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李之仪与苏轼 李之仪墓在哪

Posted 仕途

篇首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李之仪与苏轼 李之仪墓在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李之仪与苏轼 李之仪墓在哪

李之仪 李之仪出身名门,曾经是苏轼的门人、元祐文人集团的成员之一,一生仕途坎坷,晚年卜居当涂。李之仪擅长诗词写作,可以说他的文章诗词一定程度上是得到了苏轼的指点,两人亦结下了深厚友谊。 李之仪与苏轼>李之仪出生于沧州无棣(今山东庆云)人。李氏是名门望族,22岁的李之仪进士及第,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皆其所能。他的诗词文章写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苏轼的熏陶、指点;他仕途多舛,也与苏轼有很大关系。>苏轼比李之仪年长,李之仪视苏轼如兄若师。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意见相左,受到排挤,出职杭州、密州、徐州,再贬黄州,颠沛流离十余年。对苏轼流放外地,李之仪甚为不平,他积极联系一些旧日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动,以图苏轼早返京师。他把自己的思念、想法书函一札,远投黄州。>苏轼接阅后,心情十分激动,旋即复《答李端叔书》,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利禄声名,与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乐趣。此间,还有苏轼《与李公择书》、《次韵答李端叔》等,坎坷的仕途加深了两位文人之间的友谊。>李之仪墓在哪>李之仪卒后葬于葬当涂藏云山致雨峰。>在几株苍天大树下,—共找到七座坟茔。坟头低矮,没有墓碑,没有砖彻石垒,李之仪之墓难道就在这里?这里风水虽好,但人迹罕至,普通百姓是不会来此地葬墓的,史料记载的李之仪墓地,正是这里。两棵合欢树下,有两座荒坟相连,也许里面葬着的,正是李之仪夫妻。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之仪的人物生平 李之仪的文学成就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人物生平>李之仪,字端叔,自

沈括之名为何在他人墓碑上

  北宋词人李之仪和妻子胡氏结婚40年,十分恩爱。胡氏病故后,李之仪非常悲痛,于是写下一篇墓志铭,表达对亡妻怀念之情的同时,也透露出胡氏是个博学多才的女子。有意思的是,李之仪为了盛称亡妻的博学,还在墓

他为何娶小41岁的歌姬 妻子为救他盗书而死

北宋着名词人范仲淹,有一个儿子叫范纯仁,排行第二,颇有乃父之风,人称布衣宰相。话说范纯仁有个学生叫李之仪,深得他器重。范纯仁将死之时,把李之仪叫到身边,重要事情口述下来,由李之仪整理成文,交给了皇帝。

历史人物 李之藻的主要事迹 李之藻的人物生平 李之藻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李之藻  别名:李振之、李我存,凉庵居士  国籍:明朝  民族:汉族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声誉与徐光启齐名  代表作品:《天学初函》五十二卷李之藻——明代著名科学家  

中共人物传 李之龙人物传,李之龙生平事迹,李之龙评价

李之龙,字在田,号赤显,是大革命时期颇有影响的人物,曾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英文翻译,后充任国民革命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参谋厅长兼中山舰舰长、代理海军局局长(中将军衔)等要职,是当时共产党人掌握海军大权

清朝 李之芳生平简介?李之芳历史评价?

李之芳贤良祠是清代祭祀有功德大臣的祠宇,建于雍正八年(1730),位于北京地安门之西。雍正帝曾谕示:“凡德行如汤斌、功绩如李之芳的大臣即可入祠受祀。”汤斌(1627—1687)是河南睢县人,字孔阳,顺

李之藻

  李之藻(汉语拼音:lǐzhīzǎo),(1565~1630),中国明代天主教徒,科学家。字振之,号我存,又号凉庵、存园叟。杭州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进士,授南京工部员外郎。曾与利玛窦等耶

元朝 元代·王李之变

王李之变蒙古统治者经略中原,使得一大批汉族地主豪强归附。蒙古统治者委任他们一定的官职,他们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世袭相传,专制一方。自辟衙署,任命属官,集军、民、财权于一身,犹如唐代之藩镇。当时的人们称

春秋战国 檇李之战

檇李之战  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即位。吴国趁机伐越,越出兵抵抗,两军战于李,勾践派敢死队自杀于吴军阵前,趁吴军惊惶之际率军突击,吴军大败,吴王阖闾被击伤脚趾,在回师途中死去。吴国称霸的

历史百科 问颜、李之事迹

问颜、李之事迹颜元,字易直,号浑然,清博野人。父戍辽东,殁于关外,欲出关寻父;值三藩之乱,蒙古响应,辽东戒严,直至五十一岁,方能成行。北达铁岭,东抵抚顺,南出天覆门,困苦不可名状;经一年余,卒负骨归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