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中流击楫,祖逖遗恨

Posted 少数民族

篇首语: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中流击楫,祖逖遗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中流击楫,祖逖遗恨

  晋元帝司马睿在江南登基后,许多仁人志士一直希望能够征讨北方,夺回故土,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个。年轻时,祖逖闻鸡起舞以励志,到了江南后,他更想实现 北伐的愿望。可惜,司马睿是个昏庸的君主,贪享安逸,根本就不想北征。在这种形势下,祖逖自己组织了一支军队,浴血奋战,收复了许多失地。> >   ■满腔热忱,发誓报国> >   西晋后期,战事纷起,国力衰弱,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侵中原。一些仁人志士眼见国家混乱不堪,民众无家可归,立誓要报效朝廷,收复失地,祖逖就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代表。> >   祖逖,字士稚,祖籍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祖逖出身于范阳郡的大户,西晋时,其父祖武曾做过上谷太守。祖逖个性豪爽,喜好结识一些豪侠贤士。尽管他生于官宦之家,却未被世俗的礼节所约束。他重视情义,轻视钱财,经常拿出家里的布、米来接济贫苦之人,深受百姓的敬重。> >    刘琨是祖逖的同窗挚友,他们同在司州担任主簿一职。因为有着相同的志向,两人的友情非常深厚,夜里常睡在一张床上,一同探讨国家大事,鼓励对方实现报效 国家的愿望。一天夜里,祖逖被一阵鸡叫声吵醒了,他将身旁的刘琨叫了起来,并对他说道:“你听,这是在催我们奋进呢!”于是,两个满腔热忱的年轻人取下挂 在墙上的宝剑,走出房门,借着月光操练了起来。从此以后,他们更加勤奋地练习武功,探究兵法,一天也没有放松过,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家 建功,创立流芳百代的功业。他们这种富有朝气、力争上游的精神时刻鼓舞着后人,成语“闻鸡起舞”就是由此而来的。> >   ■中流击楫,北上中原> >    西晋末年,北方一些少数民族贵族开始称王称帝,攻打中原。晋宗室司马睿逃到建邺,执掌着江南地区的军政大权。西晋北方的官吏、百姓纷纷逃往江南躲避战 乱,祖逖也率领亲党数百家迁到南方。一路之上,祖逖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病人乘坐,自己却与大家一直徒步行走,药物、衣服、粮食也和大伙共用,深受大家的 爱戴。东晋王朝建立以后,许多逃难到江南来的人都希望朝廷能收复失地,以便重返家园。北方的汉族人民在各少数民族贵族的暴虐统治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 盼望江南出兵北伐,推翻他们的统治。可是,以司马睿为首的皇室和大官僚们却满足于偏安江左,把主要精力放在巩固自己的南方的统治上面。祖逖眼看国家危难, 对司马睿等人的苟且偏安非常不满,就自告奋勇,请求司马睿准许他募兵北伐。司马睿迫不得已,只好给了他一个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虚衔,1000人的粮饷和 3000匹布,其他军器物资什么也不给。即便是这样,祖逖还是毅然率领部曲一百多人在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八月渡江北伐。在船划到中流时,他慷慨激 昂地敲着船楫起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说,我如果不能扫清中原胜利凯旋的话,就像江水一样有去无回!)跟随他的人都被他的 豪情壮语所感动,斗志倍增。渡江以后,他在淮阴一面铸造兵器,一面募兵,到出发时已经成为一支拥有2000多人的军队了。> >   祖逖的军队 由于得到北方人民的支持,迅速占领了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地区。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汉族豪强地主盘踞的坞堡,这些人各自为政,互相之间矛盾也很多。祖逖 分别情况,有的加以调解使他们听从自己的号令参加北伐,有的背叛了晋朝就坚决打击。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叛降后赵石勒, 祖逖决定发起对陈川的进攻。石勒派石虎领兵五万援救陈川,被祖逖打得大败。经过几年的艰苦斗争,在祖逖领导下基本上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这一大好形 势的出现,固然反映了当时的人心所向,同是,同祖逖的雄才大略和善于团结人也是分不开的。> >   祖逖在收复的地区内,亲眼目睹了经受战乱灾 祸后人民的悲惨生活,就带头在生活上严格约束自己,过着俭朴的日子,不为自己占据田产。他亲自劝督军民种地植桑,要求自己的子弟都去参加耕作,挑担砍柴。 他还能“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对所部军民立有功劳的,哪怕功劳再小,也都立即给予奖赏。对于黄河两岸一些被迫接受少数民族政权官职的人, 祖逖也讲究策略,允许他们在表面上继续担任旧职,还不时派出巡逻兵到这些地方去假装偷袭,制造他们并未归附东晋的假象。通过这种途径,祖逖常常能够得到后 赵的各种情报,便于及时采取对策。祖逖的这些措施,深受各阶层军民的拥护。一次,祖逖置酒大会当地父老,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且歌且舞,赞扬祖逖和他所部 将士的功绩。石勒看到祖逖军这样深得人心,不敢再渡河进犯。> >   ■壮志未酬,中原遗恨> >   尽管祖逖辛苦经营,积极筹备, 希望继续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可晋元帝司马睿却甘心居于江南,不想收复失地,还封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豫、冀等六州的军务,以监督祖逖。祖逖竭尽全力夺回 故土,朝廷却怀疑他的用心,使得他十分失望。同时,东晋内部的矛盾不断地激化,随时会引发又一次的内斗。祖逖见此,不由得更加愤懑和担忧,竟因此一病不 起。> >   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年),时年56岁的祖逖饮恨离开了人世,世间又多了一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慷慨之士。尽管祖逖没能实现征讨北方、收复失地的愿望,但历史却记住了他的一腔热血和赤胆忠心。

相关参考

三国魏晋 祖逖中流击楫

祖逖中流击楫东晋政权建立后,给黄河南北的汉人带来了一线复兴的希望。人民渴望统治者励精图治,抵制北方少数民族向南方步步进逼,北伐中原,救民于水火。东晋王朝关心的却是巩固南方的统治,维持偏安江左的局面。不

119 祖逖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

中国历史 祖逖击楫中流

自匈奴刘渊父子攻陷洛阳之后,北方处于各少数民族贵族的统治之下。偏安江南的司马睿依仗半壁江山,苟且偷安,无心规复中原。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惨局面,统治集团中许多人整日把酒对泣,哀叹物是人非。但是,也有部分有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

  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祖逖(tì)传》,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立汉国。公元316年,刘渊的儿子刘聪攻下长安。西晋王朝维持了五十二年,终于灭亡。晋朝

晋朝历史 闻鸡起舞避乱江淮,略定河南忧愤而死

>祖逖(266~321),东晋名将。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他力主北伐,击楫中流,为实现统一作了积极的努力,他的爱国精神至今为人传颂。>>  一、闻鸡起舞避乱江淮>>  祖逖家是北方大姓,

中国军事人物 祖逖

   中流击楫的祖逖   宋代诗人范成大写道:“古来百战功名地,正是鸡鸣起舞时。”诗中引用丁东晋名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祖逖(公元266年?

历史人物 打天下“祖逖”,丢天下“祖约”,兄弟俩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因为“闻鸡起舞”与“中流击楫”两个成语,祖逖永远被大写在魏晋南北朝乃至中国历史的民族英雄榜上。东晋的北伐大业因祖逖忧愤而死最终功败垂成,而祖逖的一世英名,却让一奶同胞的亲弟弟祖约败坏殆尽。>>在祖约看

桓温堪称文韬武略,为何数次北伐尽都失败

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段历史虽然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面,但是这段历史比之三国时期也是同样很精彩。因为这时期也是名将辈出:有那「”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祖逖,也有那「”东山再起”谢安,还有那「”金戈

晋朝历史 祖逖

  祖逖是晋朝着名将领,华夏杰出志士,东晋初期着名的北伐将领,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后因晋朝内乱及晋元帝猜忌,令北伐事业功败垂成,公元321年,祖逖在忧愤交加中病逝。其中有关他的:“闻鸡起舞”、

晋朝历史 祖逖

  祖逖是晋朝着名将领,华夏杰出志士,东晋初期着名的北伐将领,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后因晋朝内乱及晋元帝猜忌,令北伐事业功败垂成,公元321年,祖逖在忧愤交加中病逝。其中有关他的:“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