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晋 祖逖中流击楫

Posted 三国

篇首语: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真正的天赋所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魏晋 祖逖中流击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魏晋 祖逖中流击楫

祖逖中流击楫

东晋政权建立后,给黄河南北的汉人带来了一线复兴的希望。人民渴望统治者励精图治,抵制北方少数民族向南方步步进逼,北伐中原,救民于水火。东晋王朝关心的却是巩固南方的统治,维持偏安江左的局面。不过,也有许多人不甘国土沦陷,寄居异乡。祖逖就是其中之一。

祖逖出生官宦家庭。兄弟六人,都很有才干。他生就一副侠义心肠,常常将家里的谷物拿去救济穷人。长大后勤奋读书,去京师结识了不少有志之士,增长了见识。同他交游的人,都夸他有经国济世之才。

祖逖好友刘琨,是个有志之士。两人常常一起读书习剑。每当谈及天下大事,总是慷慨激昂,悲愤填膺。他们相互勉励,立志报效国家,恢复中原。

为了磨砺自己的意志,练好过硬的本领,二人睡在一张木板床上,半夜鸡唱,便翻身下床练习舞剑,直到东方发白。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贵族刘渊、刘聪攻陷洛阳,祖逖带着亲党数百家迁到南方。

祖逖到了江南京口(今江苏镇江),继续结交四方义士。那时,司马睿下诏延揽人才。祖逖应诏,被任命为军咨祭酒。这种官职,只能提提建议,没有实权。不久,他向司马睿进言:“现在中原沦入敌手,百姓遭受涂炭。救民水火,乃当务之急。只要陛下一纸诏令,派精兵渡江,中原百姓定然奋起响应。臣虽不才,愿领兵北伐,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司马睿不便推托,便任命他为奋威将军兼领豫州刺史,拨给他一千人马的粮饷和3000匹布,让他自行招兵买马。即使是这样,祖逖还是毅然率领部曲100多家,在永嘉七年八月渡江北伐。

那天,秋风乍紧,江涛起伏,战旗猎猎,战歌悲壮。祖逖全身披甲,手握剑柄,站立船头,不禁心潮起伏。船到江心,祖逖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忽地拔出宝剑,敲打着船桨发誓道:“祖逖此次渡江北伐,若不能收复中原,就像江水一样,有去无回,决不再回南方!”

祖逖屯兵淮阴,招兵买马,聚草存粮,冶铸兵器,讲习战阵,出发时已经拥有两千人马了。

祖逖的军队得到北方人民的支持,转战中原前后达四年之久,占领了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地区,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北方连年兵祸,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地方上的豪强大族组织武装,设坞自保,各据一方。他们有的投靠敌方,与抵抗力量对峙;有的忠于晋室,依山结寨,傍水扎营,待机而动。

祖逖采取灵活的策略,争取愿意效忠东晋的堡坞主支持;对那些投靠胡族的地主武装,则采取各个击破、分化瓦解的办法加以消灭。

原豫州刺史张平、原谯郡太守樊雅,中原沦陷后狼狈为奸,聚众结寨,称霸一方。祖逖以东晋奋威将军的名义,派参军殷前往招抚。张平拒绝,杀害了殷一行。后来他又派人向张平部将谢浮晓以大义。谢浮早有抗敌之心,只因势单力薄,不敢公开打出东晋旗号,常怀去志。现在看到祖逖深孚众望,军纪严明,又是东晋的命官,便率部反正,参加祖逖的北伐军。

一天,谢浮置酒宴请张平。张平不知是计,轻装简从到谢浮坞堡赴宴。刚进寨门,就被埋伏两侧的士兵擒住,立即斩首。

周围的小股武装听说张平被斩,先后归顺了官军。少数不肯归顺的顽固势力,祖逖则派部队征剿,归附的人越来越多。司马睿听说祖逖在北方屡战屡胜,派人给他运去给养,嘉奖全军将士。可南方的粮食还没运到,祖逖军中已经闹起了饥荒。

樊雅认为报仇的时机已到,便联合张平的残余势力,偷袭祖逖的大营。祖逖一面指挥部队坚守阵地,一边派人向蓬关的张平降将陈川求援。祖逖得到援兵,歼灭了樊雅的部队。

祖逖在江北人民的支持下,经过无数次艰苦的战斗,几年之间,先后收复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国土;还有一些地区仍然在十六国之一的后赵统治之下。后赵是羯族贵族石勒建立起来的军事割据政权。祖逖为彻底完成北伐大业,领兵进攻黄河岸边的蓬陂(今河南开封市东南)城堡。晋军统帅韩潜占了东城,住在东台;后赵的将领桃豹占了西城,住在西台。晋军从东门进出,赵军从南门进出,相持40多天。时值盛夏,军中疾病流行,加上粮食短缺,双方的士兵饿得面黄肌瘦,有的人奄奄一息。

根据当时的情形,谁也不敢主动进攻,谁也不愿率先撤离战场。祖逖有天夜里和韩潜商量,定出了退敌计策。第二天,韩潜选派1000余名精壮士兵,将粮袋灌满沙子,扛在肩上高唱劳动号子,将“粮食”运上东台;又派几名士兵扛来几袋粮食,在双方临界的街道上走着,装出疲惫不堪的样子。饿得眼冒金花的后赵士兵,一见运粮的晋军,蜂拥而上,晋军丢下粮袋便跑。赵军抢到粮食欣喜若狂,连忙埋锅造饭。他们一面吃着,一面谈论晋军运粮的情况,流露出厌战情绪。桃豹知道军心动摇,带领疲兵连夜撤出阵地。晋军顺利占领了蓬陂。

就在祖逖收复河北失地的时候,司马睿见他兵力强大,声名大震,担心他拥兵自重,危及自己的统治,便停止了对他的支持,还派人去军中监视;后来,又任命戴澜为镇西将军,都督北方六所军事,牵制祖逖。

祖逖受到朝廷猜忌,深感壮志难酬,中原恢复无望,心里郁闷,终至一病不起,死于军中。时年50岁。消息传开,军中无不痛哭失声。黄河南岸的人民,自动捐钱捐物,为他建立祀祠,纪念这位为解救中原百姓、屡建战功的人民英雄。

相关参考

晋朝历史 中流击楫,祖逖遗恨

  晋元帝司马睿在江南登基后,许多仁人志士一直希望能够征讨北方,夺回故土,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个。年轻时,祖逖闻鸡起舞以励志,到了江南后,他更想实现北伐的愿望。可惜,司马睿是个昏庸的君主,贪享安逸,根本就

晋朝历史 中流击楫,祖逖遗恨

  晋元帝司马睿在江南登基后,许多仁人志士一直希望能够征讨北方,夺回故土,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个。年轻时,祖逖闻鸡起舞以励志,到了江南后,他更想实现北伐的愿望。可惜,司马睿是个昏庸的君主,贪享安逸,根本就

中国历史 祖逖击楫中流

自匈奴刘渊父子攻陷洛阳之后,北方处于各少数民族贵族的统治之下。偏安江南的司马睿依仗半壁江山,苟且偷安,无心规复中原。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惨局面,统治集团中许多人整日把酒对泣,哀叹物是人非。但是,也有部分有

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_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

  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祖逖(tì)传》,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立汉国。公元316年,刘渊的儿子刘聪攻下长安。西晋王朝维持了五十二年,终于灭亡。晋朝

历史人物 打天下“祖逖”,丢天下“祖约”,兄弟俩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因为“闻鸡起舞”与“中流击楫”两个成语,祖逖永远被大写在魏晋南北朝乃至中国历史的民族英雄榜上。东晋的北伐大业因祖逖忧愤而死最终功败垂成,而祖逖的一世英名,却让一奶同胞的亲弟弟祖约败坏殆尽。>>在祖约看

中国军事人物 祖逖

   中流击楫的祖逖   宋代诗人范成大写道:“古来百战功名地,正是鸡鸣起舞时。”诗中引用丁东晋名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祖逖(公元266年?

桓温堪称文韬武略,为何数次北伐尽都失败

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段历史虽然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面,但是这段历史比之三国时期也是同样很精彩。因为这时期也是名将辈出:有那「”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祖逖,也有那「”东山再起”谢安,还有那「”金戈

晋朝历史 闻鸡起舞避乱江淮,略定河南忧愤而死

>祖逖(266~321),东晋名将。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他力主北伐,击楫中流,为实现统一作了积极的努力,他的爱国精神至今为人传颂。>>  一、闻鸡起舞避乱江淮>>  祖逖家是北方大姓,

历史人物 闻鸡起舞的意思是什么?成语闻鸡起舞的典故

  出处>  1,《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资治通鉴》:「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事例>  击楫誓清,毕竟英雄

祖逖北伐效果显著,为何最后却不了了之

元康二年,东海王司马越携晋惠帝北伐成都王司马颖,祖逖于军中相随,大军于荡阴山大败,退守洛阳。其实现在的东海王司马越和三国时期的曹操没什么区别,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退守长安时司马越以晋惠帝的名义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