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八旬抗战英雄的桑梓情怀
Posted 历史
篇首语: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八旬抗战英雄的桑梓情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八旬抗战英雄的桑梓情怀
8日25日,曾经在抗日战场上浴血杀敌的86岁高龄老兵王长山从香港飞赴南召县,准备参加全县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座谈会,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讲述炮火纷飞年代的英雄史诗。
王长山1929年出生于南召县李青店(现南召县城),14岁时原国民党新八军高树勋军长带领的部队驻扎在李青店公区,一些士兵在王长山家里住了半个月,部队开拔时,家境贫寒的王长山随军入伍。
新八军开拔后直接抵达开封,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和休整后,王长山参加了开封保卫战,在战争中他英勇杀敌,浴血奋战,不幸腿部被弹片击伤,但依然顽强坚守阵地,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的疯狂进攻,最后新八军取得了开封保卫战的胜利。不久,新八军又赶赴郑州,攻打日军驻扎在中原地区最大的军需仓库,这次战斗两军对峙,在炮火纷飞的激战中,王长山和战友们顽强地拼搏了近半月,最终新八军啃下这块“硬骨头”,顺利地占领了日军军需仓库。随后,王长山所在的部队就地固守军需仓库。1945年10月30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率部在河北省邯郸市经过火线谈判,率先和平起义,成立民主建国军。王长山驻守的郑州军需仓库移交给八路军部队看守。王长山随之加入八路军,后来随部队转移。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底王长山随原新八军军需处处长转移到香港。1952年在香港经过多年的打拼,积累了一定原始资本。王长山和10个一起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共同出资筹建了南洋棉纱厂。当时王长山出资800万港币,他负责经营管理棉纱厂,把企业打理地红红火火。
此后,定居香港的王长山心系桑梓,怀念故土,多次向家里亲人写信,因地址不详,一直渺无音讯。1973年几经辗转,王长山联系到家里的亲人们,第一个以归国华侨的身份从香港赴大陆探亲。1992年豫港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议在深圳市召开,王长山作为河南省政府邀请的港商,第一个回到深圳市参加项目洽谈会议,他热心的牵线搭桥,招引项目,介绍客商,情怀家乡的拳拳爱国心、浓浓赤子情让人动容,受到河南省政府的通报表扬。
1992年至1997年,了解到家乡南召县乔属子弟上学困难的情况后,王长山拿出3万元人民币,通过家乡的亲人间接地无偿资助3个家境贫寒的困难大学生,使3个寒门学子在梦想的“象牙塔”里完成了学业。
王长山在探亲期间,得知南召县野生资源丰富,到处生长着艾蒿,经过加工提炼可以转化市场上畅销的产品,帮助山区群众致富增收。2002年,王长山又出资100多万元,资助其家乡的侄子兴办起南召县艾源艾油公司,加工生产的艾油艾露产品荣获国家专利证书,畅销到日本、香港、台湾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
相关参考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1942年4月18日,16架美军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呼啸升空,展开报复行动,第一次将战火燃烧到了日本本土。这段名垂二战历史的战役,不经意间拉开了宁波军民多方接
王剑岳原名王师。说起他,最熟的莫过于“老民政”宋玉铎,他曾在民政系统工作了30年,参与了《湖湘英列传》和《常德市革命烈士英名录》的编纂工作。“他是孟姜垸丁家垴(今九垸乡)人。”宋玉铎告诉记者,王剑岳是
在社会上,有着一群人。如今的他们人很少,但为中国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惜献出青春和生命,只为换得生活美满和和平—他们就是抗战老兵。而在老兵身上有着不屈的精神和不认输的态度,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军人,其神圣职责就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杀敌报国。所以,那些在战场上贪生怕死,投降变节的军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唾弃的对象。但在抗战期间,这位国军猛将,在投降了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汉奸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那些英雄或是曾经的英雄都会被人们所尊重。但是同时,有英雄,也就会有那些贪生怕死之徒。从1931年开始,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
“真正走近了这些抗日老英雄,听他们诉说过去的故事,才会更加深刻地明白那些抗战老英雄的不容易,才会更加感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寻访红色军魂,传承不屈信仰”团队学生代表赵佳敏如是说到。
文天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英雄,字履善,自号文山,世称文山先生。文天祥生前大义凛然,死后留名百世。文天祥到底为什么备受尊敬呢,或许可以从文天祥简介中找到答案。文天祥生于江西庐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县
文天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英雄,字履善,自号文山,世称文山先生。文天祥生前大义凛然,死后留名百世。文天祥到底为什么备受尊敬呢,或许可以从文天祥简介中找到答案。文天祥生于江西庐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县
中新网大理8月28日(王艳龙)八月的云南大理碧空万里,一派祥和。在这个南诏故地、“英雄常走苍山脚,待到胜利才勇归”的地方,88岁的何云正为几名远到而来的客人表演舞蹈和快板。70余年前,他也是因为抗战歌
河海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常州抗战老兵协会会长王昌年的带领下走遍常州为抗战老兵们颁发“民族英雄”奖章。■老兵讲述当年抗战与当下抗日神剧完全两回事令敌寇魂飞丧胆的河南老兵谢玉松生活在武进区。老人在一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