为皇太子
此人就是后来的宪宗
但是景帝不愿。景帝认为自己春秋鼎盛
今后不愁无子
一拖再拖。石亨等人认为与其立英宗之子
不如直接请太上皇复位
可以从中邀取功赏。石亨原是于谦从狱中将其放出
并在以后提升其为大将。但由于在推荐于谦儿子任官等问题上受了于谦斥责
从此怀恨在心
至此
一场以石亨为首拥立英宗复辟的政变便在暗中开始行动了。
景泰八年刚到正月
景帝便一病不起
这一天他召石亨到病榻前
嘱其代行郊祀事。石亨见皇帝病情严重
预料将有事情发生
出来后立即与都督张轨、太监曹吉祥商议迎接英宗复辟。他们一起去找太常卿许彬。许彬以年老推辞
但建议与徐有贞商量。徐有贞由于主张南迁被于谦指斥后声誉扫地
对于谦一直心怀不满。正月十四日
这些人在徐有贞家聚会。徐有贞煽( shān )动说:“太上皇帝出征
为的是国家。何况天下尚未离心
现在的皇帝置之不理
纷纷另求他人继大位
实在令人莫解。如公等所说
南宫亦知道了吗?”石亨等说:“一天前已经秘密报告了。”又说:“必须得到来自太上皇方面的赞同。”十六日晚这班人再次聚会
徐有贞当场提出:“事在今夜
不可失。”正在此时
得报边境有警
徐有贞说:“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
派兵进入皇宫。”石亨、张轨表示赞同。尽管如此
徐有贞还是心怀恐惧
与家人告别说:“事成
社稷之利;不成
门户之祸。归
人;不归
为鬼。”接着
与石亨等约会赞同政变的数员文武大官并太监曹吉祥等
收各门钥匙。天亮之前
打开长安门
放进一千多士兵。
宫内卫士当时看到士兵进来不知所措
后听石亨是加强宫中守卫
也就没留意
进去之后
徐有贞又把门锁上
隔绝宫内外的往来
以免遭到内外夹攻。此时
石亨等也还是怕政变破产。徐有贞对他壮胆说
“事已至此
切勿退缩。”他领这帮人去南宫
但幽禁英宗的南宫的钥匙在景帝处
碰了个闭门羹
叩之又不应。这时又听远远传来开门声
情势更加紧张。徐有贞感到事机紧迫不宜迟
成败在此一举
于是下令把大木悬起来
用数十人举着撞门
又命令勇士逾墙而入
里外联合
终于把宫门打开。石亨等人见英宗
徐有贞仅说了一句“请陛下登位”。即亲自动手连推带拉
让英宗登辇就走。月光之下
英宗问了他们的姓名。进皇宫后
大家把英宗推上了奉天殿。这班人又把御座从殿隅( yú)推到中央
并命马上站班朝贺。英宗再次成为皇帝。
十七日清晨
百官照常入宫等候皇帝早朝
一进去
就听到南城及殿上的呼号声。众官正在疑惑
这时徐有贞出来向他们宣布:“太上皇复辟了!”并命他们马上站班朝贺
百官不胜惊骇
但也无可奈何
只得就班祝贺。这时病中的景帝听到钟鼓声
非常惊讶
问左右:“于谦在哪儿 ?”当知道英宗已复位
连声说:“好
好。”
第二天
复辟的人首先下令逮捕于谦以及拥护景帝的重要臣僚。政变的主谋徐有贞
从副都御史一跃以本官兼翰林院学士值内阁
主管机务
后又晋兵部尚书。徐有贞得势以后
第一步就打算杀死于谦。原先议立英宗太子时
大学士王文曾主张迎立襄王世子。这时
徐有贞就指使言官弹劾王文立藩之的意见
并且捎带诬蔑于谦。经过一番核查
没有什么证据。徐有贞仍不放过说:“虽无显迹
也有那种意思。”王文忿怒非常
据理辩论。于谦冷笑说:“辩什么?无用。他们是不管事实有无
必定让我死!”但英宗对处死于谦一直犹疑
他对复辟的众臣说:“于谦过去有过功劳。”徐有贞上前恶狠狠地说:“不杀于谦
今日的这场政变怎能够说是师出有名?”英宗下定决心
把于谦及王文等皆斩于东市
妻子戍边。
于谦拥立景帝
根据当时形势定国安民
抵御了异族入侵
这不但没有错
而且是非常正确的
是有功的。他为官清廉
死后仅留下书籍而已。于谦成为英宗复辟这场政变的牺牲品
这是一场冤案。事后西北有警
有人就说:“如果于谦在
何至于此。”宪宗时
为于谦恢复了名誉。万历时
谥忠肃。
宰相于谦

历史人物 于谦简介 救时宰相于谦 如何评价于谦

  中文名:于谦  别名:廷益,节庵,于少保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398年5月13日  逝世日期:1457年2月16日  职业:兵部侍郎、少保  信仰:儒学  主要成就:组织北京保卫战  改革军制  代表作品:《石灰吟》《节庵诗文稿》  谥号:肃愍,后改忠肃  称号:民族英雄  祖籍:考城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www.lishixinzhi.com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明英宗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相关参考

于谦的后代 救时宰相于谦两袖清风却惨遭处死

于谦又被后人称为“救时宰相”,关于明朝于谦的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两袖清风”讲述的就是明朝于谦的故事。话说,于谦担任兵部侍郎期间,有一次在河南一带巡查。当时,朝廷的政权被宦官王振所把持,各地官员为...

理财家阎敬铭与丁丑奇荒赈灾真相,是阎罗王还是救时宰相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陕西朝邑赵渡镇(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晚清重臣。阎敬铭理财有道,为官清廉耿介,热心地方公益,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之一

理财家阎敬铭与丁丑奇荒赈灾真相,是阎罗王还是救时宰相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陕西朝邑赵渡镇(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晚清重臣。阎敬铭理财有道,为官清廉耿介,热心地方公益,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之一

解析怎样评价明朝被誉为救世宰相的于谦呢?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着,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

救世宰相两袖清风,于谦​为何死得冤屈

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为了学习文天祥不屈的气节,他

窦婴毁于腹诽,于谦亡于意欲

民族英雄岳飞因为一心抗金,而被南宋皇帝赵构和宰相秦桧构陷罪名入狱处死,同为将军的韩世忠不服,就去找秦桧问:岳飞何罪之有?秦桧回答:其事体莫须有!语出《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

行政干预难敌客观经济规律

张居正是16世纪后期载誉青史的宰相。他在万历王朝初年(1573-1582)当了十年首辅,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新政,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史书上称他为「”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许多学

说一说姚崇、宋璟为官各有何特点

姚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姚崇不是一个高谈阔论的理论家,而是一个脚踏实地勇往直

唐代 ”救时内相”两税法的时弊与法弊

虽然深为德宗所倚重,有「”救时内相”之称的陆贽,依然无法逃脱遭贬谪的命运。因为德宗被谗言所影响,陆贽一路被贬至忠州。对于陆贽而言,这正巧是当年刘晏贬死之处。他或许会这样想着:皇上这是另有深意,抑或只是

慈禧太后为何帮贪官打压清官阎敬铭

阎敬铭是我国古代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有“救时宰相”之称。为官廉正耐劳,生活奇俭,以直言敢谏、曲正分明而闻名。曾弹劾大小不称职的官员百余人。阎敬铭做官多年,一直穿一件布袍,不管周围人如何评论,他都毫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