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历史 第九节 崇节俭思安百姓

Posted 百姓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朝历史 第九节 崇节俭思安百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朝历史 第九节 崇节俭思安百姓

  中国人在长期经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靠勤劳节俭积累财富,创造辉煌,推动历史前进,逐渐养成崇尚节俭之风,成为中华民族高尚的传统美德。> >    历代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们,都把节俭作为兴家治国之道,而视奢侈为败家丧国之畏途。故极力倡导节俭,身体力行,建成千秋伟业。大凡统治者能厉行节 俭的时代,国运兴隆,社会稳定,百姓乐业。相反,统治者沉醉于奢靡时,国运衰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从夏后帝启继统,到清朝末帝溥仪退位,在数千年的中 国古代社会里,有数百名王和皇帝,主宰着中国历史命运。其中不乏文韬武略,励精图治,建不朽业绩,领一代风骚者。汉文帝便是这些佼佼者中的一位。> >   汉文帝虽功不及秦皇汉祖,德逊于夏禹周文,然而却以躬修节俭、思安百姓著称于世,被誉为好皇帝,树为统治者的榜样,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享有盛名。> >    汉王二年(前205),刘邦使曹参、韩信北略魏地,擒魏王豹,掠其宫女,纳入织室做工。汉王四年,刘邦偶然间来到织室,见到所掠魏王宫女中有位姓薄的色 美,遂纳入后宫,号称薄姬,成一夜夫妻,而生支帝刘恒。至高祖十一年(前196),刘邦平定代相陈之乱后,欲立宗室为代王,树为藩屏,北控夷狄。群臣见 八岁的刘恒“贤知温良”,一致推举,遂立为代王。吕后称制残害诸刘骨肉时,因昔日薄姬很少同刘邦在一起,不得爱幸,故免遭吕后忌妒,未被视为敌手,得以随 子刘恒居于代都晋阳。在宫廷斗争复杂,祸福难测环境中,刘恒母子虽远离宫中是非之地,仍生于忧患之中,诸事小心翼翼,谨防惹火烧身,渐渐使刘恒养成谦恭宽 厚、克己寡欲的品格和习性,其躬修节俭,思安百姓,自有历史因素。> >   至代王刘恒24岁时,吕后驾崩,诸吕覆灭,太尉周勃等认为吕后所立 少帝刘弘非惠帝之子,深怕日后替吕后进行报复,加害诸大臣,遂决定废少帝刘弘,议立新君。当时,刘邦8个儿子中,已有3个病故,3个被吕后杀害,只有代王 刘恒和少子淮南王刘长健在。此外,还有刘邦长孙齐王刘襄,也具备继承皇位资格,而且最初大臣们曾议立齐王襄。但因刘襄舅父驷钧暴戾如虎,恶名昭著,大臣们 深怕重蹈诸吕覆辙,所以又改变了立刘襄为皇帝的念头。经过多方权衡,代王刘恒居长,且风华正茂,已做了17年代王,政治上渐至成熟,其舅父薄昭为忠厚长 者,颇有人望,可无外戚之忧,遂立其为皇帝,于吕后死后两个多月宣布即天子位。> >   汉文帝既无创业功劳,又无守成业绩,在铲除诸吕中,也 无尺寸之功,同大臣们的关系也无深交。但是,政治斗争常常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最后选择一位双方都能接受的中性人物出来收场。历史赋予刘恒乱后思治机 遇,仅凭“贤圣仁孝,闻于天下”的名声,当上了皇帝。即位以后,颇能以前代兴亡得失为鉴,“勤劳天下,忧苦万民”,推行以民为本方针。为了稳定形势,巩固 政权,从即位伊始,接连采取节俭惠民政策,减轻百姓负担,使国家走向健康发展道路。> >   前元元年(前179)三月,汉文帝诏令振贷鳏寡孤 独及穷困百姓,使其得以维持生计。明令各郡县,对“年八十以上,赐米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二疋,絮三斤”。并使所在郡县长吏亲自 过目后,督责尉丞致送。此项纪事,表面上看似有舛误,所赐大于所需,又非官府财力所及,给人以不实之感。但细绎其情,又完全可能:一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在 汉代八九十岁的老人凤毛麟角,万不得一,故此项诏令仅是象征性措施,不具普遍意义;二是自战国以来,各国倡导法家主张,贵壮贱老,寡于亲亲之恩,怠于尊尊 之义,致使世风浇薄,恩义断绝,并直接反映在统治者身上,屡有犯上作乱事件发生,严重危及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因此,汉文帝推行孝亲养老政策,具有重要的 现实政治意义,从根本上醇化社会风气,强化统治基础,让人们循规蹈矩,习惯于走前人老路。> >   同年四月,汉文帝又从自身作起,拒收献物, 以煞送礼之风。当时曾有人来向皇帝献千里马,文帝说:“鸾骑在前,属车在后,吉行日五十里,师行三十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这两句话,既说得实际, 又很有哲理,深知自己寸步离不开群臣,一旦乘坐千里马,势必远离群臣,成为我行我素的孤家寡人。于是,汉文帝命令退还千里马,并发给路费,使其免受损失。 随后又下诏:“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禁止官吏烦扰百姓,搜求天下奇物玩好,以物质讨好皇上。后世的汉武帝,为了得到西域所产千里马,不惜兴师 动众,派兵远征,耗费人力物力,以满足渴求良马的欲望,同汉文帝形成鲜明对比,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皇权至上,人欲无穷,今天接受一匹千里马,明天可能会 有十匹二十匹来献,收授双方竞其所为,势必误国害民。> >   前元二年十月,汉文帝为了约束诸侯坐享京城,无所事事,每年需有大宗钱物由封国 运至京师,供其使用,故而号令列侯之国,回到各自封地去,以节省财政开销,减轻百姓负担。早在刘邦生前,为了夺取楚汉战争胜利,巩固统治政权,曾广封功臣 和宗室为列侯,以高官厚禄网罗人才,培植势力,以控制各地局势,先后有近160人获得封侯,食其爵禄;惠帝及吕后时,又相继封40余人为列侯。列侯数量有 增无减,百姓负担随之增多。汉文帝即位后,亲眼看到诸侯留居长安,游手好闲,坐食封禄,百姓备受给输之苦。同时,列侯们远离封邑,“无由教训其民”,更不 了解百姓疾苦,无法有效理民治国,控制各地局势。因此,汉文帝下令列侯之国,不得在京城逗留。对于身兼朝廷官职和少数得到皇帝特许留京的列侯,可不必亲自 居住在封邑,继续留在京城,但须遣其太子之国,代尽父责。至三年十月,虽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此项诏令并未得到很好贯彻落实,许多列侯依然留在长安,不肯遵 令之国。于是,汉文帝采取强硬措施,罢免了绛侯周勃的丞相官职,令其带头率列侯之国。周勃遵命,乖乖离京,前往封邑绛县居住,其余大小列侯也纷纷离京之 国。> >   列侯之国,虽可减少百姓给输费苦,有效掌握封邑情况,但事物往往是有一利也有一弊。列侯们远离京城,天高皇帝远,失去皇帝直接约 束,更有机会为所欲为,侵害百姓利益,导致皇帝对列侯失控。周勃回到绛县后,“每河东守尉行县至降,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如此作威 作福,擅自以兵自卫,显然是与朝廷持敌对态度,失去了信任和忠贞。因此,有人告发周勃谋反,文帝便下令将其逮捕,交廷尉治罪,引起一场朝野瞩目的政治风 波。幸好周勃的儿子娶文帝之女为妻,令儿媳妇请国舅薄昭和薄太后出面说情,为其开脱,才算了事。历代皇帝对封疆大吏失控的事例很多,造成巨大损失。汉文帝 把周勃等很有影响的老臣也赶出京城,虽起到了率领列侯之国的带头作用,然而却使君臣离心,互相猜疑,非是英明之举。

相关参考

汉朝历史 第九节 太尉周勃安天下

  就在吕禄犹豫着自己该不该放弃朝中禁军统领的职务、放弃手中拥有的兵权,去做自己的一方之王——赵王时。一个人的到来加快了整个事件的进程,这个人就是他的心腹贾寿。>>  贾寿是朝中的郎中令,也是吕产最为

晋朝历史 第九节 匈奴崛起

  西晋皇族的互相残杀给北方戎狄民族的趁势崛起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司马氏骨肉相残的悲剧还没有退场,五胡十六国已经迫不及待地登场了。第一个在北方建立胡族政权的是匈奴刘渊。>>  说到匈奴,得把目光向前

第九节 攘外安内――秦武王平蜀设相

  秦武王名荡,生于秦惠文王十年(前328),是秦惠文王和惠文后的儿子,秦昭王的异母兄。荡出生时,秦惠文王正在全力打通中原之路,秦惠文王在给荡取名时寄予了称霸中原、荡平天下的厚望。秦惠文王去世后,年轻

汉朝历史 汉文帝自身节俭惠施百姓

 汉文帝自身节俭惠施百姓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第四个儿子,高祖十一年(前196)被封为代王,是刘氏第二代、汉朝第五个皇帝。公元前179年,刘恒正式即皇帝位,为汉文帝。汉文帝一生节俭,当皇帝二十

汉朝历史 汉文帝自身节俭惠施百姓

 汉文帝自身节俭惠施百姓  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第四个儿子,高祖十一年(前196)被封为代王,是刘氏第二代、汉朝第五个皇帝。公元前179年,刘恒正式即皇帝位,为汉文帝。汉文帝一生节俭,当皇帝二十

第九节 开疆拓土――始皇帝初奠中华帝国之基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三》>>  和那些哀哀凄凄的亡国之君相比,扫灭六国的秦

第九节 招降纳叛――秦穆公知耻图强招贤纳士

  公元前675年,宣公即位。宣公在位12年,除了宣公四年,在河阳这个地方和晋国打过一次胜仗,在渭水之南修建了主祭青帝的密之外,再没有建立什么值得可记叙的功勋。公元前664年,宣公去世。宣公共有九个儿

第九节 助纣为虐――秦人远祖蜚廉、恶来以材力事纣

  费昌在商汤灭夏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了商汤的重用,嬴姓部族的社会地位也因此而大大提高,进入了统治阶层;在有夏一代忍声吞气的嬴姓部族此时扬眉吐气,意气风发。这支与商王朝同宗共祖的嬴姓部族,对商

汉朝历史 汉文帝刘恒有多少儿女

汉文帝刘恒文帝刘恒,刘邦第四子。刘恒是刘邦的儿子,刘邦开创了西汉王朝,而刘恒则是开创了汉朝的盛世,生性节俭,为百姓着想的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汉朝进入国力昌盛,百姓安定的时期。秦孝文王王后华阳

汉朝历史 有关汉文帝刘恒的电视剧有哪些

[导读]刘恒勤于朝政,为人节俭,是位仁德的君王,他执政的二十载岁月中,解决内忧外患的同时,还兼顾百姓的忧虑,减轻徭役,鼓励农业发展,是封建王朝中第有关汉文帝刘恒的电视剧有哪些刘恒勤于朝政,为人节俭,是