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七岁迁都

Posted 贝勒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七岁迁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七岁迁都

   帝登基时只有6岁,在上一年的年底,他5岁时,他随太宗皇帝到叶赫噶哈岭出猎,放围一开始,他手疾眼快,一箭射出去,当场竟然射死一只狍子。那么,登基那天早上他是如何表现的呢?他坐上龙椅的时候,是懵懵懂懂,还是精精神神?那一天,他稚嫩的肩膀是如何在那一刻担起江山社稷的呢?>  清崇德8年8月26日,即公元1643年10月8日,皇太极俊美的九皇子福临跨过永福宫高高的门槛,从里面快步走了出来,直奔笃恭殿。他有一张鲜红的小脸,眉清目秀,鼻直口方,眼睛坚定地向前看,大踏步地走在皇宫的御路上。>  沈阳的天气已有些冷了,福临的侍卫安崇阿跑上前给他披上貂裘。福临看了看左右的人们,脱掉了貂裘,他说:「你们不冷,我也不冷。」>  龙辇来了,他宾至如归地坐了上去,他的乳母瓜尔佳氏要上辇扶他,他说:「这个龙辇你是不能坐的。」乳母退下。>>  龙辇刚走了几步,这时从东掖门走出诸王、贝勒文武群臣,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率众跪迎福临上笃恭殿。>  笃恭殿,也叫大政殿。它是一座八角重簷亭式建筑,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太祖爷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是盛京皇宫内最庄严最神圣的地方。起初叫大衙门,1636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簷攒尖式,八面出廊,其下为须弥座台基。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两明柱各有金龙盘柱,殿内为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大政殿用于举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等。>  那天早上,福临坐在了宝座上,抬头一看,红红的太阳悬在东方的天上,于是,他成了 。>  顺治皇帝看了看左右的侍卫和大臣,悄声问道:「一会儿各位伯父、叔叔、兄弟来给朕朝贺的话,朕需要回礼赐坐吗?」侍卫和大臣们答道:「回皇上,不需要。」>  这个时候,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率内外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群臣行三跪九叩头。>  大礼结束,顺治帝开始行进规定动作,这就是颁布诏书,他童声童气地念道——>  我太祖武皇帝,受天明命,肇造丕基,懋建鸿功。贻厥孙子皇考大行皇帝、嗣登大宝,盛德深仁,弘谟远略,克协天心。不服者,武功以戡定,已归者,文德以怀柔。拓土兴基,国以滋大。在位十有七年,于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上宾。今诸伯叔兄、及文武群臣咸以国家不可无主,神器不可久虚,谓朕为皇考之子应继大统。乃于八月二十六日即皇帝位,以明年为顺治元年。朕年幼冲,尚赖诸伯叔兄、大臣、共襄治理。所有应行赦款开列于后。谋犯朝廷、焚毁宗庙陵寝宫殿、逃亡叛逆、蛊毒魇魅、窃盗、祭天器皿、及御用诸物、子孙杀祖父母父母、鬻卖兄弟、妻妾告夫内乱、杀人、聚党劫财等大恶向在不赦,今咸赦除之。其余一切死罪、因禁隐匿偷盗、及未完赃赎等罪,尽行赦免。如有以赦前事讦告者、以其罪罪之。逃走遗失者,如经原主认识给还免罪。彼此相称贷者、照旧准偿布告中外,咸使闻知宣。>  宣诏完毕。这时,殿内外的诸王、贝勒及文武百官再行三跪九叩头礼。>  顺治帝待他们行完了大礼,站起身来,他一再让二伯父和硕礼亲王代善于先行下殿。代善只好起身下殿,顺治帝这才上了龙辇回宫。诸王、贝勒及文武各官长跪相送。在龙辇上,到了永福宫门前,顺治帝下了龙辇,对侍卫安崇阿说:「刚才你让朕穿的貂裘,它的里子是红颜色的,那不是我要用的。如果是黄颜色的,我当时也就穿了。黄颜色才是皇帝要用的。」>  这时,距皇太极逝世17天,关于王位之争终于平息了。大清朝开始又朝气蓬勃地向前走了。>  十个月以后,七岁的顺治又给这个年轻的国家下了一道诏令,这就是:「迁都!」>

相关参考

孝文帝迁都的时间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迁都洛阳时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

南北朝历史 孝文帝迁都的时间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迁都洛阳时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

揭秘魏国为什么迁都大梁 不是因为秦国的缘故而迁都的

还不知道:魏国为什么要迁都大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在战国七雄中

盘庚迁都几次,商朝在盘庚迁殷之前共迁都多少次

商朝在盘庚迁殷之前共迁都多少次有商一朝一共有七个都城。自汤建都亳以后,仲丁“自亳迁于嚣”,河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先自相迁耿,一年后就因黄河水患还都于相,之后自相“迁邢”,南庚“自邢迁于奄”,盘庚“自

南北朝时期北魏因迁都亡国的原因

中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因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而被看作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迁都这一举措也被看作体现了孝文帝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然而事实上,迁都之前的北魏王朝,自道武帝拓跋圭天兴元年(

中国历史 公元493年迁都洛阳

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北魏自398年定都平城以来,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北魏力量的强大,平城越来越不适应作都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不利于控制南方的汉族。孝文帝欲迁都洛阳,却遭到文武百官的反对。公元4

中国历史 公元398年迁都平城

公元398年迁都平城拓跋魏穆帝时,以盛乐加北都,修故平城为南都。又于故平城南百里、灅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晋人称之为小平城),使长子六修镇之,统领南部。拓跋硅复国后,于天兴元年(398年)七月,迁都平

267件文物再现明代迁都北京历史

《1420:从南京到北京》展昨天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作为首都博物馆2020年开年特展,展览环绕明代迁都北京这一重大汗青事件睁开,267件文物回望北京六百年汗青,为观众勾勒出了明代建都、迁都背后的风华

267件文物再现明代迁都北京历史

《1420:从南京到北京》展昨天在首都博物馆拉开帷幕。作为首都博物馆2020年开年特展,展览环绕明代迁都北京这一重大汗青事件睁开,267件文物回望北京六百年汗青,为观众勾勒出了明代建都、迁都背后的风华

历史典故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  朱棣在南京做皇帝,一刻也没有忘记他的军事与政治根据地北平。当年,他就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陪都,并着手迁都北京的工作。  北京在辽和金代都做过都城,元代称为大都,更成为全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