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河南老兵抗战中负伤眼瞎耳聋:现住五六平米车库
Posted 身体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河南老兵抗战中负伤眼瞎耳聋:现住五六平米车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河南老兵抗战中负伤眼瞎耳聋:现住五六平米车库
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常州抗战老兵协会会长王昌年的带领下走遍常州为抗战老兵们颁发“民族英雄”奖章。
■ 老兵讲述
当年抗战与当下抗日神剧完全两回事
令敌寇魂飞丧胆的河南老兵谢玉松生活在武进区。老人在一次战斗中,被炸药震瞎了一只眼睛,震聋了一只耳朵。但是老人现在的精神状态还不错,身体状况也有所好转,用他的话来说“一天能吃十几个馍”。老人在抗战胜利后就回家种田,上世纪70年代老伴去世,80年代自己小屋在暴雨中倒坍。老人和女儿靠着五个馒头一路乞讨来到常州,一直在常州定居。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老人现在住在一个仅有五六平米左右的车库里,九十多岁的老人生活起居都在这五六平米的空间里。但是老人没有太高的要求,看到这么多年轻的学生来看他,老人非常高兴。临走的时候,老人蹒跚地走出小屋,目送学生们远去。
另外两名老英雄生活在怡寿园老年公寓。在一群闲谈的老人中,找到了两位英雄。李长清老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人送绰号“老秀才”。老人是寻访的几位老兵中身体状况相当好的,人到老年反而才气横露。老人虽然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是思维敏锐、精神矍铄,还亲自写下清代户部尚书严敬铭的《不气歌》赠与来访的学生们,告诉大学生们现在要戒骄戒躁,平和心态。另外一位老人徐希纯也来自于黄埔军校,人称“老顽童”。老人谈吐诙谐幽默,喜欢跟人开玩笑,似有一颗未泯的“童心”。老人曾参与武汉会战,在汉口呼吁人们参与抗战,保家卫国。这两位老兵的生活条件比谢玉松老人好得多,两位老人的身体状况也很好。
朱学明老人是江苏盐城人,直属黄埔军校18期步科第六总队,在抗战期间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老人的生活条件是几位老兵中最好的。老人年轻时参与“泰东俞九反扫荡”,一直在一线战斗,虽然多次负伤,但是老人身体非常硬朗。随行的学生们听的非常认真,不断与老人进行互动交流。同时,学生们也体会到了抗战时期的艰辛与痛苦,这和抗日神剧是完全不一样的。朱学明老人用自己亲身的体会告诉学生们: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在战争中活下来是多么有意义。
相关参考
【老兵档案】姓名:刘保罗籍贯:南京出生:1917年事迹:报考黄埔军校,作为机枪连连长英勇抗日,曾几度负伤。70年前,在南京沦陷前夜,他和家人乘坐难民船从南京逃出,为了抗击日寇,他报考了黄埔军校,对日作
张勤让,1920年10月15日生,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渠村乡人;1940年2月,家里揭不开锅的张勤让老人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丁树本司令的抗日同盟军独立团;1940年4月,丁树本为阻击日军“扫荡”,在现在的山
二战时期日本实行的是义务兵制,数百万日本士兵原本是出身农村的淳朴的孩子,但在战争中却变成了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一位老兵回忆:“我们上学的时候课间都用军号,分两组,一队扮演日军一队扮演敌军,两组对打,充斥
“同志们,还记得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抗战老兵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那位举起右手庄严敬礼的老将军——张玉华吗?”近日,“我是改革亲历者”访谈活动在陆军第31集团军某师火热开展,随着主持人的介绍,
“真正走近了这些抗日老英雄,听他们诉说过去的故事,才会更加深刻地明白那些抗战老英雄的不容易,才会更加感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寻访红色军魂,传承不屈信仰”团队学生代表赵佳敏如是说到。
“就是她,终于知道她的下落了!没想到她还活着,她是我一辈子最敬重的人!我一辈子就见过她三次!”8月24日,本报刊登了《99岁新四军老战士重走战斗点》一文,89岁的翁清老人看到报道后,十分激动,晚上连觉
亲历了“皖南事变”突围战,冒着枪林弹雨将首长安全护送到驻地;电影《渡江侦察记》的原型就来自他所带领的29军86师东线突击团256团……这个身经百战、戎马一生的英雄叫孔诚,一位新四军老战士、原四川省军区
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在这个纪念日里,有一群特殊的老人总是牵动人心,他们就是抗战老兵。在今年抗战纪念日和中秋佳节前夕,工作人员以及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带着慰问品、慰
寻访地点:江东档案馆 寻访内容:抗战老兵的抗日故事 讲述人:于文喜,98岁,抗战老兵江东区曙光路23号,98岁的抗战老兵于文喜就住在这里,每日过着平静的生活,看看电视,翻翻报纸,天气好的时候出
淞沪抗战老兵、广东省目前健在的最长寿的抗日卫国勇士、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丰道村兴隆坝村民小组村民黄胜庸,昨日迎来了自己110岁的生日。当天上午,来自上海、浙江和广东揭阳、湛江、梅州、河源等地关爱抗战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