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内容 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
Posted 科举
篇首语: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内容 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内容 古代科举考试考什么
自打隋朝大业四年(607年),隋炀帝以“试策”取士以来,直到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科举。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演变趋势,应了一句老话:“把复杂的东西搞简单,那是能耐。”复杂的科举,考法越变越简单,就是为了考能耐。
考法最复杂的,当属唐朝,包含门类竟达五十多个,但真正分量极重的,就是两类考试:“明经”与“进士”。
好考一点的是“明经”,也就是基础知识考试,核心环节是“贴经”,就是找经典古文,遮住句中关键字词,让考生填出正确的。跟英语完形填空差不多。难考的是“进士”,主要考诗赋,另外还有“论议”,也就是议论文写作。还有“对策”,是考时事政治问答,最后考“经义”,也就是默写古文。
从技术含量说,“进士”的难度大得多。成败关键是“诗赋”环节,不但考文采,更得看考生日常的作品和名望。所以说“明经”考试,唐朝人叫“三十老明经”,也就是说这考试简单,三十岁考上都算没本事。说“进士”考试,却是“五十少进士”,也就是说这门考试太难,五十岁能考上,就算年轻有为了。后来名垂青史的唐朝诗人里,“进士”考试落榜的,一抓一大把。典型如杜甫,写诗写到了“诗圣”级别,照样考不上。
宋朝的科举改革,一是制度环节,确立了三年一次的州试——省试——殿试的三级环节,也就是考生们要经过秀才——举人——进士的晋级道路。而且最后一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这个制度改革,一直被沿用到科举制度结束。二是考生范围扩大,不再看门第出身,两宋329年,中榜者九成以上是平民百姓子弟。还有一些影响到今天的改革,如“糊名法”今天还在用,只是称呼换了:高考密封阅卷。
考试内容上,宋朝改革更大,“贴经”给废了,新增了“经义”,也就是写议论短文。参考书目包括《诗经》《周礼》等儒家典籍,可谓考试范围广,知识含量大,书写难度高。两宋一百一十八次科举考试,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两样全考,总的趋势,是诗赋越考越少,经义越考越多。考试的难度,自然也越来越大。
宋朝的“经义”考试,后来几经变化,终于在明清时代,到达了难度的顶峰,成为公认的科举最恐怖考试模式:八股取士。
所谓八股取士,也就是考试写八股文。这是一套严格到极致的写作规范:全文分成八个部分,从内容到篇幅都有苛刻的要求。主题更有严格限制,每一个观点,都得遵循大儒朱熹的名著《四书章句集注》,连修辞手法也有规定,文章的后四个部分要分四段,每段必须有两段对偶排比句子。如此苛刻规矩,好比杂技表演里的走钢丝,多迈一小步,就是万丈深渊。
这样恐怖的考试方式,不管是当时的亲历者,还是后来的旁观者,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明朝人有诗形容得最形象:三场辛苦磨成鬼。虽说夸张,却也有理,这么个折磨过程,且不论中榜与否,全程咬牙熬过来的,就真不是一般人。看看明清的牛人就知道,大儒王阳明,大改革家张居正,大英雄郑成功,大名臣曾国藩……有一个算一个,全是从这场辛苦的折磨里熬过来的。他们后来留在煌煌史册上,被冠以“大”字的种种能耐,更是从这看似简单,其实艰辛无比的炼狱中,实打实考出来的。
相关参考
古代科举考试都考些什么科目?科举考试的项目和内容,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侧重。进士科重在考杂文诗赋和策论,明清时特重经义。明经科,以五经为主。明法科,以律令为主。明书科,以书法为主。在考试方法和考试组织方
古代科举考试分几等?秀才、举人....?分为十等,古代科举考试按以下划分:1.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1,县试,取得童生资格,即社会承认你为读书人。2,府试,取得秀才资格,这是成为读书人的标志,取得秀才后可以不纳粮,见官不拜。3,院试,取得国子监等读书资格,秀才可以参考,也可不考。4
又一年的高考来临了,而现在的高考可以说源自于古代的科举考试。在现代很多影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成千上万从全国各地来的学子,被关在贡院的每一个小房间里面考试,一考连续要考几天,那么这期间,如果考生要内急该
你们知道八股文是怎么样的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提起科举考试的八股文,人们总是诟病甚多,往往将它和书呆子联系在一起,在科举制以前,中国有察举制(重推荐)、九品中正制(重出身),它们和科举制本无本质区别
今天是2017年高考的第二天,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多都安排在夏天。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考试无疑是科举考试,古代的科举考试为什么不是"一年一考"而是每三年举行一
今天是2017年高考的第二天,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多都安排在夏天。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考试无疑是科举考试,古代的科举考试为什么不是"一年一考"而是每三年举行一
科举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千古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通过科举制度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华丽蜕变。“金榜题名时”乃是人生四喜之一,更是古代读书人毕生之夙愿,无数的书生前仆后继,只为考取功名,鲤跃
科举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千古来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通过科举制度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华丽蜕变。“金榜题名时”乃是人生四喜之一,更是古代读书人毕生之夙愿,无数的书生前仆后继,只为考取功名,鲤跃
我国古代有一项制度被外国人佩服,此制度就是「”科举制度”,外国学者认为科考制度在古代既解决了国家人才问题,又解决了平等问题。因为没有门第之分,谁都可以通过这条路成为朝廷官员,而光宗耀祖。发展我国历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