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把廉颇换走?廉颇用防守战能打赢秦国么?
Posted 土地
篇首语:等不到的晚安就别等了,挤不进的世界就别挤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把廉颇换走?廉颇用防守战能打赢秦国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把廉颇换走?廉颇用防守战能打赢秦国么?
长平之战是秦国能完成统一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最后赵国全军覆没,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歼灭战。不过急于求胜的赵王在这场战斗中把善于防守的廉颇换成了赵括,很多人把这个举动当做了一个转折点,但是就算没换人赵国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么?其实也是非常渺茫的,毕竟秦国的国力远强于赵国,打持久战对赵国更加不利。
关于长平之战,网络上已经有无数的帖子、文章说过了,就包括我自己也写过好几篇,可一直到现在,依旧还有朋友说只要赵国坚壁清野,坚持采用名将廉颇防御对峙的方法,就能够打败秦国。
可这样能行吗?答案肯定是不行的。
我们很早之前就说过了,消耗战拼的是国家综合实力。秦国当时虽然打得苦,可赵国更苦,赵王最后都恳求齐国借粮了。当时赵括无粮,白起断其粮道是一个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赵国当时的储备粮根本就不够用,一方面要供应长平之战中的赵军,另一方面还要供应北面李牧的十万大军,三年土地荒凉的赵国,在这种只出不进的恶性循环中,其储备粮还能坚持多久?
所以,赵王只好削减了李牧一半的边防军需物资,李牧不得已开关贸易来解决军粮问题,这也为其日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另外,长平是上党郡乃至赵国都城邯郸的西南咽喉要地,秦国不管是进攻上党,还是最终剑指邯郸,长平都是别无选择的必经之路。而上党四面环山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也是为何赵王不能把上党拱手让给秦国的原因。
如果是韩国占据上党,无论如何都威胁不到赵国,可一旦让虎狼之师的秦国夺了去,那赵国的门户将会顿时大开。所以说上党郡守冯亭主动献上党嫁祸于赵国,而赵王贪图韩国上党是不成立的。至于赵括为何走出河谷,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知道国家已经没有粮食了,不得不兵行险招。
再者,如果提到了秦、赵两国的生产力,那么为何大家只看到秦国运输困难,却看不到赵国呢?
在中国古代,大多是靠天吃饭的,土地如果没了水源的灌溉,粮食产量肯定会大幅减少。秦国先有都江堰,后又有郑国渠;魏国有西门豹渠,楚国有芍陂(què bēi);可赵国呢?又有什么有价值的土地和水利工程呢?
赵国的工业地区在太原郡,经济中心只在邯郸,其它根本就没啥有价值的东西了。长平之战赵国人口少,土地又无人耕种,粮食还会多吗?另外战国时期以冬小麦为主的农作物,实行的还是两年三熟制,一直到北宋时期,一年两熟制这才出现。
荀子曾经就分析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说:“齐国以工商鱼盐为主,经济最强。鲁、宋、梁、陈,地居河南大平原,以稼穑桑麻为业,其民又深儒旧文化传统,故节俭好蓄藏。楚、越两国气候条件好,无冻饿之患。而秦国重在农业和畜牧,农重土地,畜牧民风尚弓马。赵国则靠抢掠盗墓,卖艺王侯……”
所以说,这秦国和赵国的消耗根本就不是在一个层次上。
秦国两次攻赵,顺便连韩、魏、西周都一道打了,这难道就是部分朋友所说的秦国国力空虚?如果真是如此的话,秦国还不休整?当真是一点逻辑性都没有。
赵国只是临时接的上党,根本来不及巩固,而且秦军也不会给你这机会。所以说,即便是赵王坚持任用廉颇,结局也都是一样的。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赵括纸上谈兵历史故事是怎样的?赵括是不是长平之战最大败笔?
长平之战,赵王把廉颇换走让善于进攻的赵括顶上,结果赵括带兵被秦军全歼,也是历史上最悲惨的一次战役了。后人把赵国失败的原因对归结到了赵括的身上,说赵括是纸上谈兵,战术还没有经过任何的实践就拿出来用,导致
历史人物 赵括纸上谈兵历史故事是怎样的?赵括是不是长平之战最大败笔?
长平之战,赵王把廉颇换走让善于进攻的赵括顶上,结果赵括带兵被秦军全歼,也是历史上最悲惨的一次战役了。后人把赵国失败的原因对归结到了赵括的身上,说赵括是纸上谈兵,战术还没有经过任何的实践就拿出来用,导致
纸上谈兵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长平之战时,赵军统帅由廉颇换为赵括。赵括上任后一改廉颇被动防守的战略,选择主动出击。最终被秦军诱敌深入,在长平大败。因其在战前谈论兵法
成语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
成语纸上谈兵,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
廉颇是赵国一名英勇善战的名将,他的英雄声名在诸侯间传扬。长平之战,赵惠文王中了秦人的反间计,以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廉颇作将军,结果一败涂地,牺牲了四十五万人,令赵国损失惨重。赵悼襄王立位以后,以乐乘代替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长平之战赵国为何不增兵救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刻,赵孝成王却用赵括取代了廉颇。秦国主帅白起得知这一消息后,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长平之战赵国为何不增兵救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进入到最关键的时刻,赵孝成王却用赵括取代了廉颇。秦国主帅白起得知这一消息后,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
“当年血战染长平,功过至今不厌评。竖子无情杀降卒,赵王有恨愧书生。两千余载一词训,四十万魂同日坑。天令斯文蒙此辱,中华始幸有同衡。”这是当代诗人王东满对长平一战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 赵括没打过仗名不见经传,为什么能代替廉颇指挥长平之战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赵括为什么能代替廉颇指挥长平之战?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细数五千载风雨春秋,寻望千万里光阴长路,掀开尘封的历史让当年迷雾今朝开,揭去神秘的面纱让古今豪杰为君来。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