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刘禅并非真正乐不思蜀 背后真相揭秘

Posted 司马

篇首语: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刘禅并非真正乐不思蜀 背后真相揭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刘禅并非真正乐不思蜀 背后真相揭秘

刘禅到底是不是一个聪明人?可能在多数人的印象当中,刘禅并不是一位能力非常出众的皇帝,但也不昏庸。可为什么刘禅最后要说自己乐不思蜀呢?难道刘禅就甘心刘备等人打下的基业毁在自己的手上么?其实刘禅并不笨,而且还为蜀国的未来想了很多,但天下局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刘禅是一个认命的人,所以最后选择了主动投降。

说到蜀汉后主刘禅,很多人都觉得他是软弱无能的一位君主,在刘禅在位期间,宠信奸臣黄皓,排斥北伐大臣,当邓艾的军马兵临成都城下时,刘禅手中仍手握十几万大军,然而刘禅没有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面对刘备辛苦打下的江山,刘禅就这样拱手相让,不知泉下有知的刘备会作何感想。

然而很多人只看到刘禅昏庸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仁慈和聪明的一面,作为蜀汉后主,刘禅自知以蜀国的国力很难和魏国相抗衡,与其生灵涂炭,不如早早向魏国投降,还能保得蜀国百姓平安,这是刘禅仁慈的一面,另外一面,刘禅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昏庸无能,早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刘禅就曾委婉的劝谏诸葛亮停止北伐,休养生息,然而诸葛亮只知道一味的北伐,没有顾及蜀国真正的国力,导致蜀国积攒了十几年的国力耗费一空,诸葛亮死后,刘禅仍坚持了29年才灭亡,这也能说明刘禅的能耐。

早在刘备临死前,就曾对诸葛亮说道,刘禅能辅则辅,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当时的刘禅才17岁,对于诸葛亮自然十分畏惧,他害怕诸葛亮万一真的取代了自己,那就真的丢失了刘备打下的江山,为了让诸葛亮放心,刘禅对诸葛亮说了这样八个字:“祭由寡人,政由葛氏”,意思是说在祭祀这样的大事上由自己出面即可,一般的政务就交由诸葛亮处理吧!刘禅这样做也是让诸葛亮放心,也是在试探诸葛亮,诸葛亮听后立马下跪,从此兢兢业业辅佐刘禅。

另外一件能说明刘禅聪明的事就是在他投降魏国之后,刘禅投降魏国之后,司马昭担心刘禅仍有复国之心,于是便问他是否思念蜀国,此时的刘禅身居异地,怎么可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呢?然而刘禅深知,一旦自己说出思念蜀国之类的话就会被司马昭斩草除根,于是刘禅对司马昭说道:“乐不思蜀”,听完刘禅的说法,司马昭这才放下心来,而刘禅也因为这句话成功的骗过了司马昭,并且得以平安的度过了余生。

相关参考

刘禅乐不思蜀背后有什么无奈

乐不思蜀可能是后主刘禅最受人诟病的地方了,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不但不知羞耻,苟且偷生,还贪图逸乐,丝毫不以故国为念,可谓昏聩至极。但其实,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不得已的原因。当时,曹魏的大军已经包围成都

历史人物 刘禅乐不思蜀背后

核心提示:刘禅亡国之后,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性命,而且包括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自己的待遇,直接影响晋国对蜀地百姓的政策。所以,他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的才能,才可以瞒天过海,养晦自保

刘禅不存在复国的可能 刘禅乐不思蜀并非是掩饰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邓艾率军在绵竹打败了蜀国的卫将军诸葛瞻,刘禅投降。第二年,刘禅全家来到洛阳,魏国皇帝曹奂封他为安乐公。这时候,魏国皇帝已经没有实权,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

刘禅不存在复国的可能 刘禅乐不思蜀并非是掩饰

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邓艾率军在绵竹打败了蜀国的卫将军诸葛瞻,刘禅投降。第二年,刘禅全家来到洛阳,魏国皇帝曹奂封他为安乐公。这时候,魏国皇帝已经没有实权,大权掌握在司马昭手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

乐不思蜀故事背后的忠臣--却正

  乐不思蜀这个故事,  大家对此应该都不陌生。  蜀汉灭亡后,  刘禅从成都移居洛阳。  某次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  席间特别嘱咐演奏蜀乐。  当蜀乐响起,  蜀汉旧臣被勾起亡国之痛,  个个掩面或

历史人物 史上婚姻失败才是刘禅乐不思蜀的真正原因

  导读:,小名阿斗,刘备之子,于先主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是为后主。历来对后主各方面专家的评价一直不佳,不是说他囿于闇弱无能、贤愚不辨,就是说他不战而降,苟且偷安。而「乐不思蜀」一句更让刘禅被

历史人物 蜀汉的灭亡真的是刘禅的锅吗 事实真相却是这样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为何投降呢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本站小编一起欣赏。>有个成语叫做“乐不思蜀”,大家一般只知道这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外玩乐的很开心,乐的找不着北了,却不知这句话竟然是刘备的儿子,蜀汉后主刘禅

刘禅是怎么乐不思蜀的

《三国演义》将刘禅塑造成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不但软弱无能,而且贪图逸乐。其实真实的后主刘禅并非如此,史书中的他不但聪明机智,而且善于韬晦,所谓的“乐不思蜀”只不过是为了保全大局不得已上演的一幕戏。

蜀后主刘禅装傻背后的历史真相

讲到刘禅的明智,魏奉明还专门提到刘禅治蜀。他说,阿斗执政以来,没什么大的过错,不像曹睿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不顾人民死活,也不像孙皓滥杀无辜、残暴无仁,他是守业的君主。后主刘禅究竟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忍辱

刘禅-聪明机智、善于韬晦的皇帝

《三国演义》将刘禅塑造成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不但软弱无能,而且贪图逸乐。其实真实的后主刘禅并非如此,史书中的他不但聪明机智,而且善于韬晦,所谓的「”乐不思蜀”只不过是为了保全大局不得已上演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