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物传 李之龙人物传,李之龙生平事迹,李之龙评价

Posted 蒋介石

篇首语: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人物传 李之龙人物传,李之龙生平事迹,李之龙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人物传 李之龙人物传,李之龙生平事迹,李之龙评价

李之龙,字在田,号赤显,是大革命时期颇有影响的人物,曾任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英文翻译,后充任国民革命政府海军局政治部主任、参谋厅长兼中山舰舰长、代理海军局局长(中将军衔)等要职,是当时共产党人掌握海军大权的青年将领,是蒋介石制造的“中山舰事件”的主要受害者。一九二八年二月八日被国民党反动派以“来粤运动海军叛变”的罪名杀害于广州红花岗,时年三十岁。

(一)

一八九七年十二月十日,李之龙出生在湖北省沔阳县杜家窑乡李家坮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李照亮是一个勤劳贫苦的农民;父亲李国元为了寻找生活出路,随其堂兄李国镛到武昌替人做小倌(伙计) ,后任小职员。李国元目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中国的暴行,痛恨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常给李之龙讲屈原、岳飞、文天祥以及李自成、洪秀全的故事,这些民族英雄和农民领袖的高大形象和动人事迹,在李之龙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之龙自幼好动胆大,天资聪颖。他七岁时,随同父亲到武昌两湖师范附小读书。一九一一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武师附属高小。适逢武昌首义前夕,父亲李国元加入了同盟会,受命赴赣、皖游说友人同举反清义旗,故送之龙回家乡。回家后,李之龙亲眼见沔东大土豪王声扬强占乡亲们土地,霸占草八垸湖水; 并自封督办,借修堤防为名,在乡镇上建造了洋楼,十分气愤。便同年龄比他大的同学联名写状,控告王声扬鲸吞修堤公款的罪行。因县官与王声扬同流合污,结果状子送到县衙如石沉大海。王声扬反而洋洋得意地说: “嘿,李家狗小子,喝了几口墨水,胆敢与老夫斗笔墨,真乃自不量力也! ”①农村的残酷现实,在他心灵里播下了“反叛”旧世界的种子。

一九一二年秋,李之龙离开家乡,再次来到武昌,考入了刚创办起来的外国语专科学校英语科学习。

在武昌外国语专科学校,李之龙发愤读书,不仅攻读英语,而且对自然科学、文化艺术也十分有兴趣。他曾组织同学成立新剧社,自己创作了一出讽刺封建官吏的新话剧《叶老爷现丑记》,并自扮主角,化装上街演出,围观群众甚多,社会影响颇大,遭到反动军警的追查。

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夺后,年仅十六岁的李之龙关心国家民族的危亡,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极其气愤,曾秘密串联同学,进行反袁宣传。七月中旬,李之龙在四叔李国良的影响下,响应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的号召,毅然随同四叔奔赴江西,参加李烈钧领导的湖口起义,经受了初次战火的考验。起义军失败后,李之龙回校复学,后又参加“反校长争民主”的学潮,被外语学校开除。

李之龙被开除后,独自乘轮船到了上海。父亲派人把他找回家,教训了一番。不久,他又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商业学校。因父亲工资微薄,负担不了高昂的学费开支,只读一年就辍学了。


(二)

一九一六年秋,李之龙考入烟台海军军官学校,刻苦学习军事知识。立志要以岳飞为榜样,做一个为国尽忠的爱国军人。基于这种思想,他在钻研战略战术的同时,非常关注当时中国的混乱局势。一九一七年七月一日,反动军阀张勋拥溥仪复辟,全国人民强烈反对。李之龙与同学李夫烈组织集会,并挥笔疾书,讨伐“民贼张勋拥宣统复辟”,痛斥“秦桧张勋,千古同臭”。恨不能亲手“歼彼恶魔”。他还题词赠王夫烈:“文官当如文信国,武官当如岳武穆”①,用以互勉。这期间,他常和同学们吟咏岳飞的《满江红》词句,抒发忧国忧民之激情。

在烟台海校,李之龙经常驾驶舰艇在茫茫的海面上训练,参加武装泅海,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紧张的海军训练,使他感到当一个中国海军军官,抗御列强舰队侵略,不仅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而且还要有坚强的体质,才能适应海战的需要。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总结实践经验,编写了一本《实验健身术》的小册子。小册子分二十节,每节有若干操法,绘有图型并文字说明,便于仿效实验,深受海校学员欢迎。此书后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曾连续再版九次。

一九一九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李之龙不顾海校当局施行高压,书写了: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标语,发动海校学员、校工、卫士和舰上水兵,冲破反动教官的阻挠,上街游行示威,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伟大的五四运动对他影响很大,他开始学习《新青年》、《每月评论》等进步刊物,阅读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文章,广泛接触和研究各种新思潮,使他的思想更加活跃。

一九二一年六月,烟台海校非法克扣军饷,校工、卫士和舰上水兵三个月未发薪水,对官佐极其不满,李之龙发动水兵和校工们罢工罢航,要求补发所扣军饷,使北洋军阀控制很严的烟台海校,一时卷起了革命怒潮。海校当局施行高压,追查所谓煽动水兵闹事的为首者,要将李之龙押送北京海军总司令部军法审处,终因多数学员、水兵和校工、卫士的强烈抗议,才免受军法审处,但被海校开除了军籍和学籍。这次事件使李之龙认清了北洋政府的反动面目。他愤愤地离开了烟台,乘轮船去上海。

一九二一年八月初,李之龙来到上海,很快结识了来沪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等。他们介绍李之龙阅读《共产党宣言》以及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使他的世界观产生了一个飞跃,从一个信仰三民主义的爱国青年,逐渐转变为信仰马克思主义。九月,李之龙回到武汉,随同董必武从事革命活动,于十二月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二二年春,李之龙受聘赴河南陈州中学任英文、数学教师,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他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传播革命思想,深受学生爱戴。年底,辞聘返鄂,在董必武等创办的武汉中学任教,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秘密从事工人运动。

一九二三年初,武汉地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为了加强对工团的领导,中共武汉区委派李之龙、李伯刚在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负责联络工作。时值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议决于二月一日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李之龙、李伯刚奔走于各工团之间,联络代表赴郑州参加总工会的成立盛典。经过他们紧张的工作,去郑州的各工团代表及新闻记者共百余人,附以奏乐队,于一月三十日晚上在江岸工会集合,由林育南、施洋等带队乘火车北上,李之龙、李伯刚等留在工团联合会总部,继续作好联络工作,发动各工团组织声援京汉铁路工人运动。由于军阀吴佩孚拒绝承认京汉铁路总工会组织,并对工人运动进行镇压,京汉铁路总工会决定以总罢工来保卫自己的权力,反对封建军阀的压迫。于是,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

为了组织工人参加罢工,李之龙深入到各工厂向工友们发表演说,号召工友们团结起来,“为争自由作战,为争人权作战”。有一次,李之龙深入到扬子江机器厂,在工人集会上演说,强调指出,这次京汉铁路工人的罢工,是打倒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同仇敌,解除共同的压迫,求得共同的幸福。号召广大工友要同京汉铁路工人并肩战斗,夺取斗争的胜利。他挥动拳头,激情地说: “我们向封建军阀要自由,要民主权利,就象同老虎较量要剥虎皮一样,老虎是要疯狂反扑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团结起来与军阀搏斗。只要我们工友团结一心,紧握铁拳,坚决与军阀搏斗到底,直搏斗到剥下虎皮,夺取斗争胜利。”①正当李之龙演讲到最激动的时候,一伙荷枪实弹的反动军警冲入会场,行凶抓人。李之龙在工友们的掩护下脱险,旋即投入新的战斗。

在中共武汉区委的领导下,李之龙、李伯刚等秘密联络和发动各个工团组织和学生联合会,于二月六日举行了声势浩大、气吞山河的游行示威。北洋军阀吴佩孚、肖耀南惊恐万状,于二月七日下午,派出两营全副武装的军队,包围江岸分工会和工人住宅,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时,一个铁路工人跑到工团联合会向李之龙、李伯刚报告情况。李之龙听了万分气愤。他机警地说: “现在我们不能屋里呆着,敌人已经下毒手了,我们应该到外面和工人联络,要将情况转告林育南、施洋等同志。”李之龙、李伯刚出门不久,军阀即派部队来封闭工团联合会,到处搜捕工团联合会的负责人。时近黄昏,李之龙、李伯刚到三元里和日租界几处党的联络地方,但未找着林育南、施洋等。直到八日凌晨,他们才在施洋家中会面,向施洋谈了江岸惨案情况,研究对敌斗争策略,并请他回避一下。他们离开施洋家不久,军警即闯进施洋家中,将施洋逮捕了。林祥谦、施洋等工人领袖和工会代表先后壮烈牺牲。在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下,京汉铁路工人的罢工失败了。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二七”惨案后,武汉的共产党员被迫转移。李之龙随同陈潭秋、李求实等到湖南,继续进行工人运动。


(三)

一九二四年初,李之龙任中共汉口地委执行委员。不久,国民党召开“一大”,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李之龙奉命调到广州,担任苏联顾问团团长鲍罗廷的英文翻译,协助鲍罗廷工作。黄埔军校成立后,我党派李之龙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兼任鲍罗廷来军校授课的翻译工作。在黄埔军校,他认真学习理论,研究古今兵法和外国军事著作,并和共产党员蒋先云、陈赓等组织血花剧社,被推选为社长。七月六日,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成立,李之龙当选为第一届执行委员会五委员之一,以学员代表的身分,参加了军校特别党部的领导工作。

蒋介石为培植自己的势力,经常请学员们到蒋公馆去作客。有一次,蒋介石邀请李之龙、李奇中等十余人到蒋公馆,声称: 我有三件宝,谁找出来了,本校长特别给予嘉奖。学员们七猜八猜,东寻西找,屋子里几乎翻遍了,也没有找出来。机警的李之龙在其他人寻找的时候,观察蒋介石的脸色变化,从蒋的枕头底下翻出了《俾斯麦传》、《曾胡治兵论语》、《曾文正公家书》等三本书。蒋介石当即点头默认,对李之龙大加赞扬①。

一九二四年十一月,李之龙从军校第一期毕业,留在军校政治部协助周恩来主持部务工作。为了加强军校政治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团结教育驻粤各军队的青年军人,在周恩来的倡导下,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以李之龙、蒋先云、王一飞、周逸群等为首发起,成立了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简称“青军会”。六月三十日召开代表大会,李之龙当选为“青军会”会议主席团主席和中央常务委员。他主持大会讨论通过了蒋先云起草的《六月二十三日沙基惨案报告》,并亲自起草了 《对沙基惨案决议案》,主要内容是“限期收回沙面,撤退外舰”,“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革命军人誓拚热血为外交后援”,“帮助组织学生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誓与各帝国主义者决一死战。”并决议为“死难同志公祭。”①这次代表大会是团结革命军人坚持反帝反军阀的宣誓大会。

以李之龙等为首的“青军会”出版有会刊《中国军人》和旬刊《革命军》,在驻粤的粤军、滇军、桂军、湘军以及海军舰队中的影响很大。“青军会”成立不到两个月,会员就发展到两千余人。

可是,戴季陶、蒋介石等人忌恨“青军会”在驻粤各军中影响的扩大。为了排斥和打击共产党和进步力量,蒋介石指使王柏龄、贺衷寒、陈诚、缪斌等人,组织以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为宗旨的“孙文主义学会”,同“青军会”相对抗。一九二五年六、七月间,戴季陶抛出了 《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孙文主义哲学基础》的小册子,向共产党进攻,破坏国共合作,并歪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把孙中山说成是周公孔孟的继承人,阉割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革命性。为了批判戴季陶主义,李之龙执笔画了一幅著名的漫画,画面是:戴季陶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疙瘩小帽,背着一尊孙中山先生的塑像,十分吃力地朝着阴森破败的孔庙里走; 旁边站着洋人、军阀、党棍、财东在拍手称快。这幅漫画对国民党右派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揭露,很快贴遍了军校内外,各进步报刊纷纷转载,反响十分强烈。蒋介石看了极为恼火。但漫画影响很大,众怒难犯,他也只好忍气吞声。从此,李之龙就成为国民党右派的眼中钉了。

李之龙以共产党人的坚定立场,团结革命军人,坚决与军校内的右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王柏龄是蒋介石的亲信,担任军校教授部主任,被称为蒋介石的“第一只手”。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王柏龄怂恿“孙文主义学会”分子恶毒攻击“青军会”,到处寻机挑起事端。有一次,“孙文主义学会”骨干分子林振雄与“青军会”成员李汉潘发生争执,王柏龄有意怂恿林振汉向李开枪 (幸未击中) ,激起革命师生的极大义愤。李之龙调查了事情的原委经过,立即向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和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报告,要求严肃处理此案。后经廖仲恺批准,将林振雄撤职查办,打击了右派分子的嚣张气焰。但是,王柏龄并未就此善罢甘休,继续采取特务手段,暗中派人监视共产党员,限制共产党员的活动,甚至在深夜偷窃共产党的文件和拆阅往来信件,破坏国共合作。面对国民党右派的猖狂挑衅,周恩来与李之龙、蒋先云等商量,决定打击蒋介石的这“第一只手”。李之龙等组织“青军会”采取画漫画、写墙报等形式,张贴在军校内外,公开揭露王柏龄破坏国共合作的卑劣行为,使王柏龄一时威风扫地。


(四)

一九二五年二月,广东革命政府举行第一次东征。李之龙任黄埔学生军教导团的营党代表,随同周恩来率领学生军出师东征,参加东征军右翼作战。为了鼓舞东征军的士气,他指挥学生军高唱: “同志们前进! ……杀! 杀! 杀陈炯明,不杀不甘心”的《杀贼歌》,以及“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的《爱民歌》,雄赳赳地向东江进军。二月十五日,东征军进攻惠阳、淡水,陈炯明军洪兆麟部万余人疯狂反扑。在东征军内部任教导团第二团团长的国民党右派王柏龄,临阵逃跑,动摇军心。蒋介石也惊慌失措。在这危急时刻,周恩来号召共产党员带头冲杀,抵抗敌人反扑。李之龙带领五百余学生军,和敌人激战数小时。后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叶剑英指挥部队配合作战,终将洪兆麟部击溃。林虎拥兵二万余,是陈炯明军的劲旅。当学生军与洪兆麟部激战得很疲备,来不及休整时,林虎调动万余部队向鲤湖、棉湖一带猛扑过来,占领有利阵地,居高临下,发起密集冲锋,企图一举消灭黄埔学生军。在周恩来的指挥下,李之龙、蒋先云等率领教导团三千余学生军,坚守阵地,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猖狂进攻。战斗中,学生军营长王俊被林军俘虏。李之龙指挥学生军冲破敌军阵地,硬是将王俊抢了回来。战斗由朝到暮,黄埔学生军在仰攻的不利条件下击溃了林军,残敌退至五华、兴宁一带,负隅顽抗。李之龙带领学生军五百余人,由农民带路秘密进至五华城外,见城门紧闭,敌人守备甚严,不能强攻。遂当机立断,决定智取五华城。他从敌俘口中了解到敌军部署和口令,亲自带领少数人押着俘虏,扮作林虎的部队,佯称进城运弹药,叫开了城门。此时,埋伏在城门外的学生军蜂拥而起,冲进城门,直捣林虎的指挥部,缴获了大批枪械弹药,俘敌参谋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三月二十日,李之龙率领部分学生军乘胜追击,当晚就攻克了兴宁,林虎残部向江西逃窜。叶剑英指挥粤军第二师配合教导团英勇作战,在梅县截击逃敌,全歼林虎残部。至此,基本上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

为了团结革命军人,宣传发动群众支援革命军,讨伐军阀陈炯明,李之龙以“青军会”和政治部名义,经常在军民会上发表演说。梅县攻克后,李之龙在一次军民联欢大会上讲话,阐述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伟大意义。他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与中国封建军阀割据的关系,说明中国的军阀不仅代表最反动的封建势力,而且是帝国主义的走狗。要打倒军阀必须打倒帝国主义,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必须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的演说浅显易懂,说理透彻,博得群众的热烈掌声。当时,“孙文主义学会”的头目贺衷寒也上台讲话。他曲解三民主义精神,公开反对三大政策,引起群众不满。李之龙和贺衷寒在集会上当场争论,双方发生冲突,一直闹到司令部找蒋介石评理。李之龙严厉痛斥贺衷寒破坏国共合作,挑起械斗事端的罪行,迫使蒋介石不得已宣布给贺撤职处分。

五月四日,梅县各界人士集会,纪念五四运动六周年,周恩来发表了演讲,李之龙组织血花剧社演出革命文艺节目。有一个独幕话剧——《新时代》,是反映五四运动时期,一对男女青年学生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参加革命斗争的故事。李之龙不仅创作了剧本,而且上台主演,表演十分精彩,有很强的感染力,给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教育东征军官兵加强团结,保持高度警惕,他还创作了新话剧《革命军来了》,揭露封建军阀阴险狡猾的反动本质。可是,在血花剧社排演时,却遭到“孙文主义学会”分子胡宗南的反对。周恩来接到报告,立即指示政治部大力支持血花剧社演出,使国民党右派的破坏活动未能得逞。李之龙领导的血花剧社沿途演出,在群众心里播下了革命火种,激励广大军民团结战斗,共同对敌,促进东征胜利进行。

一九二五年六月初,早就与英帝国主义、段祺瑞政府秘密勾结的滇系军阀杨希闵、桂系军阀刘震寰从东江撤回部队,威逼广州,占领了广州部分地区以及广州电报局、火车站,形势万分危急。周恩来指挥学生军日夜兼程,回师广州,讨伐杨、刘。六月十日,黄埔学生军进攻石碑,与滇军胡思舜部激战一夜,击毙滇军六百余人。十二日拂晓,学生军进攻广州,夺回了火车站。敌人退至越秀路,依靠工事,继续顽抗。李之龙,蒋先云等带头端起枪往前冲,共产党员、青年团员紧紧跟上,学生军如潮水般地冲入敌人阵地,杀得滇军落花流水,全线崩溃。学生军很快进入市区中心,占领滇军指挥部,同时加强政治攻势,号召滇军兄弟反戈一击,瓦解了滇军,获得了平定杨、刘叛乱的辉煌胜利,使广州革命政府转危为安。


(五)

一九二五年十月,李之龙因在第一次东征中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被晋升为广东国民政府海军局政治部少将主任。一九二六年一月,海军局长斯米洛夫(苏联人) 离职归国,李之龙受命代理海军局局长 (中将军衔) 。

李之龙在海军局任职期间,正值省港大罢工,工人和广东农民协会农民、革命军人联合起来,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高潮的时期。为了打击英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了二千余名工人武装纠察队,封锁广东各个海口,开始只有六艘未装火炮的小火轮在港口巡逻,无法封锁海口,走私活动猖獗。李之龙以海军局的名义,大力支持工人运动,派遣大虎、天安、山西、江雄、龙飞、汉口等六艘装有火炮的军舰,每舰约一百余人,全副武装,参加工人纠察队。这样以来,十二艘军舰组成了封锁海口的巡逻队,结合沿海各地农民武装自卫队,东起汕头,西至北海,组织蜿蜒千里,金鼓相闻的封锁线。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自恃与蒋介石是同乡,在日本士官学校是同学,又结拜为换帖兄弟,在虎门私收过境船货保护费,贩运私盐。中途若遇海军检查,即出 “公文”一纸,上书“拿获私盐若干,拖运返省究办,希予放行云云”①曾多次骗过海关检查。李之龙将此情况报告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密令严加查办。不久,海军江大舰果然在莲花山附近海面拿获虎门要塞司令部差舰胜利号私拖盐船二艘。江大舰当即报告海军局。参谋厅长欧阳琳接到江大舰党代表报告时,陈肇英对他恐吓说:“你们如不释放,将以相当手段对待! ”欧阳琳胆小怕事,不敢如实上报,口头应允释放,又不敢下令释放。江大舰党代表报告政治部主任李之龙说,欧阳琳从中圆乎,此案难办。欧阳琳则对李之龙说:“陈肇英自称蒋介石兰谱兄弟,又系蒋保充司令,此事与蒋面子有关。他现在只要求释放胜利号差舰,允给一万元为江大舰官兵酬劳。”李之龙说: “蒋介石保他做要塞司令,是要他革命的,不是要他来扒钱的。扒钱才对蒋介石无面子,这个黑幕不打破,更对蒋介石无面子。无论如何,非报告不可! ”欧阳琳说: “他说要用相当手段对付。”李之龙气愤地说:“什么相当手段! 至多不过是用朱卓文对付廖党代表的手段 (指暗杀廖仲恺事件——引者) ,那又算什么! ”①正当这时,教导师党代表包惠僧同蒋介石、王柏龄 (教导师长)到虎门、东莞检阅部队。陈肇英一面向蒋介石告李之龙的阴状; 一面托王柏龄央求包惠僧出面说情,希望李之龙不要与他为难。然而,李之龙以革命利益为重,不被淫威所吓,也不为金钱所诱,将此案如实报告总政治部和军事委员会。结果,军事委员会将陈肇英撤职查办。可是,蒋介石暗中保护陈肇英,又把他调任黄埔附近的长洲要塞司令部,以便进行阴谋活动,伺机反扑。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因陈炯明叛乱时,孙中山曾在此舰上避难五十六天,故更名中山舰以示纪念。它是当时国民政府海军中唯一的一艘装备完全的大舰。国民党右派欧阳格时刻梦想掌握海军实权,窃取中山舰舰长职务,把攻击目标集中在其堂兄欧阳琳身上。欧阳琳任参谋厅长兼中山舰舰长时,也搞过走私活动,做贼心虚,庸懦胆怯。欧阳格抓其要害,进行种种威胁,使欧阳琳弃职逃港。欧阳格自认为有蒋介石担保,可夺得海军实权。结果,中央军事委员会却命李之龙兼任中山舰舰长,使欧阳格大失所望,更加忌恨李之龙。李之龙奉命任职后,立即整顿该舰军纪,亲自带领宪兵前赴广南船坞,将舰上非法从事走私的十三名官兵缴械扣留,并约法三章,严禁海军人员参与走私活动,使中山舰面貌一新。

李之龙的革命活动和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内顽固派和早就具有独裁野心的蒋介石,都是极大的威胁。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蒋介石与“孙文主义学会”反动分子经过阴谋策划,一次震惊中外的反革命事变爆发了。

三月十八日,由蒋介石的亲信欧阳格以黄埔军校驻省办事处名义,向海军局转达蒋介石的命令: “校长命令,着即通知海军局迅速派得力兵舰二艘,开赴黄埔,听候差遣等因,奉此,相应通知贵局,速派兵舰二艘开赴黄埔。”①当天晚上,欧阳格派三人来文德楼李之龙寓所,声称奉蒋校长命令,有紧急之事,饬派有战斗力的兵舰两艘开赴黄埔,听候校长调遣。时适李之龙外出,此三人将来函交给作战科长邹毅。李之龙回家阅函后,邹毅报告说,奉校长命,我已通知宝壁舰预备前往,其余一艘,只有自由、中山二舰可派。李之龙先到对门自由舰舰长谢崇坚家商量派该舰前往。因自由舰刚从海南岛返省,机件有损,正在修理,不能及时开动。李之龙遂决定派中山舰前往听侯差遣。此时中山舰舰长已由副舰长章臣桐代理,故李之龙签发调令,即交宝壁、中山二舰舰长执行。十九日六时许,中山、宝壁二舰冲破晨雾,开赴黄埔,停泊在军校大门前,升火待令。下午,因苏联军事顾问团要检阅舰队,李之龙打电话报告蒋介石,得其允许,又将中山、宝壁二舰调回。这就是李之龙派舰开赴黄埔的真实经过。

然而,蓄谋已久的“孙文主义学会”骨干分子欧阳格、陈肇英等大肆造谣: “共产党阴谋暴乱,要推翻国民政府,唆使中山舰开赴黄埔,升起火炮,企图炮轰军校,劫走蒋校长,送往海参崴转莫斯科,事态万分严重……”等等。十九日深夜,蒋介石来到第一军经理处,以广州卫戍司令的名义,命令实行全城戒严,派惠东升带领全团兵力,配合广州公安局的武装警察包围苏联顾问团的住宅和共产党的机关以及省港罢工委员会; 公安局长、国民党右派吴铁城带领一部武装警察,包围汪精卫住宅,名曰“保护”;派蒋鼎文率部队占领海军局,解除海军局的武装; 派陈肇英去逮捕海军局局长李之龙,并指使欧阳格劫夺中山舰,令其代理该舰舰长。蒋介石又命令第一军中亲信的师长、团长,要他们将本部的共产党员,立即加以扣押,并加派刘峙率部配合这一行动。反革命政变布置就绪后,蒋介石潜往造币厂隐匿,命总司令部军法处长马文车坐阵司令部,随时向他电告行动情况。

三月二十日凌晨三时许,广州全市戒严,“孙文主义学会”头目缪斌集合第二师全体官兵讲话,当场逮捕共产党员四十余人,其他各部均按蒋介石的严密布置,统一行动。二师部分士兵包围东园省港罢工委员会,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武装,并要逮捕工运领袖,因工人纠察队反抗未遂。二师五团开赴东山,包围苏联顾问团的住宅,扬言要驱逐苏联顾问团出境,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于此同时,陈肇英派出的特务来到李之龙住处,将从梦中惊醒的李之龙抓走,押到万福路第二十师办事处楼上,中山舰代理舰长章臣桐也被扣留在这里。稍顷,欧阳格走来,故意向李之龙问道: “你为什么这早起身?”李答:“未有起身,是你们派人到我家把我拿来的。”欧阳格接着凶相毕露,命人将李之龙的军衣剥下,捆绑起来,用毛巾蒙住眼睛,又用驳壳枪启子将两条手巾塞进嘴里,然后绑架下楼,押上汽车,解到第一军经理处。经理处长徐桴问: “是李之龙吧?”李之龙用舌头极力将嘴里的手巾抵出来,气愤地回答:“是,为什么捉我?”徐问: “你有什么事对不起校长未有?”李答: “未有。”徐又问: “中山舰是哪个派到黄埔去的?”李答: “是校长的面谕,叫邓教育长演达打电话到办事处要我派去。”徐问: “是哪个调回来的?”李答: “因为苏联顾问团定于昨天下午参观舰队,曾用电话向校长请示,得其允许才调回的。”徐问: “你能指挥哪几条舰?”李答: “我以海军局长名义,舰队都可以指挥,以私人的名义,一条舰也不能指挥。”徐问: “你为什么这早就起身登舰呢?”李之龙气愤地说: “并未起床,是欧阳格、陈肇英他们派人到我家中,从梦中将我捆绑来的。”徐说: “报告人说你深夜起来上船有暴乱之举动……”李之龙更加气愤地说: “这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请处长转告校长,务必将报告人扣留,以免逃逸。” 徐说: “好吧,我去报告校长。”言罢遂去。旋即将李之龙移到小房里,解开蔽眼毛巾,另加几条粗绳将他的手脚紧紧绑住。陈肇英来看时,喝令道: “校长命令,绑紧一点。”监守兵紧了一次。稍顷,陈又来喝令道: “校长命令,再绑紧一点。”监守兵又竭力捆绑,绑得李两臂红肿,痛入骨心。约三刻钟后,陈肇英得意洋洋地说: “嘿,我们的李局长,想不到会有今天吧! ”李之龙愤然冷笑道: “哼,想不到你们会这样阴险可恶,卑鄙可笑! ”随后,陈肇英带领卫队用汽车将李之龙押至造币厂内,由第六团特务连监守①。

李之龙被非法绑架拘留后,蒋介石企图从他口中捞到按他们的意思诬陷共产党的“供词”,密令总司令部军法处长马文车和第一军经理处长徐桴开庭审讯。但连审两次,李之龙态度强硬,拒不诬供所谓“共产党阴谋暴乱……”之事,并愤怒地揭露了国民党右派欧阳格、陈肇英等阴谋诬陷共产党,制造反革命政变的罪行。马文车向蒋介石报告审讯情况,蒋介石极不满意,说: “你一个人审问不了,加派第二军军法处长戴贞缵会审。”马、戴等会审数次,李之龙态度仍很强硬。马文车遂书面向蒋介石建议: “本案迭经会审,仍无充分罪证,原报告是否完全属实,有待调查,拟先保释。”蒋介石的批示是:“暂行看管,再侦查。”①

帝国主义者对蒋介石一手炮制反革命事变,同声喝彩,大肆宣扬。香港总督金文泰在西商会议上说: “报告诸位一个好消息,就是二十日广州政治已上轨道了。”②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喉舌——香港、上海、天津等处的英文、中文版报纸,都在显著地位发表他们编造的有关事变的消息,给蒋介石打气。早与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有勾结的上海孙文主义学会持志分会,给广州孙文主义学会致函祝贺: “诸君学养有素,大义凛然,爱党爱国,不遗余力,兹竟能助介石先生,于短时间僦平叛党祸国之分子。”③恶毒攻击共产党,反动气焰十分嚣张。

三月二十日事变后,以周恩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极力主张对蒋进行反击。他们分析当时形势,认为就广州一地而言,蒋介石的实力较大; 但就粤桂全局来说,蒋介石的实力是小的。只要我党坚持原则,团结和争取中间派,就能粉碎蒋介石的反革命阴谋。然而,周恩来等的正确意见,却遭到苏联顾问和陈独秀的反对,因而未能实现。关于“三二○”事变,周恩来于一九四三年作了科学的论述: “李之龙同志当时是中山舰的舰长,他抓住了虎门要塞司令陈肇英走私的事,报告汪精卫。陈肇英是蒋介石的人,自然向蒋介石报告。于是蒋介石在右派的支持下,乘机发动了三月二十日事变,造谣说中山舰要炮轰黄埔军校,共产党要赶走蒋介石。他们逮捕李之龙,下令黄埔戒严,监视各师党代表,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解除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的武装,把我也软禁了一天。蒋介石与右派勾结,打击汪精卫,向共产党进攻,向革命示威。这时谭延闿、程潜、李济深都对蒋介石不满,朱培德、李福林有些动摇,但各军都想同蒋介石干一下。如果这时党中央的政策是给蒋介石以有力的回击,毫无问题,事情是有办法的。但当时却采取了继续退让的政策,……这是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次向蒋介石的大让步。这是军事上的大让步。”从此,“蒋介石的地位更加巩固了,于是他回头来又打击右派。”“蒋介石打击左派取得右派的支持,又打击右派以表示革命,这就是他的流氓手段阴险刻毒的地方。”①


(六)

一九二六年七月一日,国民革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组织下,决定出师北伐。北伐军正式出师的前几天,李之龙才获释,在北伐军总政治部协助邓演达,负责宣传工作兼任新剧团主任,率领文艺队伍随军出师广东、湖南、江西。北伐军攻克武汉后,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副主任郭沫若和李之龙研究决定,将新市场开辟为革命宣传阵地。李之龙和董必武、张复初、宛希俨、刘蔚如、刘仲衡等召集汉口总商会负责人开会协商,决定在新市场由总政治部和汉口市特别党部筹备成立中央人民俱乐部,由李之龙、李国煊、杨一如三人为筹备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将新市场命名为“血花世界”,取以先烈之血浇灌主义之花的意思。随后,武汉国民政府正式任命李之龙为中央人民俱乐部主任,并兼任《血花日报》社社长。

一九二七年一月,国民政府决定收回英国租界。英帝国主义调来三艘军舰,威逼武汉,对国民政府进行恐吓。为鼓励革命军人和人民群众的反帝斗志,李之龙以一八九六年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蒙难的历史事件为题材,编写了一部革命话剧《孙中山伦敦蒙难记》,揭露英帝国主义与清朝政府驻英公使相勾结,违反国际公法,拘捕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领袖孙中山,妄图把孙中山押回中国交清王朝处死的罪行,此剧在血花世界剧场演出时,李之龙亲自扮演孙中山这个主角。在人民大众的支持下,武汉国民政府顶住了英帝国主义的威吓,坚决收回了武汉的所有外国租界。

为纪念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李之龙在血花世界创办了仲恺图书馆,还搜集整理出版了《廖仲恺文集》。一九二七年二月,廖仲恺夫人何香凝来到武汉,李之龙陪同她参观了仲恺图书馆,并向她介绍了创办仲恺图书馆的经过。他还请何香凝在血花世界“总理纪念堂”作报告,介绍廖仲恺的革命事迹,控诉国民党右派残害革命,破坏革命统一战线的罪行。这些消息在《血花日报》报道以后,在群众中影响很大。

当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叛变的消息传到武汉时,武汉到处是一片反蒋讨蒋的怒吼声。李之龙立即挥笔疾书讨蒋檄文——《三二○反革命政变真相》,由中央人民俱乐部印成小册子散发。四月二十五日,武汉举行有三十万人民群众参加的讨蒋大会,李之龙在大会上历数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滔天罪行,提醒共产党人要警惕象蒋介石这样的反革命两面派。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武汉三镇。李之龙按照邓演达的安排,化装成商人,乘英商客轮潜往上海,儿经辗转,来到广州,和妻子潘慧勤及女儿们一起,同住在岳父家中,以港商作掩护,从事兵运活动,秘密策动海军起义。李的行止引起了陈策的注视,陈策立即派肖广业、舒中流来监视他的活动,肖广业、舒中流佯称陈策对蒋介石不满,约李之龙到香港皇后酒楼会谈。为了摸清陈策的海军舰队动向,李之龙带着妻子潜往香港,在皇后酒楼与肖、舒二人会面。通过谈判,李之龙发现他们来谈“生意”是假,监视他的活动是真,便机警地摆脱了肖、舒的纠缠,从香港返回广州,转入更加隐蔽的地下活动。一九二七年十二月广州起义失败以后,李之龙被迫渡海赴日避难。

一九二八年二月六日,李之龙从日本经香港回广州,不幸被特务发现,当晚被捕。二月八日,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广州红花岗。就义前,他给妻子潘慧勤留下一封遗书,写道:“我革命的义务现在结束了,不要悲伤。希望你把孩子抚养成人,继承我未完成的革命事业。”这份遗书后来由一个看守士兵交给了潘慧勤。

李之龙牺牲后,广州、香港、天津、上海等地报纸和英国人操纵的粤海关英文情报均刊登了《粤杀李之龙》的消息,说他是“赤色领袖。”李之龙短暂的一生,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附录:

(一)吴玉章同志给中央组织部的信

中央组织部:

来信收悉。据我所知,李之龙当时是中山舰舰长 (中山舰是由清朝的飞鹰舰改名的) ,李在被捕后叛变的事,据我所知,不是事实。

此复并致

敬礼

吴 玉 章

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六日

(原件存中央组织部,后转中央档案馆)

(二) 聂荣臻同志给广州市委组织部的信

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

我一九六○年八月关于李之龙同志在中山舰事件中被捕后变节的信,记不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经查证资料,没有李之龙同志变节的记载,也不记得他有变节行为。所以一九六○年的信撤销,以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给杨献珍同志的信为准,并请转告有关部门。

此致

敬礼!

聂荣臻(签字)

一九八二年四月六日

(原件存广州市委组织部)

(三)荆州地委办公室给沔阳县委的信

沔阳县委:

省委黎书同志关于你县准备举办李之龙同志遗物、文件陈列展览的意见,杨献珍同志给陈丕显同志的信,地委领导同志已阅,现将原信件转给你们,请你们按照黎韦同志的意见,把展览工作安排好,抓好。

中共荆州地委办公室(盖章)

一九八二年二月一日

(原件存中共沔阳县委党史办公室)

(四)罗明同志的证明材料

李之龙被蒋介石抓住后,并没有写声明退党,也没有投降蒋介石,在党内没有听说这些事,如果有投降叛变、退党声明的话,我们在党内应该是知道的。

罗明 (签名)

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五日于广州

(原件存中共沔阳县委党史办公室)

(五)原广东区委组织部秘书饶卫华同志的证明材料

我没有听说李之龙有发表脱党声明叛变的事实。当时陈独秀对李之龙有看法,认为李之龙没有捧蒋介石,李之龙画了戴季陶的漫画,他认为李之龙是过左,对国共合作有影响,要批评。但是我知道,当时党没有对李之龙作什么处分的结论,更没说他叛变。

饶卫华 (签名)

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原件存中共沔阳县委党史办公室)

(六)早期广东工人运动领导人谭天度同志的证明材料

李之龙同志在1926年广州中山舰事件中:是被蒋介石抓的,在全党全国都有很大影响。我没有听说李之龙声明脱党的事情。如果他声明脱党,蒋介石会重用他的,怎么后来国民党反动派杀他呢! 当时两广区委有十三个主要成员,周总理是其中成员之一,陈延年是区委书记。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反共的信号,从此,我们都认为蒋介石不可靠,国共合作是危险的。之后,蒋介石说中山舰事件是误会。陈延年把两广所有党员 (包括黄埔军校党员) 集中起来,要蒋介石公开承认错误,陈独秀和鲍罗廷生怕国共合作破裂,迁就国民党,党内同志都很气愤,陈延年非常气愤,在我们面前都骂他父亲陈独秀是“老糊涂”……

谭天度 (签名)

一九八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原件存中共沔阳县委党史办公室)

(七)黄埔一期学员李奇中同志的证明材料

我和李之龙在黄埔军校是第一期同队的同学,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关于中山舰事件的问题。我认为是一个历史冤案,要给李之龙同志恢复名誉。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搞的反革命圈套,他伙同一批右派分子,阴谋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向共产党开刀。蒋介石派人抓了李之龙,诬说李之龙受共产党指使搞阴谋暴乱,这纯属捏造和诬陷。我没有听说李之龙有叛党行为,也没有见到李之龙发表声明脱党的事情。中山舰事件后,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主张推翻蒋介石,由共产党来领导北伐。但党中央负责人陈独秀和张国焘等不同意,他们坚持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向蒋介石一再让步,把共产党员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的名单交给了蒋介石,又把中山舰事件的责任全部推到李之龙身上,说李之龙在中山舰事件上有错误,在党内要给李之龙的处分,这是历史的冤案,我认为应该给李之龙恢复名誉。

聂荣臻同志当时是中共广东区委驻黄埔军校联络员,他对李之龙的表现是了解的。据我了解,李之龙没有叛变行为,也没有发表声明脱党的事情。共产党中央要给李之龙的处分,那是陈独秀向蒋介石的让步,那是执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李奇中 (签字)

一九八三年十月三日

(原件存中共沔阳县委党史办公室)

(八)粤海关一九二八年二月九日英文情报译文

在广州,每天都进行着搜查赤色集会和逮捕共产党人。上星期一,一个名叫周文雍的共产党高级官员同他的妻子一起被枪杀;另一个赤色领袖,前中山舰舰长李之龙,昨天被逮捕处死。

(九) 《大公报》 民国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消息 《粤杀李之龙》

国闻社十日下午二时三十三分上海电、港讯:广州庚(六日) 捕获前海军局长李之龙,即日枪决,谓系来运动海军叛变 (按李系前年有名之中山舰事之主要人物)。

作者附记:

本文写作过程中,参阅了文末附录的附件,李之龙的 《实验健身术》 、《〈临阵心法〉批语》、《东征军来了》、《三二○反革命事变真相》和亲属提供的19封家书;《黄埔军校史料》、《中山舰事件》 等档案史料,中山舰事件后陈独秀、张太雷以及蒋介石等讲话、文章; 茅盾、罗明、饶卫华、谭天度、包惠僧、周士第、李伯刚、马文车等人的有关回忆录; 访问杨献珍、罗明、饶卫华、谭天度、李奇中、韩浚、吴奚如、胡应球、魏子静、刘渠、张冠兰、陈平澜、李之骥、季方、方墩、李光雄等的记录。

注释

①1982年12月李光雄等老人的忆述资料。

①李之龙亲笔题词的影印件,存中共沔阳县委党史办公室。

①引自李之骥忆述资料 《李之龙在二七罢工斗争中》,存中共沔阳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①李奇中忆述资料: 《李之龙在黄埔军校》,存中共沔阳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①《中国军人》 1925年第6期。

①李之龙: 《三二○反革命政变真相》,1927年4月出版。

①李之龙: 《三二○反革命政变真相》1927年4月出版。

①引自《黄埔军校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0页。

①参见李之龙: 《三二○反革命政变真相》1927年4月出版。

①马文车遗稿: 《中山舰事件的内幕》家属吕德懿提供,载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45辑。

②③周士第: 《蒋介石制造三月二十日反革命事变与独立团的反映》1959年,载广东档案史料丛刊《中山舰事件》。

①《周恩来选集》 (上卷)第120—121页。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中山舰事件的要当事人

 中山舰一直扑朔迷离,其中几个重要人物的作用说法不一。除了蒋介石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是史学界研究的焦点,他就是中山舰事件的主要当事人李之龙。李之龙身上有很多的谜团未解,比如蒋介石为何会选择李之

历史人物 李之藻的主要事迹 李之藻的人物生平 李之藻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李之藻  别名:李振之、李我存,凉庵居士  国籍:明朝  民族:汉族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声誉与徐光启齐名  代表作品:《天学初函》五十二卷李之藻——明代著名科学家  

历史人物 李之仪的人物生平 李之仪的文学成就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人物生平>李之仪,字端叔,自

党史上的今天3月20日

党史上的今天:3月20日,党的历史上发生了11件影响深远的大事。3月20日党史回眸1、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他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逮捕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大批

历史人物 李之仪简介 北宋苏门文人集团重要成员李之仪生平

  李之仪(1048~1117)北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山东省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

历史典故 瓜田李下(李下瓜田、瓜李之嫌)

瓜田李下(李下瓜田、瓜李之嫌)  〈君子行〉(据《乐府诗集。卷三二。相和歌辞七》引)  这是唐书柳公权传所记载的一段故事。  据说有一次唐文宗李昂问工部侍郎柳公权说,近来外间对朝廷的措施,有什么批评和

清朝 李之芳生平简介?李之芳历史评价?

李之芳贤良祠是清代祭祀有功德大臣的祠宇,建于雍正八年(1730),位于北京地安门之西。雍正帝曾谕示:“凡德行如汤斌、功绩如李之芳的大臣即可入祠受祀。”汤斌(1627—1687)是河南睢县人,字孔阳,顺

历史人物 李之仪与苏轼 李之仪墓在哪

李之仪李之仪出身名门,曾经是苏轼的门人、元祐文人集团的成员之一,一生仕途坎坷,晚年卜居当涂。李之仪擅长诗词写作,可以说他的文章诗词一定程度上是得到了苏轼的指点,两人亦结下了深厚友谊。李之仪与苏轼>李之

历史百科 问颜、李之事迹

问颜、李之事迹颜元,字易直,号浑然,清博野人。父戍辽东,殁于关外,欲出关寻父;值三藩之乱,蒙古响应,辽东戒严,直至五十一岁,方能成行。北达铁岭,东抵抚顺,南出天覆门,困苦不可名状;经一年余,卒负骨归葬

历史百科 问韦、冯、二李之事迹

问韦、冯、二李之事迹韦庄,字端己,前蜀杜陵人。性疏旷,幼能诗。唐乾宁中第进士,以左补阙宣谕两川,遂留蜀事王建。梁篡唐改元,庄与诸将力拥建称帝,开国制度,皆庄所定。累官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卒谥文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