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人日常的主要食品有啥 羌族饮食
Posted 羌族
篇首语: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羌族人日常的主要食品有啥 羌族饮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羌族人日常的主要食品有啥 羌族饮食
粮食类:主要有玉米、小麦、豌豆、胡豆、红苕、洋芋(马铃薯)和各类芸豆、荞麦、莜麦等。将成熟的各类粮食收获、贮藏,可根据各自的食用习惯和爱好制作各类食品。玉米晒干磨成粉,可做干饭(和大米叫"金裹银")、打搅团、做玉米糊,烧、烤、蒸馍,将嫩玉米磨浆做成玉米粑,可蒸、炒或蘸蜂蜜吃,独具风味;将荞麦磨成粉,做凉粉、面条、葱花饼、春卷、饺子,其味道与众不同。 饮食主要有蒸蒸饭、烧馍馍、刀片子馍馍、面皮子(面块)、麦拉子(面汤)、洋芋糍粑等。特色食品为蒸蒸酒、血馍馍等。普遍吸食自产的兰花烟。羌区盛产苹果、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目前已远销海内外。
畜禽肉食类:北川羌民以饲养土猪、牦牛、黄牛、山羊、土鸡、土鸭、兔等。尤其善作腌腊制品,在立冬至立春之间,将成熟的畜禽宰杀,及时去掉皮、毛,趁鲜用食盐、花椒、海椒、茴香等各类香料涂抹腌制数日,再通过焚烧柏树叶、毛香、檀香等物熏制;也有将整半边猪膘腌制后悬挂于火炉旁慢慢熏干,统称腊肉。这一时段制作的腊肉质量最佳,时隔几年,其味不变。根据畜禽各部位分割加工的腊肉,可供不同档次的宴席和日常生活食用需要。非以上季节制作的腊肉质量次之,叫腌肉。
杀猪后的新鲜瘦肉,洗净后灌进小肠作香肠,一般在年节食用。无论男女老少,均喜饮用青稞、大麦自家酿制的咂酒,也称青稞杂酒或酿制时将青稞或大麦煮熟后伴上酒曲,放入坛内,用草或衣物覆盖7天后发酸而成。饮用时启坛注入开水,插上细竹管,轮流吸吮,一般喝一半再添水,到味谈为止。过去吸兰花烟,现多吸香烟。在靠近藏族村寨或杂居的村寨,一般年老男女还吸鼻烟。
蔬菜类:主要有萝卜、白菜、蚕豆、魔芋、芋子等100余个家种蔬菜。野生菜中有薇菜、青蕨、水蕨、香椿、山核桃花、九眼独活苔、绿牙耳韭、黄芹菜、山药、蕨根粉、刺茏苞、百合等100多个品种,取食部分主要有根、茎、叶、花、果实。这些家种、野生蔬菜可根据其特点和食用习惯烹制出多种美味佳肴。
野生菌类:主要有虫草、块菌、松茸、羊肚菌、黄丝菌、鸡纵菌、牛肝菌、猴头菌、奶浆菌、灵芝菌、黑木耳、竹荪菌、花菇、毛香菇、青杠菌、獐子菌、松蘑菇、玫瑰红菌等。这些名贵蕈菌,被羌民广泛用于较高档次的中餐席桌或火锅,其烹饪方法也多种多样,难以尽举。其中部分外贸出口或作为馈赠佳品。
相关参考
羌族家家户户都烧着永世不熄的“万年火”,名曰“锅庄”。锅庄既在堂屋中间的火塘或火炉上架一个“希米”(三脚架),上安一个直径近一米的大锅圈,圈上架锅。“锅庄”既是羌族的火神,又是羌民取暖和烧饭的热源,还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记载的历史至少已有4000多年。羌族也是一个英雄的民族,一说大禹即羌族人。羌族今有19多万人,几乎全部分布在四川省的西北山区。主要聚居地有茂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汶川县、理县、松
北川羌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各类喜庆宴席模式,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原材料拥有的具体情况决定其档次和形式。凡修房造屋、婚丧寿庆,席桌上的配菜、盘、碗都有规定,下酒菜、下饭菜大体分开,其形式多为"十三花
羌族建筑风格独特,技艺高超,材料以石材为主,与汉族建筑以木料为主,罕用石材、追求“盛德在木”的基本原则大相径庭。羌族建筑融合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三种主要形式——游牧民族的帐幕式、汉族的窑洞式和干栏式建筑的
羌族多神信仰羌族是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教,崇拜的神有三十种,大致可分为四类:(一)自然界诸神,如天神或太阳神、地神、山神、树神、火神、羊神、牲畜神等。其中天神、山神、羊神最受崇拜。诸神除火神以锅庄为
形式:羌族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祭祀性、礼俗性三种类型;但从活动的目的性看,许多形式都带有祭祀神灵,祈福攘灾的含义。主要形式有:“萨朗”“席步蹴”“羊皮鼓舞”“跳盔甲”“忍木那.耸瓦”等。舞蹈多是
羌族多神信仰羌族是信奉“万物有灵”的多神教,崇拜的神有三十种,大致可分为四类:(一)自然界诸神,如天神或太阳神、地神、山神、树神、火神、羊神、牲畜神等。其中天神、山神、羊神最受崇拜。诸神除火神以锅庄为
羌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省西部,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羌族的饮食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是羌族物质文化生活的反映,羌族以米为主食,特色饮食别具风味,喜食咂酒,且爱吸自制兰花烟。羌族玉食玉米、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人口19.82万多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其族源可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左羌人。早在三千年前,殷
羌人古代服饰资料甚略。大致说来,多以皮裘、毛麻织品为衣。羌族古代服饰中以“披毡”最具特色。毡的制作工艺远比纺织毛布简单,其产生应该也是三千年前的事。文献记载,两汉时甘青羌人“女披大华毡以为盛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