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古代科举考试,考生内急怎么办

Posted 科举

篇首语: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世界历史 古代科举考试,考生内急怎么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世界历史 古代科举考试,考生内急怎么办

又一年的高考来临了,而现在的高考可以说源自于古代的科举考试。在现代很多影视剧中,经常能够看到成千上万从全国各地来的学子,被关在贡院的每一个小房间里面考试,一考连续要考几天,那么这期间,如果考生要内急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自从隋炀帝开创了科举考试之后,历朝历代虽然都有所改变。但是,基本上有三个等级,一是乡试,基本上那是自己省里面考,考中了就是举人了,范进中举考的这才是第一级;二是会试,考的是贡士,只有考中了贡士才能考进士;三是,殿试,那就是包括前三名在内的所有的进士录取了,由皇帝陛下亲自考,亲自把关。

也就是说,古代最牛的就是三元及第,也就是分别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但是几千年来这样的人没有几个。而要想做官,肯定要中进士的,也就是最后一关。而后两场考试都是在首都举行,现在北京还有贡院的遗址。而且很多的影视作品也呈现了,贡院异常的简陋,里面都是高墙院落,然后分割成一个又一个的小隔断,里面能坐下一个人,前面有个挡板,考生进去后,放下挡板,在里面考试。

在南宋时代,首都临安当时建设的考生考区有2万多个,堪称古代规模最大的考场。考生进去后,反正不考完是不允许出来的。而且基本上一考就是几天,最低也是考一天。在明朝规定,当时在贡院,考一天休息一天,而清朝规定考一天休息三天,但是无论休息几天都不能出贡院,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考完才能出来。

在现代大家可以去看考场,找好厕所在哪,但是在古代,进去了,考完才能出来,因此,在里面一考好几天,你首先要学会的就是憋屎憋尿。那么有人会问了,实在憋不住怎么办呢?

其实小便那是没什么问题的,你在考试的时候,突然小便来了,可以就地解决,就在自己的考房里面,在挡板下面一般放一个桶,你憋不住可以就地在桶里解决,这个考官是不需要管的,因此,贡院到处都是尿骚味,也就是这个原因。

但是,最苦的就是拉肚子,大便了。因为古代认为,考试的时候大便,那是对圣人的大不敬,是晦气的表现。但是你实在憋不住,你可以去拉,这个时候你必须报告,将自己的考卷交给监考,然后由监考带你去厕所,完事之后再回来。

也许你会认为这很人性化啊,但是一旦上了大便的考生,其试卷上就会被监考留下特定的记号,也就是提醒阅卷的同志,这位考生考试的时候大便了,俗称“屎戳子”。有了这个记号的试卷,无论你文采多么好,写得多么牛,考官阅卷的时候,那是自动忽略,看都不会看一眼你的试卷。那么对你来说前程一个大便就没了。

而如果你侥幸考完了会试,中了贡士,那么在接下来的殿试,也是难关。因为你面对的是皇帝,还有文武大臣,这一考也是一天,这期间,你要是在皇帝的面前说要去小便或者大便或者放了个屁,那么都会认为是有辱斯文。你再牛,皇帝也不会录取你的,那你就与进士彻底无缘了,严重的治你个大不敬的罪你也没话说。所以啊,在古代当考生,肾脏一定要好。

探究历史真相,发现背后故事!对待历史,必须较真!更多精彩请关注【全榜网网】

相关参考

古代考试如何防止考生作弊?这一作弊法曾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

  古代宋朝以后,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改变家族命运基本上都会选择科举这条路。不过当时科举的录取率非常低,只在3%~10%之间,也就是说最少会有90%的人无功而返。而且科举每三年才举行一次,如果三次都

不得不服!古代科举考试考生的作弊手段大揭秘

公元858年的一天,大唐科举会试进行中。坐在“隔离专席”的考生,站起来提前退场,监考的礼部侍郎沈询见了,顿时松了口气。此人经过时,沈询还是忍不住了句:“这么早交卷,这回没作弊了吧?”他一脸无辜:“你们

不得不服!古代科举考试考生的作弊手段大揭秘

公元858年的一天,大唐科举会试进行中。坐在“隔离专席”的考生,站起来提前退场,监考的礼部侍郎沈询见了,顿时松了口气。此人经过时,沈询还是忍不住了句:“这么早交卷,这回没作弊了吧?”他一脸无辜:“你们

没有指纹验证和人脸识别的科举考试,当时是如何验证考生身份的呢

从隋朝设立科举制度开始,科举考试成为了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对于古代的很多文人来说,考试成为了他们进士及第的唯一办法,而且也是走上仕途的唯一途径。那么在古代考试没有现在的人脸识别或者指纹验证,他们到底是

才子唐伯虎竟曾经“作弊” 揭秘明代科举考试

...”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据南京地方志资料显示,古代高考的考生们有“标准装备”:手提灯笼、书箱、食品等...

才子唐伯虎竟曾经“作弊” 揭秘明代科举考试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贡院考生“装备”大全根

历代科举考试如何防范考生夹带这种作弊行为?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科举考试本来是一项非常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形式,特别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途径,但随着科举考...

历代科举考试如何防范考生夹带这种作弊行为?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科举考试本来是一项非常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形式,特别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途径,但随着科举考...

李贺因避讳无法科考 中国古代考试中的趣闻轶事

中国科举考试,是古代帝王用以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考试始于隋炀帝,而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行学校教育而告终。一千多年以来,科考为历代皇朝招揽选拔了难以数计的优秀人才,同时也流传着许多...

99岁不算老 盘点古代高龄考生

古代科举也是允许考生终身报考,只要考生有毅力,他们就可以无限制地参加科举考试。那么,在古代,会有白发苍苍的老考生吗?在古代,老人应考及第者是屡见不鲜的。如唐昭宗光化四年(901)这一榜进士26人中,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