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明军首次打败后金军 努尔哈赤兵败病死
Posted 努尔哈赤
篇首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明军首次打败后金军 努尔哈赤兵败病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明军首次打败后金军 努尔哈赤兵败病死
宁远之战是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后金与明朝在宁远(今辽宁兴城)进行的作战。明朝方面称之为“宁远大捷”。此战明军取得胜利,后金军战败,这也是首次明军打败后金军。
明廷情况
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后金军继辽沈之战获捷后,又克广宁(今辽宁北镇)等40余城堡,并企图进兵山海关。当辽西重镇广宁失陷的消息传到京师,明廷大为震惊,上下一片慌乱,袁崇焕却很镇静,独自单骑出关巡阅形势,回来后抨击那种畏敌言行,并声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面对后金的凌厉攻势,明辽东经略王在晋等人主张退守山海关;而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则主张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得到前往山海关巡视的明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支持。不久,明廷任用孙承宗取代王在晋。
1623年(明天启三年、后金天命八年)九月,孙承宗命袁崇焕与副总兵满桂领兵万余驻防宁远。
袁崇焕抓紧练兵屯田,按照以台护铳、以铳护城、以城护民原则修建城堡,亲定规制,城高3丈2尺,雉高6尺,址广3丈,上广2丈4尺。宁远城成,遂为屏障山海关的军事重镇。孙承宗和袁崇焕在辽东花了很大力气,苦心经营,才把岌岌可危的局面开始扭转过来。
1625年(明天启五年、后金天命十年)夏,孙承宗采纳袁崇焕建议,派兵据守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等城,将辽西防线向前推进200里,使宁远亦有所屏障。十月,明廷派阉党高第取代孙承宗。高第是魏忠贤的党羽,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刚一上任就要把锦州、右屯等地的防御器械撤除,把守军全部赶进关里。袁崇焕坚决反对,高第不但不听袁崇焕的忠告,还打算进一步放弃宁远和前屯两座城堡。袁崇焕坚决表示:“我的官职是宁远道,我要死就死在这里,决不离开宁远一步!”高第没有办法,只好让他率领一小部分明军留下。接着高第就匆忙的下令尽撤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等地的明军和守城器具,退入关内。这个撤退命令来得十分突然,事前缺乏周密的组织工作,因此在撤退途中,人马争先恐后,乱成一团,连平日屯积在各地的10多万石军粮也丢弃了。老百姓平白无故地遭受逃难流亡的痛苦,在路上死亡的很多,到处听到悲惨凄苦的哭声。百姓怨恨,军队更加没有斗志了。锦州、右屯和大、小凌河等地城堡均被放弃。唯袁崇焕申明利害,誓守宁远。
战场简介
宁远城位于山海关外100公里左右,宁远小城在1428年(宣德三年)才设“卫”。全城呈正方形,共四个门;周长六里八步,高二丈五尺; 池深一丈,宽二丈,周长七里八步,只不过比“所”稍大一点而已。这样的小城,无论如何不能与有精锐明军守卫的沈阳、辽阳等关外重镇相提并论。
西洋大炮运至宁远之初,同样被放置在城外的壕沟以外。但袁崇焕放弃了在城外结寨、与城池互为犄角的阵势,而将宁远所辖中左所、右屯等所有兵马,连同城外的西洋大炮、各种守城器械和百姓一并撤回到城内,城外房屋付之一炬。重修的宁远城城墙四角各有一个方形敌台,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相连,当时中国最先进的红衣大炮便放置在敌台的特制炮车之上。火炮调转,火力可覆盖城墙外270度的范围;相邻城墙角敌台之间的大炮还可相对射击城下的敌军,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过去后金军动手凿城的火炮死角。
《明季北略》记载,当时袁崇焕在宁远城共拥有西洋大炮11门;接受过葡萄牙人训练的彭簪担任火器总把,专司训练炮手使用红衣大炮;而袁早在福建便招募的军人罗立,则成为红衣大炮的发射者之一。
战役过程
明军准备
努尔哈赤乘辽东明军易帅和匆忙撤军之机,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号称十三万)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正月十四出沈阳,十七日西渡辽河,直逼宁远。此时孤城宁远守军不满两万,前有劲敌,后无援兵,形势险恶。
袁崇焕临危不惧,召集诸将议战守,决定采取坚壁清野之策,组织全城军民共同守城。他在众将士面前刺血为书,誓与宁远共存亡,兵民为之感奋。袁崇焕旋以总兵满桂、副将左辅、参将祖大寿、副将朱梅分守城东、西、南、北四面,自与满桂提督全城。在城上配置西洋大炮十一门。东、北两面及西、南两面,分由彭簪古、罗立指挥。动员城厢商民入城,尽焚城外房舍、积刍,让后金军露处严寒野外。
袁崇焕还针对努尔哈赤善用间谍,亲督同知程维楧稽查奸细,派人巡守街巷路口,又动员街民配合士兵逐户搜捕。令通判金启倧编派民夫,供给守城将士饮食。又派官吏带领城内商民筹办物料,运矢石、火药等。军民还在城墙外侧泼水为冰,以阻后金军登城。一切守御准备于正月二十二日就绪,稳定了军心民心。
后金攻城
正月二十三日,后金军进抵宁远,离城五里横截山海大道,安营布阵,切断宁远与关内的联系,在城北扎设大营。努尔哈赤遣被掳汉人入城劝降,被严辞拒绝。袁崇焕命罗立等向城北后金军大营燃放西洋大炮,后金军伤亡甚重,被迫将大营西移。
正月二十四日晨,努尔哈赤发动攻城,命后金军推楯车、运钩梯,步骑蜂拥攻城西南角,万矢齐射城上,城堞箭镞如雨注,悬牌似猬刺。袁崇焕命发西洋大炮,又杀伤后金军甚众。
左辅率军民依托坚城,死战不退;祖大寿率军应援,铳炮齐发,药罐、雷石齐下,后金军死伤累累。努尔哈赤命移兵攻城南,以楯车作掩护,在城门角两台间守御薄弱处凿开两丈见方的大洞四处,宁远城危如累卵。
袁崇焕在紧急关头,亲自担土搬石,堵塞缺口,血染战袍,仍镇定自若,督率军民缚柴浇油并掺火药,用铁索垂至城下燃烧;又选健丁五十名缒城,用棉花火药等物将抵近城下的后金战车尽行烧毁。战至深夜,后金军攻城不破,于是收兵。
挫败金军
正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继续指挥攻城,从早晨至晚上,双方激战一天。明军于城上施放炮火,杀伤大量后金骑兵。后金军畏惧炮火,不敢近城,其将领持刀驱兵,仅至城下而返,抢走尸体,运至城西门外砖窑焚化。努尔哈赤无奈,下令退至离城五里之九龙宫扎营。
正月二十六日,后金军继续围城,精于骑射的八旗将士,却被阻于深沟高垒之前,矢石炮火之下,难以发挥骑战特长,伤亡甚重,被迫撤军。
战役后续
努尔哈赤攻宁远(今兴城市)不下,突袭觉华岛。时值隆冬,海面冰封,无险可守,明将姚抚民等率领官兵凿开一道长达15里的冰濠,正月二十六日武讷格以骑兵进攻觉华岛,明军由于“凿冰寒苦,既无盔甲、兵械,又系水手,不能耐战,且以寡不敌众”,最后全员战死,金兵焚烧城中囤积粮料。
当时守将金冠刚死,其子金士麒与事丁800人至觉华岛迎榇,亦与后金军作战,全部被杀。岛上军民1.4万余口都被后金军杀戮,粮草8万余石和船2000余艘都被焚烧,这座明朝关外的后勤基地也被后金军摧毁。此时毛文龙出兵袭击后金后方永宁,努尔哈赤率兵回军,二月九日返回到沈阳。
此役兵败之后,努尔哈赤悒郁疽发,于1626年(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病卒。
战役结果
此战,袁崇焕组织军民坚壁清野,协力共守,铲除奸细,凭坚城用大炮,配以火攻,杀伤后金军1.7万人,挫败了努尔哈赤夺占辽西和山海关的企图,是明朝对后金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使明朝军民重新树立了战胜后金军的信心。
相关参考
很多熟读历史人都听过一句充满傲气的话——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句话在明末非常写实,因为明军面对后金军的时候,大部分都是以失败告终。但这时候的后金也不是无敌的,因为这时候已经进入热兵器的时代了,一个
又经过两年的严格训练,后金军已经锻炼得兵强马壮、骁勇骡悍。努尔哈赤作出重要决定:发兵征讨明朝,首先进攻位于赫图阿拉西边的抚顺城。后金军日夜兼程,于第二天深夜疾进至抚顺城外。城里的内应吹起胡箱,点燃柴草
萨尔浒明军大败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便和明朝撕破脸皮了。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乘明不备,攻下了抚顺等地,连败明军,全辽大震。几次接战,后金才知道明朝已是个纸老虎了,努尔哈赤骄傲地宣称:
明葡战争指1521年爆发的明军与葡萄牙军的战争,1523年明军胜利。双方参战兵力明军10000人,葡萄牙军700-800人,明军主要指挥官为汪鋐。正德年间的一场明葡战争,虽然明朝获胜,但还是为明朝统治
历史人物 南宋抗金骁将扈再兴,打的金军首次求饶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
南宋抗金骁将扈再兴,打的金军首次求饶总算扬眉吐气了一把!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南宋有许多抗金猛将,但皇帝软弱无能,有猛将也不会用,导致南宋一直被金国欺负。等到蒙古军攻打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何会大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明万历四十七年的由杨镐、杜松、刘铤领导的萨尔浒之战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次战役中,占据人数优势的明军,被努尔哈赤率领
清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是建州女真族首领,后金建立者,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后金,创建八旗军制。继而进攻明军,争夺辽东,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之后,他的雄心壮志被进一步点燃,同时为了掠夺更多的人口、抢占更大的地盘,他将主意打到了疆土万里、人口亿万的大明朝身上。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在盛京发布了“七大恨”的
1619年,明军和努尔哈赤爆发了一场轰动的大战——萨尔浒战役。这场战争明军全盘溃败,后金军集中兵力围歼明军,不过几日,明军三路大军,5万多余人就已全军覆没,这场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场
1619年,明军和努尔哈赤爆发了一场轰动的大战——萨尔浒战役。这场战争明军全盘溃败,后金军集中兵力围歼明军,不过几日,明军三路大军,5万多余人就已全军覆没,这场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