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公元398年迁都平城

Posted 公元

篇首语: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 公元398年迁都平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 公元398年迁都平城

公元398年 迁都平城

拓跋魏穆帝时,以盛乐加北都,修故平城为南都。又于故平城南百里、灅水之阳黄瓜堆筑新平城(晋人称之为小平城),使长子六修镇之,统领南部。拓跋硅复国后,于天兴元年(398年)七月,迁都平城,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十二月,即位称帝。又迁6州22郡守宰、豪杰2000家于平城,并把东至代郡、西至善无、南极阴馆、北至参合划为畿内。北魏自迁都平城至孝文帝迁都洛阳,在平城立都凡96年。

相关参考

北魏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故事

1、公元386年,拓跋珪纠合旧部在牛川即代王位,不久迁都盛乐,并于同年4月改国号为魏,自称魏王。2、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称帝,史称道武帝。3、公元439年,经过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三代50

孝文帝迁都的时间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迁都洛阳时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

南北朝历史 孝文帝迁都的时间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

迁都洛阳时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拓跋宏决心把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为了这个,他怕大臣们反对迁都的主张,先提出要

北魏孝文帝迁都,为何要从大同迁至洛阳

公元493年,统治北方的北魏王朝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皇帝不顾很多大臣反对,执意要把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这位皇帝,就是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无疑是孝文帝短暂而轰轰烈烈的一生中,最为精彩的

最殘暴的時代,最溫和的笑意

2020025北朝的微笑公元398年,鮮卑人拓跋珪在平城稱帝,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之後的二百年間,北方歷經五個朝代,與南方的四個王朝交錯對立。政權交替,爭奪城池,殺戮不盡...那個煙霧彌漫的時代,最

北魏孝文帝为何迁都洛阳

太和九年颁布「均田令」,太和十年订定三长制和新租调制,只花了四、五年时间,均田制基本上就确立了。此时,孝文帝有了余裕可以进行下一步作为,而这项重大决策就是迁都。北魏原来的国都在平城,也就是代京,是远从

魏孝文帝英年早逝的秘因

  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

为北魏拓跋氏找到 ”先祖之地”的乌洛侯

东北的国家与民族(21)——乌洛侯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一支生活于东北大兴安岭北部的族群,千里迢迢到北魏的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此时北魏尚未迁都洛阳),向北魏朝贡,并觐见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为北魏拓跋氏找到 ”先祖之地”的乌洛侯

东北的国家与民族(21)——乌洛侯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一支生活于东北大兴安岭北部的族群,千里迢迢到北魏的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此时北魏尚未迁都洛阳),向北魏朝贡,并觐见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资治通鉴 魏孝文帝是如何实现迁都洛阳的?

魏迁洛阳(永明十一年)魏主以平城地寒[1],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2],欲以胁众。斋于明堂左个[3],使太常卿王谌筮之[4],遇“革”,帝曰:“‘汤、武革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