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史上婚姻失败才是刘禅乐不思蜀的真正原因

Posted 皇后

篇首语:新长征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史上婚姻失败才是刘禅乐不思蜀的真正原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史上婚姻失败才是刘禅乐不思蜀的真正原因

   导读: ,小名阿斗,刘备之子,于先主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国皇帝,是为后主。历来对后主 各方面专家的评价一直不佳,不是说他囿于闇弱无能、贤愚不辨,就是说他不战而降,苟且偷安。而「乐不思蜀」一句 更让刘禅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使之成为后世公认的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之一,从而对其进行口诛笔伐。>  由于刘备弥留之际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成为名正言顺的辅弼大臣,因此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充分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这位赤胆忠心的蜀国丞相。诸葛亮虽然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为国操劳,鞠躬尽瘁,但只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蒋琬等朝廷重臣贤相相继去世后,刘禅自身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国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投降,成为了亡国之君。>  其实,当曹魏兵困成都之时,刘禅心里很清楚要是抵抗,守城将士一定有很大伤忙,而且很有可能招致曹魏屠城,让百姓遭殃。为了保全子民,刘禅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开门投降。刘禅投降后,北上到达洛阳,被封为安乐公。这样一来,刘禅多了一个卖国的骂名,却保全了百姓的姓名财产,无论在当时老百姓来看,还是从当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是一件好事。对于刘禅不战而降,实乃「全国为上之策」。>  刘禅降魏后,曹魏权臣司马昭在一次大宴蜀国君臣时,特意令人演出蜀地歌舞,以观察刘禅的反应。蜀国旧臣无不触景生情,深感悲痛,只有刘禅一人嬉笑自若,开心得不得了。司马昭便问刘禅,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这个历史上经典 从此诞生。当然,司马昭若想杀刘禅,可谓易如反掌,身为阶下囚的刘禅,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必须让司马昭觉得他懦弱无能、不足为虑,而「此间乐,不思蜀」正是刘禅所释放的一个烟雾弹,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堪称上上之策。在这个问题上,刘禅实在是一个能称得起大智若愚的智者贤才。>  保全自己性命,这是人的本能,但究其刘禅当时「乐不思蜀」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他身为一国之主,却身不由己先后娶了两位奇丑无比的皇后,而使自己陷入了婚姻失败、性生活不协调的悲惨境地,失去了一个帝王所应有的「性福」。那么,刘禅到底娶了哪两位丑女为后呢?据《三国志》中说:「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章陵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十五年薨,葬南陵。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建兴十五年,入为贵人。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联统承大业,君临天下,奉郊庙社稷。今以贵人为皇后。』」《三国演义》中也说:「时后主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上言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后主即纳之。」>  刘禅竟然娶了张飞之女为妻,而且一娶就是两个,并先后均立为皇后,刘禅的婚姻生活的悲惨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张飞虽然是蜀国的五虎上将,当世英雄,但生的却是一副「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貌相。这貌相不仅惊世骇俗,而且还令婴孩闻名止啼。张飞有如此貌相,而张飞之女的容貌可想而知。娶这样的女人为妻,对于一个男人,尤其对于一个九五之尊的帝王的身心打击是何等的巨大?当时只有十七岁的刘禅应该只是一个情窦初开,渴望着人生幸福的小男人,但他生在帝王之家,因此他无力摆脱政治婚姻的束缚。他只有继承先主刘备那忍辱负重,审时度世的优良基因,帮助自己渡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他觉得既然已经失去了婚姻生活幸福的权利,就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到国家大事上来。虽然还是太子,但他已经开始发愤图强,学习理政,在先主刘备率兵伐吴期间,也曾做过监国太子。即位后,他立志继承先主联吴抗曹、以图天下的战略思想,派遣诸葛亮率兵伐魏。>  但刘禅的后宫生活是十分枯燥乏味的,他只有用跑马斗鸡等娱乐活动来安慰麻醉自己,甚至开始乐于敷衍起张妃来了,可是他所不知道的是,人生的苦难,这才刚刚开始。看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都知道,张飞性格上是有缺陷的,他常常喜欢饮酒至大醉,又喜欢酒后鞭挞士兵。而张妃作为张飞的女儿,身上无疑也潜伏著这些缺陷的性格。深宫生活的寂寞,时间漫长,而心高气傲的张妃只有把时间打发在身体单薄的刘禅身上。而刘禅对她欲迎还拒的敷衍态度,无异令她的生活更加苦闷。当这些因素都凑到一起,并且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量变演变成了质变,张妃身上那些潜伏的性格缺陷开始逐渐的明显起来。于是,刘禅真正的灾难来临了。当然,事情究竟严重到何种程度,后世已经无从稽考了,只知道后主刘禅时常背人而泣。>  刘禅的婚姻无疑是失败的,刘禅也无疑是一个缺乏和谐性生活的帝王。那么谁是这场失败婚姻的幕后推手呢?其实《三国演义》中说得很明白:「时后主未立皇后,孔明与群臣上言曰:"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甚贤,年十七岁,可纳为正宫皇后。」不言而喻,这场失败婚姻的幕后推手正是鞠躬尽瘁、为国操劳的诸葛亮。也正是因为刘禅这位可敬的相父率领群臣的一句「上言」,葬送了刘禅的一生婚姻的幸福。其实,诸葛亮为刘禅遴选一位丑女皇后并不是偶然而为之,这是建立在他婚姻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深思熟虑的做法。诸葛亮自己娶的就是当时著名的丑女黄月英,而且二人两情相悦,十分恩爱。不仅如此,颇有才识的黄月英还成为他处理朝政的难得帮手。于是,依照自己「家有丑妻是个宝」的经验,诸葛亮为刘禅选择了张飞之女。这也就成为刘禅恼恨诸葛亮的重要原因。>  十五年后,当张皇后死去,刘禅长长出了一口气,准备过一点有尊严的生活的时候。谁知诸葛亮的继承人蒋婉却作主将张飞的小女儿又娶进了宫中,先纳为贵人,后立为了皇后。既然是张飞的女儿,不论是大女儿也好,还是小女儿也罢,其容貌恐怕都是难以恭维的。于是,刘禅继续承担和忍受第二次失败婚姻带来的痛苦,直到魏兵围城,自己投降,来到洛阳,司马昭送来了许多真正的美女之时,他才从失败婚姻阴影下得到完全的解脱。可以想见,「此间乐,不思蜀」无疑是刘禅的一句肺腑之言。说到此,刘禅的「乐不思蜀」的真正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刘禅并非真正乐不思蜀 背后真相揭秘

刘禅到底是不是一个聪明人?可能在多数人的印象当中,刘禅并不是一位能力非常出众的皇帝,但也不昏庸。可为什么刘禅最后要说自己乐不思蜀呢?难道刘禅就甘心刘备等人打下的基业毁在自己的手上么?其实刘禅并不笨,而

“乐不思蜀”,三国史上的刘禅真的是愚钝不堪吗

作者:和李齐慧,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关于蜀后主刘禅此人,一直争议颇多,在刘备死后,他继承父位,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后来诸葛亮死,蜀被灭,他也被俘离乡。围绕刘禅有一句著名的歇后语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关于刘

刘禅乐不思蜀背后有什么无奈

乐不思蜀可能是后主刘禅最受人诟病的地方了,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不但不知羞耻,苟且偷生,还贪图逸乐,丝毫不以故国为念,可谓昏聩至极。但其实,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不得已的原因。当时,曹魏的大军已经包围成都

没有根据地占领长安不思进取 黄巢失败原因

发生在晚唐的黄巢起义席卷了大半个唐帝国的疆域,起义军四次渡过长江,两次渡过黄河,纵横驰骋,来去自如,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攻克洛阳,占领长安。但建立大齐政权后,起义军首领不思进取,留恋富贵,结果被困长安。两

宋真宗赵恒才是狸猫换太子的真正幕后主使

历史上的狸猫换太子,男一号是宋真宗,女一号是刘娥刘美人,女二号是刘美人的宫女李氏。历史上的刘妃,没有悄悄把李氏的儿子换成剥了皮的狸猫,然后把儿子夺走;也没有把李氏赶出宫廷,然后李氏流落街头;更没有在包

宋真宗赵恒才是狸猫换太子的真正幕后主使

历史上的狸猫换太子,男一号是宋真宗,女一号是刘娥刘美人,女二号是刘美人的宫女李氏。历史上的刘妃,没有悄悄把李氏的儿子换成剥了皮的狸猫,然后把儿子夺走;也没有把李氏赶出宫廷,然后李氏流落街头;更没有在包

此人是刘禅麾下大将,一战狂灭曹魏十万大军,导致曹魏灭亡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刘禅是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史上称后主,他在位四十二年,虽然早期被诸葛亮架空,不过后来还是自己亲政了。关于刘禅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有人说他是大智如愚的聪明人。

没有根据地占领长安不思进取 黄巢失败原因

...两年后无奈撤离,被唐军和沙陀军队打败。对于黄巢起义失败的原因,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只有彻底地克服了流寇主义,提出并实行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才能有利于...

历史秘闻 此人是刘禅麾下大将,一战狂灭曹魏十万大军,导致曹魏灭亡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刘禅是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史上称后主,他在位四十二年,虽然早期被诸葛亮架空,不过后来还是自己亲政了。关于刘禅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有人说他是大智如愚的聪明人。

刘禅掣肘 揭秘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

历史上有一个词语叫“掣肘”,它指多疑的君主不放心自己的臣下,怕臣下坐大不好控制,从而威胁到自己,常安排另一个反对派从旁监督或牵制这位大臣,使他不能形成一种不易控制的力量,免生祸患,这种现象在几千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