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祖逖中流击楫
Posted 兵士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19 祖逖中流击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19 祖逖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
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人人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文言是‘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了。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跟随他一起北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的,就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
刘琨在北方听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兴,说:“我夜间枕着兵器睡觉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在河南开封市附近)城。战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着,运到了晋营,装作运粮的样子。最后又派了几个兵士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
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兵士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赵营里早已断了粮,抢到了一点米,只能够勉强维持几天,但是大家看到晋营里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了。桃豹赶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头驴子装运了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夺下来。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
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
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样热情地对待。生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
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眼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里看到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
祖逖一面操练士兵,一面扩大兵马,预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哪儿想到昏庸的晋元帝对祖逖竟放心不过,怕祖逖势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个戴渊来当征西将军,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叫祖逖归他指挥。祖逖辛辛苦苦收复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牵制,心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斗,心里又是忧虑,又是气愤,终于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心。
祖逖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传诵。
青蛙小牛鸭子鹦鹉狐狸灰狼考研逃犯古代玄武门
晋朝历史 中流击楫,祖逖遗恨
晋元帝司马睿在江南登基后,许多仁人志士一直希望能够征讨北方,夺回故土,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个。年轻时,祖逖闻鸡起舞以励志,到了江南后,他更想实现 北伐的愿望。可惜,司马睿是个昏庸的君主,贪享安逸,根本就不想北征。在这种形势下,祖逖自己组织了一支军队,浴血奋战,收复了许多失地。> > ■满腔热忱,发誓报国> > 西晋后期,战事纷起,国力衰弱,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侵中原。一些仁人志士眼见国家混乱不堪,民众无家可归,立誓要报效朝廷,收复失地,祖逖就是其中比较杰出的代表。> > 祖逖,字士稚,祖籍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祖逖出身于范阳郡的大户,西晋时,其父祖武曾做过上谷太守。祖逖个性豪爽,喜好结识一些豪侠贤士。尽管他生于官宦之家,却未被世俗的礼节所约束。他重视情义,轻视钱财,经常拿出家里的布、米来接济贫苦之人,深受百姓的敬重。> > 刘琨是祖逖的同窗挚友,他们同在司州担任主簿一职。因为有着相同的志向,两人的友情非常深厚,夜里常睡在一张床上,一同探讨国家大事,鼓励对方实现报效 国家的愿望。一天夜里,祖逖被一阵鸡叫声吵醒了,他将身旁的刘琨叫了起来,并对他说道:“你听,这是在催我们奋进呢!”于是,两个满腔热忱的年轻人取下挂 在墙上的宝剑,走出房门,借着月光操练了起来。从此以后,他们更加勤奋地练习武功,探究兵法,一天也没有放松过,希望有朝一日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国家 建功,创立流芳百代的功业。他们这种富有朝气、力争上游的精神时刻鼓舞着后人,成语“闻鸡起舞”就是由此而来的。> > ■中流击楫,北上中原> > 西晋末年,北方一些少数民族贵族开始称王称帝,攻打中原。晋宗室司马睿逃到建邺,执掌着江南地区的军政大权。西晋北方的官吏、百姓纷纷逃往江南躲避战 乱,祖逖也率领亲党数百家迁到南方。一路之上,祖逖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病人乘坐,自己却与大家一直徒步行走,药物、衣服、粮食也和大伙共用,深受大家的 爱戴。东晋王朝建立以后,许多逃难到江南来的人都希望朝廷能收复失地,以便重返家园。北方的汉族人民在各少数民族贵族的暴虐统治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也 盼望江南出兵北伐,推翻他们的统治。可是,以司马睿为首的皇室和大官僚们却满足于偏安江左,把主要精力放在巩固自己的南方的统治上面。祖逖眼看国家危难, 对司马睿等人的苟且偏安非常不满,就自告奋勇,请求司马睿准许他募兵北伐。司马睿迫不得已,只好给了他一个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虚衔,1000人的粮饷和 3000匹布,其他军器物资什么也不给。即便是这样,祖逖还是毅然率领部曲一百多人在晋愍帝建兴元年(313年)八月渡江北伐。在船划到中流时,他慷慨激 昂地敲着船楫起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说,我如果不能扫清中原胜利凯旋的话,就像江水一样有去无回!)跟随他的人都被他的 豪情壮语所感动,斗志倍增。渡江以后,他在淮阴一面铸造兵器,一面募兵,到出发时已经成为一支拥有2000多人的军队了。> > 祖逖的军队 由于得到北方人民的支持,迅速占领了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地区。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汉族豪强地主盘踞的坞堡,这些人各自为政,互相之间矛盾也很多。祖逖 分别情况,有的加以调解使他们听从自己的号令参加北伐,有的背叛了晋朝就坚决打击。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叛降后赵石勒, 祖逖决定发起对陈川的进攻。石勒派石虎领兵五万援救陈川,被祖逖打得大败。经过几年的艰苦斗争,在祖逖领导下基本上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这一大好形 势的出现,固然反映了当时的人心所向,同是,同祖逖的雄才大略和善于团结人也是分不开的。> > 祖逖在收复的地区内,亲眼目睹了经受战乱灾 祸后人民的悲惨生活,就带头在生活上严格约束自己,过着俭朴的日子,不为自己占据田产。他亲自劝督军民种地植桑,要求自己的子弟都去参加耕作,挑担砍柴。 他还能“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对所部军民立有功劳的,哪怕功劳再小,也都立即给予奖赏。对于黄河两岸一些被迫接受少数民族政权官职的人, 祖逖也讲究策略,允许他们在表面上继续担任旧职,还不时派出巡逻兵到这些地方去假装偷袭,制造他们并未归附东晋的假象。通过这种途径,祖逖常常能够得到后 赵的各种情报,便于及时采取对策。祖逖的这些措施,深受各阶层军民的拥护。一次,祖逖置酒大会当地父老,人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且歌且舞,赞扬祖逖和他所部 将士的功绩。石勒看到祖逖军这样深得人心,不敢再渡河进犯。> > ■壮志未酬,中原遗恨> > 尽管祖逖辛苦经营,积极筹备, 希望继续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可晋元帝司马睿却甘心居于江南,不想收复失地,还封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豫、冀等六州的军务,以监督祖逖。祖逖竭尽全力夺回 故土,朝廷却怀疑他的用心,使得他十分失望。同时,东晋内部的矛盾不断地激化,随时会引发又一次的内斗。祖逖见此,不由得更加愤懑和担忧,竟因此一病不 起。> > 晋元帝大兴四年(321年),时年56岁的祖逖饮恨离开了人世,世间又多了一位“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慷慨之士。尽管祖逖没能实现征讨北方、收复失地的愿望,但历史却记住了他的一腔热血和赤胆忠心。相关参考
晋元帝司马睿在江南登基后,许多仁人志士一直希望能够征讨北方,夺回故土,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个。年轻时,祖逖闻鸡起舞以励志,到了江南后,他更想实现北伐的愿望。可惜,司马睿是个昏庸的君主,贪享安逸,根本就
晋元帝司马睿在江南登基后,许多仁人志士一直希望能够征讨北方,夺回故土,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个。年轻时,祖逖闻鸡起舞以励志,到了江南后,他更想实现北伐的愿望。可惜,司马睿是个昏庸的君主,贪享安逸,根本就
自匈奴刘渊父子攻陷洛阳之后,北方处于各少数民族贵族的统治之下。偏安江南的司马睿依仗半壁江山,苟且偷安,无心规复中原。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惨局面,统治集团中许多人整日把酒对泣,哀叹物是人非。但是,也有部分有
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祖逖(tì)传》,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立汉国。公元316年,刘渊的儿子刘聪攻下长安。西晋王朝维持了五十二年,终于灭亡。晋朝
中流击楫的祖逖 宋代诗人范成大写道:“古来百战功名地,正是鸡鸣起舞时。”诗中引用丁东晋名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祖逖(公元266年?
历史人物 打天下“祖逖”,丢天下“祖约”,兄弟俩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因为“闻鸡起舞”与“中流击楫”两个成语,祖逖永远被大写在魏晋南北朝乃至中国历史的民族英雄榜上。东晋的北伐大业因祖逖忧愤而死最终功败垂成,而祖逖的一世英名,却让一奶同胞的亲弟弟祖约败坏殆尽。>>在祖约看
>祖逖(266~321),东晋名将。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北)人。他力主北伐,击楫中流,为实现统一作了积极的努力,他的爱国精神至今为人传颂。>> 一、闻鸡起舞避乱江淮>> 祖逖家是北方大姓,
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段历史虽然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面,但是这段历史比之三国时期也是同样很精彩。因为这时期也是名将辈出:有那「”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祖逖,也有那「”东山再起”谢安,还有那「”金戈
出处> 1,《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资治通鉴》:「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事例> 击楫誓清,毕竟英雄
祖逖是从小就有大志向的人,他很勤勉。祖逖生活在政局动荡时期,有报效祖国,光复中原之志。祖逖游说君主,最后他在君主的任命之下,开始北伐。那么祖逖北伐的背景是什么呢?祖逖祖逖是勤勉的,他夜半听见鸡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